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二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宝塔诗

    一、嘲妓女妓客妻最勢利金錢主義風頭健來希面孔討人喜歡瘟生一見入了迷馬夫賊子都來調戲豬頭三不在他眼睛裏二、怕老婆恨斷命老家精實在兇橫一點勿稱心拳頭不肯容情夜夜要罰人滾燈再不然拿個便壺頂強一強就要吃肉餛飩弄得丈夫遍體變成深青骨節酸痛見她懶腰都怕伸諸君想想這種日子那裡好混

  • 文章西北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2期  作者:申正義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大雁塔 小雁塔 兰州白塔 吐鲁番苏公 归绥二

    是一种形高而顶尖之建筑物,原为印度僧侣藏骨之所,亦作浮图、佛图、浮屠、婆、支提、方坟等,此均属佛敎名词,由天竺梵语翻译而来。中国宝,最初随佛敎传入,佛经上之,外观多为半圆覆钵形,但传进中国后,受我国楼台亭阁影响,改变原先覆钵款式,复参以我国固有建筑技术,层级上亦多种变形,从五层到十九层不等,而变得多采多姿,有高有低、孤道峭拔,高敞宏丽。在我国锦绣河山上,无论城鎭、鄕野、山川、湖泽,到处可以发现有点缀其间,而宝往往随着地理位置、风物而调和变化

  • 文章封面说明:宁波天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宁波 天封 宝塔历史

    天封位于宁波城区大沙泥街,创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公元六九五~六九六年)年间,故名「天封」。原高十八丈,约四十一米余。共十四层,七明七暗,呈六角形,古朴巍峨,玲珑精巧。自古以来,人们以它视作鎭郡的宝,连系着一郡的安危。过去战乱时作烽火;承平日子,顶上高悬明灯,照示水陆道路上船只和行人。相传,建造时不用手脚架,用堆沙叠高进行操作,因此周围留下大量沙泥,现大沙泥街、小沙泥街由此得名。能在一二〇〇多年前建造这样高层建筑,显示了古代

  • 文章絲綢之路紀游——白話詩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0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6-03-15
    关键字: 普救寺 莺莺塔 听蛙处 安逸古塔

    第四十二首普救寺其一 寺前坡底古驿道 河中名胜鹳鹤楼开元铁牛近咫尺 西厢故事此间传其二 密檐寺称舍利 又因崔莺改今名四大林园回音筑 对面师弟万虎山注—普救寺有舍利,因西厢记故事而改名莺莺。听蛙处为中国四大林园回音建筑之一,原住持有师弟在万虎山建寺遥遥相对。第四十三首安逸古罗马斜称奇蹟安逸古独孤寂地震裂开不崩塌难道不若比萨奇

  • 文章咏方二首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8期  作者:俞炳錚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诗歌 古塔 铜铃 良田

    巍巍古似前贤,历尽沧桑数百年。翼角铜铃风敲响,悠扬乐曲播云天。而今修建胜从前,色彩兮明剁目鲜。缓步登临风月赏,星罗棋布尽良田。

  • 文章罗星的故事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陳伯勳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罗星塔 码头 高塔 苦心

    罗星建于闽江之畔的山岗上,乃进出闽江口船只的一座指标。其东是海军的发祥地马尾,造船厂、船坞就在附近。山麓不远处有一座商船的码头,为福州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论形势,倚山控江,论景致,则巍然高瞰,和其他各地的浮屠名,显有独特之处。据说,这是建于唐末,当初原叫「劳心」,有一段哀艳的故事:一个美丽贤淑的渔妇,因为她的丈夫出海捕鱼,久久未归,音讯也无,她思念不已,以为丈夫或者是因为归航时迷了港路,所以孤舟台泊,不能归来,于是便想建一座高,指引归航。她立定

  • 文章保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74-06-30
    关键字: 保俶 雷峰塔 葛岭 初阳台

    上期本刊拙写雷峯,就想起与雷峯相对保俶,它也是吴越时代建筑古。吴越当时偏安一隅,经济尙称富庶,所以在西湖建筑不少庙宇寺,惜后历经兵燹,存者极少,而这两座古犹存,供人思古凭吊。保俶是砖造,共七层,高六十三丈,因建筑宝石山上,所以很远就看到。身外面没有分层的廊簷,是像下粗上细的美丽高筒烟囱。故好事者比作美女,而将古朴的雷峯比作老僧。民十三年秋老僧物化,只剩下这美女独存。据西湖志载:「当钱氏有国时,有浮石大径数百围,称为『落星石』因封山为

  • 文章姑嫂与关锁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5期  作者:鄭明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姑嫂 关锁 名胜古迹

    泉州姑嫂在泉州海湾的一隅,耸立于寳盖山上,距离石狮鎭很近,大约只有三四里路。凡到石狮鎭的人,都想前往一游。登上寳盖山,望向那浩浩荡荡的大海,实在令人有「胸襟开朗,目旷神怡」之感,但是,一看那著名的姑嫂,古石斑剥,秃顶基圯,倒会感觉失望,以它来比较泉州城内开元寺的东西,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其实,如果你稍为涉猎晋江县的历史,就会知道这座貌不惊人的古,曾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航海「指南针」,当时还没有「灯」的发明,这座就在白天里代替灯的作用

  • 文章简介东安三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9期  作者:桑開柱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东安古塔 文塔 吴公 文昌 诗词楹联

    东安县境三座古、名闻遐迩,近百年来,世事多变。多少座昔日庵堂寺庙、毁于战祸;唯有本县传世之宝、文、吴公、文昌鼎立县境,依然矗立石期市鎭、紫溪市鎭及元古村。该等修建于清朝中期、前后相距未出百年,但建造结构,形特点,各有千秋。⒈文—位于石期市鎭西端,湘江水畔一块巨石上,建于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青砖石座,高二四米,七层八面,每层均开有四个小卷门。其中第二层四方卷门上方横额,按方位各刻有「紫气东来」、「南极潇湘」、「西山翠色」、「北关临仙

  • 文章西湖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5-10
    关键字: 西湖 六和塔 华严经 雷峰塔 石塔

    西湖诸是湖山佳景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蹟。人们漫步白堤,就可见到荷叶初展的湖面,一片丽日风光。高耸晴空的宝俶倒映在湖中,更增画意诗情。我们登上宝石山巓,俯视湖面游艇点点,远眺群山苍翠葱茏。站在保俶附近,囘身仰望,身高不见顶。原来这是在很小的基上以砖石砌成四十五点三米高的身,由此构成修长玲珑的体态。它初建于宋开宝元年(公元九六八年)。相传吴越国王钱弘俶奉宋太祖之召进京,久留未返,他的宰相吴延爽为祝福其平安而建九层高。历代曾多次修建

共328条记录 1/3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