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字义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說「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搞” 汉字 语言 字义

    中國時報,於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九日A15版報導指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於二十八日上午召開會議時,某位立法委員於發言中用了一個「搞」字,當場被接受質詢的部長先生「訓斥」,並主張:「搞」是中國大陸用語,是中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以後所發展出來的語言。對於這類言論,我們本可付之一笑,不必太過認真。而且就筆者所見,平面媒體對於這個事件也著墨不多,有些只以不甚顯眼的篇幅帶過,部份媒體甚至完全不予報導。然而,若因發言者的政治地位與學者身分,而使社會大眾受其誤導,甚至信以...

  • 文章老驥伏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1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8-11-10
    关键字: 字义解析 人生感悟 老骥伏枥

    「老」字有各種不同之詮釋,我祗是談一般「老年」之老。人之年齡隨時間、空間而異。據後漢許愼之「說文」所下定義,七十曰老,鬢髮變白。我國古代戶役制度,晋以66歲以上爲老。隋宋俱係60歲以上爲老。從唐以55歲以上爲老。按「說文」標準,或醫學邏輯、稱70歲爲老,應指生活上年齡,不是生理上年齡,還有精神與智慧之年齡。所以人老不單只憑生活上年齡稱老。譬如一個精神萎靡,老氣橫秋靑年人,與精神矍鑠,朝氣蓬勃老年人,在一起從事工作,前者效率未必高於後者。蓋年齡與健康,尙無絕對之關...

  • 文章從中文字性看輸入法趨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6期  作者:王堯世  出版时间:1998-11-01
    关键字: 中文字 输入法 字音 字形 字义

    ,都是由实物的「图像」简化而来。这一点证明:「人类天赋有『象形』的本能」。它是文字发展的重要基础(这种『能力』不应该舍弃不用)。目前所用的「中文字」,大多数为由「象形」所孳生的「形声字」。即一个字分别由「声」、「义」两部所组成。其中的「义部」,即俗称的「部首」,指出该字的意义。而「声部」则为「字根」,表示该字的读音。所以中文的「字形」,包含了「字义」和「字音」,讯息丰富,是非常科学的造字方法。因为中文字「形」中有「义」,所以直接能「望文生义」。中文字「形」中

  • 文章咬文嚼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9期  作者:吳劍豪 出版时间:2012-11-15
    关键字: 中国汉字 字义 汉字由来 甲骨文 历史发展

    中国汉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商代初期的甲骨文。一个叫仓颉的人,为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兽骨或龟壳上刻上符号,如象形字「日」写成⊙,「月」写成;会意字「明」写成,「旦」写成⊙(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形声字,如「爸」的发音是「巴」和表形字「父」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汉字越来越繁杂,到了秦朝时期才统一了文字,发展到今天的定型汉字,创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灿烂文化。但在汉字发展

  • 文章人客和客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4期  作者:基隆客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民间习惯 人客 客人 字义 笔者

    「牙刷、刷牙」「红枣、枣红」「面包、包面」「中人、人中」「地道、道地」「板车、车板」「大衣、衣大」等等,为数颇多。本题所谈「人客」和「客人」两个名称,不论在字义上讲,或称谓上讲,原是无甚区别,大可通用,而且别处地方,多不分轩轾,随心使用,惟独阿拉宁波,鸿沟分明,绝对不可混淆。淸白门第,戚友造访,称为「人客」。秦楼楚馆,狎客登门,称为「客人」。设或一时大意,脱口说错,见到人家有客光临,误说你家有「客人」,作客之人,听到固无所谓,若入主人之耳,认为大不应该,不但

  • 文章校對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小丁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校对工作 常熟乡讯 汉客先生 字义误差 两岸交流

    专业素养,虽对校对工作颇有兴趣,并且小心翼翼。可是字义误差,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鲁鱼亥豕使文章内容黯然失色,校对者的疏忽或失察均难辞其咎,责无旁贷,也成为精神上一股潜在的压力。因而对汉客先生发抒的「校对难」心声,具有深切的同感。而吾虞海内外乡亲,饱学前辈于热爱家乡,关怀「乡讯」之余,尙祈不吝教正,多加包容与鼓励,期使两岸浓郁的乡土文化交流,更为积极落实,促进了解。温馨的乡谊,更趋团结融洽,互助合作,共存共荣,并发扬光大,应是我们当前共同的愿望与期许。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