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红袍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茶陵人談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5-07-15
    关键字: 茶陵 大红袍 艺文

    着上了『大红袍』,即乖乖地上去采茶,年年如是,所以这种宝贵的茶叶叫『大红袍』!」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好像上了学校里听不到的一课。我们问:「现在为什不用猴子呢?」他又说:「这只灵猴死了之后,别的猴子笨,训练不起来,于是聪明人便在巖壁上凿了几十个小洞[2],你们现在可以爬洞了。」我们十几人分成两组,每组六、七人,我是第一组,好像爬旧式水泥电竿一样,左右手与左右脚循序揷进去又抽出来,约有数十丈高,爬完了,见一三角形平地,土壤极佳,可站六、七人,在两座大石巖夹缝中有

  • 文章茶王「大红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6期  作者:陳漢光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茶文化 大红袍 种植茶叶

    武夷山的刘少公,其次便是杨太伯。名欉中传说最多的是大红袍,玆综录于下:1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穷崖削壁,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2岩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茶可自顾,无需人管理。3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小猴采之。4十八世纪,相传武夷大红袍,生高峯之上,人迹不到,以猴子穿红袍采之。5昔时大红袍计十株,于贡茶夹少许入贡,为元时某帝所赏识,认为贡茶中之上品,赐名大红袍,复勅使回山采制,全数入贡,每年贡额十斤。一年寺中

  • 文章茶叶怎叫「大红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茶叶 茶文化 历史考究 大红袍

    民国二十九年秋,我由滇返湘,辞掉国立同济大学训育主任,应福建省经济建设硏究会聘为专任委员,公余之暇常想南游安溪喝「铁观音」,北游武夷喝「大红袍」。有一年暑假赴安溪讲学,县长亲自泡「铁观音」,并谓三杯之后,当心失眠。就寝后,果如其言,一夜未能合眼。在安溪喝到了「铁观音」,后来到武夷却喝不到「大红袍」。为什么呢?眞是说来话长。大约是民国卅年吧?气象局宣布某月某日「日食」,省政府便发起赴武夷山观看。省府委员与各厅处局长,有志一同,浩浩荡荡,由永安(当时省会已由

  • 文章故鄕土產——枇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1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86-07-20
    关键字: 无锡土产 枇杷 雪浪山 白沙枇杷 大红袍

    枇杷以吴县洞庭山出产的最著名,而吾邑南鄕雪浪山,大浮山一带出产的白沙和大红袍两种枇杷,其品种之美,比起洞庭山枇杷,可说有过之无不及,不过雪浪山一带出产的枇杷只是该地居住靠近山麓的农民利用山坡地种的一些副产,产量不多,不够供应本邑消费需求,一到端阳来临,大家要吃枇杷,还要把枇杷送节礼的时候,水果商还是都向洞庭山或马迹山(在太湖中属武进县)去采购的。故鄕的白沙枇杷是白邑,大红袍是橙黄带红色,都是名贵品种,在核生的枇杷树上嫁接培植起来的,枇杷核生长起来的枇杷树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