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沿革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沙口紀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沙口 故乡 地理沿革

    新郢長驅朔氣橫,淪河東指岸如赬;三千鐵騎疑飛渡,兩戒山河一蹴平;大野雲泥沙洑口,長江樹接漢陽營;可憐誤國咸淳相,不救襄陽救鄂城! —淸·陳大章沙口詩—

  • 文章興山縣新縣治豐邑坪古今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丰邑坪 地理沿革

    一、前言興山縣是一座古城,根據文獻之記載,是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開始設縣,以後累經更迭,淸康熙三年,正式設縣治於今日之高陽鎭,已有千餘年之歷史,雖然在湖北省算不上歷史的古城,但是「高陽」之名稱在與我國的任何市鎭來比較,年齡總是古老大得多。(高陽城在第二段敍述)自從長江三峽水壩定案上馬,興山縣縣治所在高陽鎭,被列爲落在長江水平面下淹沒之城鎭,縣治決定搬家之說始爲人重視,現城關高陽鎭西遷古夫鎭豐邑坪之說,亦已成定局。當然,一座古城那有說遷就遷,築城先修路,交通...

  • 文章荊楚漫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6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荆楚历史 地理沿革

    荆楚一詞,見於典籍,蓋已數千年於玆矣,詩經商頌:「撻彼殷武,奮伐荆楚」。地輿誌:「荆,荆州之楚國也」。又曰:「楚,舊號荆」。以字面觀之,當爲荆州楚國之合稱,不必界定其主從先後之關係。如稱楚荆,亦無不可,質言之,荆楚乃互爲表裡,實一體之二面,有荆州之物博地大,乃有楚國之悠久歷史光輝,地靈人傑,相得益彰。余幸爲楚人,試略談楚史:一、楚國經緯:昔周成王(公元前二一五年至公元前一〇九一年)封熊繹於楚,居丹陽,今湖北之秭歸縣,楚於春秋戰國時,奄有兩湖兩江,浙江河南...

  • 文章孝感一斑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南翹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孝感 地理沿革 行政区划

    前言湖北文獻,創刋已歷八年,出版逾三十期,各縣事蹟,多有記載,惟吾邑孝感狀況,則鮮見言及,筆者囿於見聞,固未能一一敍述,笫念吉光片羽,容亦可以流傳,爰就個人所知及親歷者,用陳梗槪,或可作他日采風之一助。沿革幅員孝感在東晉時,原名孝昌,劉宋因之,唐避廟諱,始改爲孝感,相沿至今,建縣已一千六百餘年,據辭源所載,係董黯以德行感天而得名,但邑人相傳,則以董永賣身葬父而艶稱,奈董黯史實,無憑查據,而董永事蹟,尙斑斑可考,民國以來,縣城北郭當道猶有巨石龜背立二丈高、...

  • 文章羅田點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彭士輿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罗田县 地理沿革 故乡风貌

    一、緖言我國典章文物,縣史爲其最重要之一部份,忠孝節烈,文風世俗,均亟其推重,所以中華文化之流傳,當以縣史之貢献最大。自**竊據大陸,其最大的罪惡,是澈底消滅歷史和文化,由於地方史乃歷史文化傳播最著實效的工具,所謂褒貶善惡,端正社會風氣,故不容於共黨邪說,因此,成爲**消滅的對象,大陸上之縣志,或各姓譜牒均已消滅殆盡,此中華民族亘古以來從未有之悲劇,歷史文化之厄運,有遠勝於焚書坑儒的暴秦時代。一縣之史,爲牧民行政之所依,是故中樞鑑於縣史之重要;留心各省縣方志...

  • 文章永春建置沿革永春縱横談之一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历史地理沿革 永春城寨隘 守护城池 故乡风貌

    去年除夕前那一晚上,在臺北永春同鄕會理監事等,歡宴永春僑居海外各處來臺的大專學生,到了百餘人,每年都有一次年夜歡聚,暢叙鄕誼,盛況越來越大,因爲海外僑生,來臺就讀大專,亦一年比一年多,我們永春同鄕,無論在甚麽地方,都有濃厚鄕誼的存在,這是極可寳貴的好現象,爲其他縣份,所得不到的人情味,三年前是旅居臺北同鄕,對於僑生過年,是每家先約數人,由同鄕會指定通知,各僑生則分別前往各家,歡度年節,後來發覺,各家住所不同,找尋不易,乃有倡議在同鄕會內擧行,較爲妥善,這...

  • 文章自「桃林」而「永春」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陳漢光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桃林场 桃源县 县名沿革 历史地理沿革

    桃林、桃源、永春,這些都是非常美麗的名稱;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命名的,但却巧合而被命稱在同一個地方。我說:這該是做個永春人値得慶幸的事;同時也是非常有趣的掌故,而且是大家所希望知道的,在這裡更是需要一提呀!一、桃林現在先說「桃林」。較早的記錄有「桃林溪」和「桃林場」。「桃林溪」,是以溪命名,後來簡稱爲「桃溪」。宋代「太平寰宇記」云:「桃林溪,在南安縣西二十里。」按:永春古屬南安縣轄,當時可能是引用舊文獻而尙未改爲永春縣。民國「永春縣志」云:「永地之川,自仙...

  • 文章興化文獻叢譚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8期  作者:士希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建置沿革 地理沿革 交通水利 特产 语言文化

    山海經有「閩在海中」之說,故唐虞之世,自仙遊東南至莆田一帶,海水直灌,莆田只有廣業諸山,出沒於海濱一帶而已。三代以降,因泥沙沖積,逐漸形成平原,然尙未有居民也。漢武帝時,閩越王郢,避漢兵威而南來,歷徒莆田廣業里之越王峯,與夫仙遊東五里處之鷄子城,此爲莆田最古之歷史。遊洋志據漢書朱買臣傳:越王更徒處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卽今越王峯,內有越王臺——所歷之地,多有遺跡。皆在山中,而不在平原,足徵當時莆仙二邑,尙無平原也。秦漢六朝之世,已有舟楫交通,自...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