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伊山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零六重阳登大伊山述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劉卿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登山感怀 所见所闻

    一、登上伊兴火燃,秋光着意泼斑斓。崖渐碧池中水,枫树犹摇叶上丹。时对黄花怜解语,久观野雁忘轻寒。抬头远望云天阔,情在赤橙紫绿间。二、登上伊兴火燃,沿途花草报欢颜。菊香不断飘淸逸,佳气时来荡肺肝。身在高峰知豁达,情尤佳节好缠绵。但祈唱响三通曲,同德同心一脉连。

  • 文章大伊山奇石八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作者:汪云光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奇石八咏 风景名胜

    一)蛙石问君底事谪伊,痴望蟾宫竟不还;千载未闻飙一嗓,也因多嘴犯天颜?(二)鹰嘴石巅峰独立气森森,绿灌青云盼到今;愧我无才空有嘴,沧桑满目未成吟。(三)鳄鱼石觅食当初回首迟,洪荒水去返无期;应怜月上中秋夜,松浪声声忆幼时。(四)抱树石红楼儿女魂何处?木石前盟古刹东;不识良缘金配玉,任凭岁月雨兼风。(五)人面石人面石边溪水盈,晨妆初照未分明;花疑粉颊眉疑柳,绿鬓争栖恰恰莺?(六)象石万树如潮忽断波,从容巨石截流过;原来李杜骚坛主,一抹天靑象渡河。注

  • 文章大伊名胜古蹟荟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一、星斗石、女娲石、卧龙岗灌云县大伊山龟腰和小龟腰交界处的「桃花涧」上,有一块约三十平方米的青石板,四平八稳地横跨涧两坡,似桥又不是桥。当地群众称它为「星斗石」、「女娲石」、「卧龙岗」。这块石的表面不同位置上遗存大小不一的圆形凹窝二百多个,都是古老的锯孔法打成,最大的直径二十二厘米、深六厘米,小的直径只有二厘米、深一厘米。一九八九年五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专家王少华先生对这块「奇石」进行了考察。他根据史料记载,商代大伊地区曾下过陨石雨。认为

  • 文章灌云大伊山古今石佛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董志俊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故乡情 感怀往昔 历史资料

    春节回故鄕,重游大伊山。又一次给我留下满目风光看灌云的感悟。鄕情牵动你我他,为我史话鄕土水的导游朋友,引领我步入大深处,专程游访正在重建的石佛寺。映入眼帘的人文历史景观,聆听石佛寺的民间传说,致我感怀往昔,多想挥毫疾书,追叙大伊山的古今纪事。名震江淮的大伊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侧三十公里的灌云县城西北角,方圆二十余华里,距市中心仅两华里,「入则都市,出则林」是赞赏它优美自然环境的最佳诗句,它峰峦叠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有九峰十洞、七涧八泉,人文景观

  • 文章大伊山古代军事设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吳中成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军事要地 军事设施 遗迹

    灌云县大伊山主峰大圩,海拔二二三·六米,居高临下。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社会各界各抒己见。一曰,大圩为古代烽火台,达到报警、观察、控制、传递信息效果;二曰,楚汉相争时,钟离昧在大圩筑城与龙苴古城一样,同代产生,与齐抗争;三曰,三国时期,刘备为巩固地盘,克敌制胜,重兵把守大圩,指挥部设在「星相石」的出处卧龙岗,在此卧宿,祷告;四曰,唐代薛仁贵曾对大圩进行加固维修,他的部下在大伊山留下不少遗迹;五曰,宋代韩世忠派精兵强将,扼守大圩,与金兵决一雌雄

  • 文章文溪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徐文溪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长城颂 金陵一日游 西湖八景颂

    ●长城颂长城万里固金汤,气势威严鎭八荒。浩大工程天下最,人间奇迹世无双。北门锁钥防夷寇,塞上关拒虎狼。八达旅游名胜地,千秋功罪说秦皇。●金陵一日游有幸金陵一日游,繁华市井竞风流。外开内改商潮涌,物阜年丰货满丘。巨贾豪商来四海,碧眼黄发出美欧。雄风大展民心乐,四化宏图党绘描。●西湖八景颂苏堤春晓绣杭城,柳浪闻莺入画屛。曲院和风迎贵客,平湖秋月醉游人。三潭印月月争艳,花港观鱼鱼戏春。夕照雷峰吐月,晚钟残雪易消魂。●大伊景区剪影一、古峰隐隐大伊山,游览

  • 文章大伊山小花坟的传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陳儒超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小花坟 往事回忆 民间故事 历史传说

    我在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大伊山小花坟的故事,至今虽有六十多年,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故事说的是过去有个穷书生,功名不就,深造无门,家中只有老母一人;他贫困潦倒,不愿一生困死家乡,想到外面游学,开开眼界。在外乡盘费用尽,没法回家,只好乞讨度命,因此人们都叫他「小花子」。有一天小花子乞讨到大伊山附近,听人说上风景很好,他决定爬上去看一看,借此消愁。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彤云密布,他刚爬到顶,就下起雪来。恰巧附近有座尼姑庵,小花子不知底细就前去避雪

  • 文章大伊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楊昌榮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风景名胜 故乡风貌 经济发展 学者观点

    峭壁攀缘,更觅通幽之曲径;峰顶览胜,可收今古之奇观。北枕云台,遥望铁轨舞龙;南临运河,追忆隋帝扬帆。东眺沧波,犹见蜃楼海市;西接中原,阅尽铁马烽烟。石棺遗墓,穿越时空几千载;人杰地灵,啸卷雄风一万年。沧海桑田,畦禾锦绣;神工鬼斧,胜蹟飘仙。铛刀石,关云长鼓髯舒豪气;憎腐恶,吴承恩挥毫著宏篇。中藏秘,客寻岂畏险;寺内诵经,谁是有成禅?蜘蛛穴误为盘丝洞,东洋人乱点镜花缘。圣旨碑昔日海隅荣一绝;将军衔今朝梓里誉有三。神仙洞,鄱阳老,妙笔生花,万古千秋传后世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