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戏曲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認識溫州(四)肆、溫州曲藝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2期  作者:達郁  出版时间:1986-05-15
    关键字: 温州 地方戏曲 弹词

    中国地域辽濶,百姓们因久处一地,因地形、气候、风俗习惯、嗜好,而使各地孕育出当地的风情特色,地方戏曲,因此衍生。在温州的地方戏曲,大致可分为三种:弹词、唱词、鼓词。一、弹词弹词,源于元曲,「琵琶记」的作者即为我温州瑞安人氏。一般提到弹词,自然会想到苏州的弹词,苏州的弹词以较为大众熟识的昆曲为主。而温州的弹词不但在唱腔、做工与昆曲不同,连吟唱者的服饰与乐器亦大不相同。在温州吟唱弹词者,不是一般戏班的戏子,而是略具学识基础与修养且对音乐有兴趣者。他们取乐

  • 文章滬劇漫談

    来源期刊:《浦東》 第54期  作者:蔡開西 出版时间:1988-10-15
    关键字: 沪剧 地方戏曲 滩簧 新都剧场 录音带

    沪剧的前身是「申曲」,顾名思义是差不多的。「沪」字代表上海,「申」字也是上海的代名词。申曲的前身就是滩簧。(浦东的鄕曲,简称滩簧),当时上海滩五花八门,各地方的人在上海谋生的不知其数,也就产生了各种地方戏曲,大别有京戏、广东戏、宁波滩簧、绍兴戏,还有无锡滩簧,其它尙有很多的地方戏。当时的滩簧主要是曲,就是唱,而且多数是一男一女为主,加上一个琴师(拉二胡的人),就可以东走西闯,跑跑小茶馆,有时在鄕间地方,也能卖艺。我虽生已晚,尙能适逢其会,当时我祇有七八

  • 文章(文艺创作)观赏包头青年晋剧团演出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士麟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晋剧团 地方戏曲 演员简介 东河剧院

    前言「包頭青年晉劇團五一黃金月展演」,假東河區黃河劇院於二〇〇四年五月一日起連演十天。晉劇(山西邦子)是幼年家鄕常演劇目,印象深刻,離家漂泊數十年,萬分懷念嚮往,機緣湊巧,良機可貴,逐日往觀,未虛一日,留些雪泥鴻爪,並饗同好。該劇院樓上、池座共一千五百座位,戲台外幕桃紅色、內幕翠綠色,美觀大方。該劇團轉換背景、台面,均用流行方式台幕,棄廢傳統檢場。設置樂隊十六人,空前龐大,配合和諧、音色優美,爲演出生色不少。安排戲台前低地,與觀眾席以圍欄隔離,了無妨礙。...

  • 文章「甌劇」今昔談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地方戏曲 京剧 瓯剧

    九二年六月,中國「天下第一團」戲曲展演在福建泉州舉行,溫州甌劇團參演的折子戲《酒樓殺場》獲優秀劇目獎,飾石秀的武生孫來來和飾店小二的丑角謝安懷分別獲優秀演員獎和優秀配角獎。這是此次獻演中唯一獲獎最高最多的劇目,也是甌劇有史以來在全國範圍内所獲得的最高榮譽。甌劇舊稱「溫州亂彈」,按照溫州地方戲曲劇種的排名:高腔、崑曲、亂彈、和調,屬於第三,多數人認爲,它是明代流行於陝甘一帶的秦腔梆子流入中原以後變種,和紹興亂彈(紹劇)、金華亂彈(婺劇)具有某種親緣關係。肇...

  • 文章廣東戲曲娛花蓮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30期  作者:莫瑞群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地方戏曲 粤曲社 客家民俗会馆 广东小调 传承

    本年(民國一〇〇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台北市藝苑、玉群兩曲藝社的唱家曲友應邀至花蓮演唱。活動主辦者是香港李棠粵曲社及花蓮兩廣醒獅隊,李棠師傅為使演出成功,特別從香港請來音樂師傅為大家拍和,而且事前的籌備工作做得周詳仔細,因此表演順暢,收穫—如預期的豐碩。兩曲藝社十五位曲友二十五日聯袂由台北市乘火車抵達花蓮,下榻國軍英雄館。翌日上午即往吉安鄉仁和村南埔公園內的花蓮縣客家民俗會館演藝堂展開拍和排練。該演出舞台佈置典雅,燈光、音響設備齊全,其創設宗旨是促進多元...

  • 文章(鄕土風情)漫談二人臺中串話的運用及其特點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史銀堂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二人台 地方戏曲 串话 传统剧目 口头诗

    做爲戲曲百花園中一朵芳香四溢的鮮花——二人臺是頗有自身特色的。而賓白中串話這一語言形式的大量運用,就洋溢著濃郁的地方氣息,是構成二人臺獨特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什麼是串話,二人臺賓白中爲什麼要運用串話,怎樣運用的,串話又有那些特點,試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㈠《二人臺資料匯編》一書中寫道:「串話是內蒙古西部地區廣大群眾所創造出來的一種口頭詩,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都讓它合轍押韻,聽起來節奏明快,語調流暢,類似外地的順口溜」。對此我覺得還槪括得不夠全面。...

  • 文章鄉情洋溢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34期  作者:張家鉉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同乡会 春节团拜 财务报告 摸彩 聚餐 地方戏曲

    三月三日天空陰沉,小雨絲絲,路面滑濕,卻冲淡不了我參加同鄕會春節團拜的興緻。上午十時,偕同內子步入設在銀翼飯店四樓的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以五亭橋爲背景的會旗,綠揚城郭,十里春風的故鄕風味躍然布上,思鄕之心油然而生。所幸晤到了不少鄕長,親切的鄕音此起彼落,化解了我的些許鄕愁。會員大會於十時三十分開始,由凌常務理事紹祖主持,行禮如儀後,分由各鄕長報告會務、財務及討論提案後便告完成,接着春節聯誼,互道恭喜,新春快樂。許多人久未謀面,正可藉此交換訊息,促膝...

  • 文章海州小戲「梁祝還魂團圓記」唱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蔣實夫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梁祝还魂团圆记》 地方戏曲 戏文选段 内容简介

    白:小生姓梁名山伯。祖居紹興府、諸曁縣人氏。父母同庚六十。單生小生一人,現年一十七歲。喜得家私富足,儘可讀書。聞說山東孔夫子周遊列國廣敎學子。唱:孔夫子在杭州來設館,要去杭城學書文,拜別爹娘把路上,隨帶安童名四九,離開諸曁急急行。行程正是春三月,桃紅柳綠滿山村。不言山伯上路事,話文另敘出場人。白:奴家祝氏,小字英台,乃越州杏花村人氏。唱:爹娘在堂家富足,單生兄妹一雙人。哥哥已娶賢嫂嫂,掌管田園大家業。奴僕成群爲使喚,米滿倉廒庫滿銀。我女工針肅般般曉,繡鳳...

  • 文章冒廣生和溫州戲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5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温州戏剧 冒广生 《戏言》 现代戏剧 温州地方戏曲史 薛钟斗 《戏言校记》

    一晚清到民国,即从光绪元年到民国二十四年的五十年间,温州戏剧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振兴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由于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为民间地方戏曲班社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的环境。宣统初年,由温州城区一些戏曲爱好者自行集资建立的第一个京剧(当时称为新剧)科班「尙武台」经过三年的学习后正式开台演出,涌现出一批年青而色艺俱佳的优秀演员。同年,一个阵容强大堪与浙南老牌昆班「同福」、「品玉」相抗衡的昆剧班社「祝共和」诞生;民国四年,由瑞安陈五牵头组成的「琴娱

  • 文章上海過年時的「馬燈調」

    来源期刊:《浦東》 第47期  作者:張宜宜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马灯调 春节 年货 过年习俗 地方戏曲

    「爆竹一聲,萬象更新」,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將來臨了。君不見每家每戶都在趕辦年貨,菜市場妳推我擠,百貨公司人潮如湧,這些熱潮,也足以證明復興基地的台灣是多麼地富足。孩子們綻開蘋果般地笑臉,穿新衣,拿紅包,握着電動玩具,洋溢着一片歡樂,這是多麼美好地一個新年。我們再看海峽對面十億同胞。同樣的春節,他們在過些怎麼樣的生活。街頭雖然擠滿了人羣,但每張臉上神情木然,毫無笑容,從高處眺望,似乎是一片灰海,了無生氣。長長地隊伍,排列在人行道上,懷着迫切的心理,希望幸運地...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