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士大夫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才可惜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9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1-11-30
    关键字: 大草坪 游泳池 士大夫

    眞令人惊讶!她岂是为生活?难道是为了工作?何必呢?何必当年读书识字?或云夫子曾有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亦为之说,厨子有什么不好?殊不知夫子岂肯降格取辱而强求?不是笔者丢不开士大夫观念,实在眼下的靑年太现实了,钱!钱!早就令国内唸大学的靑年人把宝贵时间去换取名为自食其力的摆地摊,而沾沾自喜于地摊的赚头为得计。这种做法也许无可厚非,惟年轻一辈不知国家培植人才,所希望大焉者为人类造福,小焉者作个奉公守法的公务员为民服务,或做个良师肩负起传道解惑百年树人的责任。如果

  • 文章(貳、縣志選篇)羅臺山外傳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惲敬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罗台山 技击 自焚 士大夫 居士

    盗,合曹辈数十百人篡台山,台山徒手御之,不可近。因诣县,趺坐县庭,与县官为禅语,县官憆不解。同年生主事邵君洪、时家居,识台山,乃释之。遂游普陀,寓西湖,已复走京师,及归而卒。所著有尊闻居士集行于世。恽子居曰:敬至瑞金,台山没二十余年矣。而士大夫多言台山遗事者,台山于伦甚修,所以处之甚厚,不得已乃至于如此,其诸无愧于为圣贤之徒者欤。昔程子,以佛氏为逃其父,欲以中国之法治之。夫事在数千载以前,数万里之外,又何以知其心之所存,与事之所至而为是论哉。如台山者,可以

  • 文章日記的自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霍雙印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日记 士大夫 个人奋斗史 记录

    和爱戴,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这种格式过于呆板,用起来每每感到拘束,而且浪费纸幅,流于形式化。反不如线装的能够运用自如,要是适于毛笔的纸张,更能充分发挥中国书法的精神,不失国粹的本色。我呢,惟有随着主人的好恶与取舍,来确定服饰的种类了。我最初寄托在所谓「士大夫」的阶层,后来扩展领域,对于许多能够写字的人,我都登门拜访,于是,我的足迹踏遍了四方,每当一年的时光走到尽头,春天快要降临的时候,我便随着人们在准备过年的气氛里,而时运亨通,大家为我披上美丽的外衣考虑著如何

  • 文章禮失求諸野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6期  作者:賓利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农业社会 士大夫 越南 韩国 礼仪之邦

    在家乡就因穷困,或因兄弟姊妹多致没有读书或没有读多少书,到了异域「做事起头难」,一切准备为生活,冲斥三餐,无以为继,哪有时间读书,又不是留学也非半工半读的情况,可想而知的文化水准是不很高,跟着他们渡洋去的尽是俚语、粗鄙的底层、黄色顺口溜等者流。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其来有自,以「士大夫」阶级为骨干的农业社会,躬耕之余,勤读诗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诱造就了多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不可动摇,历朝各代为了统治巩固王朝

  • 文章外國人著眼社會,中國人寄情山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5期  作者:莊月江 出版时间:2000-05-10
    关键字: 外国人 社会经济 中国士大夫 山水 徐霞客 马可波罗

    —即外国人重物质,中国人重精神的缘故。中国士大夫有个「规矩」,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采菊东篱即典型例子。徐霞客的寄情山水,笔者以为也许有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相似的原因。徐霞客三次闽地之游和一次历程最长的西南之旅,都是从家鄕江阴出发的。从路线看,经无锡、苏州、吴县入浙江,要到浙中、浙西的金华、兰溪和衢州(及其所属的江山、常山)入闽或入赣,大运河尽头的杭州是必经之路。可是,在他的日记里,杭州提得不多,只写了灵隐和宝石山,也许他爱的是荒山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