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學習英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謹語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英语学习

    本文作者為臺灣出生的第二代湘鄉青年,在英文方面有相當造詣,現任教於中部一流學府,刻正準備赴美深造。·編者·

  • 文章(鄕情采风)衔著乡风的「涛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8期  作者:吳孝治 出版时间:2013-03-01
    关键字: 涛亭 万弓塘 民俗 乡情 凉亭

    镇海湾塘,紧靠亘古绵延的「万弓塘」。这条自镇海至岚山的海塘上,一座座为路人遮挡风雨的凉亭依塘傍路而建,根据儿时的记忆,靠近镇海的有「洪福凉亭」,靠近余范的有「余范凉亭」,靠近湾塘的有「涛亭」,靠近核心村的有「马脚凉亭」等。成为当时社会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既体现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精神品格,更突出了乡民广行善事的民俗风尚。据查考,「亭」是一种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建筑物,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起初建在诸侯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亭。是士兵嘹望敌情与站岗放哨

  • 文章絲綢之路紀游——白話詩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0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6-03-15
    关键字: 普救寺 莺莺塔 蛙处 安逸古塔

    第四十二首普救寺其一 寺前坡底古驿道 河中名胜鹳鹤楼开元铁牛近咫尺 西厢故事此间传其二 密檐寺塔称舍利 又因崔莺改今名四大林园回音筑 对面师弟万虎山注—普救寺有舍利塔,因西厢记故事而改名莺莺塔。蛙处为中国四大林园回音建筑之一,原住持有师弟在万虎山建寺遥遥相对。第四十三首安逸古塔罗马斜塔称奇蹟安逸古塔独孤寂地震裂开不崩塌难道不若比萨奇

  • 文章「粤剧名曲大家」后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鄺少眞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粤剧名曲大家 演唱晚会 筹办动机

    去(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晚,在台北巿中华路国军文艺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台湾省第一次以卡乐屋企演唱中国传统曲艺晚会—「粤剧名曲大家」。是晚千余观众济济一堂,耳朵聆听着粤剧名曲,目不转睛地注视著舞台上演唱者和舞台两边大烛幕上的粤剧唱词,甚至也有人以微弱的声音随着和唱,历时近两小时的演唱晚会,观众几乎都是终场才舍得离席。作为一个全程筹划这个全省首次以卡乐屋企演唱中国传统曲艺晚会的推动者,那一晚我分享了台上演唱者获得多次掌声的荣耀,也卸下了晚会成败的负担

  • 文章憶雁蕩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8期  作者:不同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雁荡山 “接客僧” 诗叟” 奇峰怪石 灵峰寺

    雁荡山、在浙江乐淸县境内,为我国名山之一,入山的路有二,一条是从虹桥红芙蓉村入,一条是从温岭、黄岩经大荆进,雁荡山顶,有一大水池,每到秋天,有鸿雁来廻,飞翔其上,因而得名。雁荡山有名峯一百零二个。无名的,则不知多少,山峯的名字,皆甚别致,其口有一峯名「接客僧」,酷似一老僧拱手而立,迎接游客登山,又有一峯名「诗叟」,活像一位老者,俯首听人「朗诵诗句」,在灵岩寺前,有两个大峯,一个是展旗峯,一个是天柱峯,这两个山峯,各自独立,庄严肃立,为像灵岩寺前的两支

  • 文章赏月楼改为月楼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4期  作者:劉湘如 出版时间:1995-07-30
    关键字: 安海镇 月楼 斧头声 杵臼声 笑声

    在闽南侨乡晋江县安海镇上,有一座玲珑别致的民家小楼,它是明代当地一位黄翰林建造的。小楼竣工时取名为『赏月楼』,而他的妻子邱氏却认为,此名太一般化了,应改名为『月楼』。她的丈夫起初莫名其妙,认为天上的■只能用眼睛观赏,怎能用耳朵聆听?为了说服丈夫,邱氏巧妙地赋了一首诗:『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得十分明。摩空輗軏冰轮转,捣药铿锵玉杵鸣。曲奏霓裳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忽然一阵天风鼓,吹下嫦娥笑语声。』她丈夫一看此诗,茅塞顿开,仿佛真的听到月上传来吴刚伐桂

  • 文章祭拜外婆往事點滴在心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7期  出版时间:2004-02-29
    关键字: 严倬云 陈芷芳 布施 障中心 热心公益

    多,外婆冬天给穷人布施棉袄,一送就是几百上千件,为了防止裁缝偷工减料,外婆还要妈妈把每件做好的棉袄拆开衣角检查,看看里面是不是用的好棉花,然后再用针线缝好。夏天外婆就给拉黄包车的工人送凉茶,大小暑天,有些黄包车工在中午的时候常中暑晕倒,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南后街隔上一段路就会有一个凉茶桶,一直摆到「鼓楼前』(福州话)。『外婆一生乐善好施,对我影响非常大,我现在在台湾做了一个障中心,是亚洲最大的一个,已经做了七年了。我们从加拿大请了一个老师,因为他自己一个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說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普陀山 传说 二龟 抽手观音 八仙游普陀

    知道这鱼的来历吗?」吕洞宾摇摇头。何仙姑笑道:「你连这妖鱼的来历都不知道,如何能战胜牠呢?」吕洞宾被问得瞠目结舌,只得跟在大家后面,向潮音洞而去。那潮音洞是观音潮的地方,洞深百尺,奥秘无穷。八仙到了那里,耳闻潮音,如雷霆万钧,目睹浪涛,似万马奔腾,不觉心旷神怡,赞声不绝。这时,善财与龙女从洞内走了出来,上前稽首道:「八位上仙,菩萨来了!」话音刚落,只见观音大士头戴璎珞,身穿素袍,项挂碧玉环珮,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执着杨枝,脚踩莲台,面挂笑容,徐徐走来。双方

  • 文章普陀山組詩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0期  作者:周榮夫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普陀山 组诗 《露天观音》 《法雨寺》 《西天二龟法》

    露天观音足踏莲花手托轮,妙相庄重矗金身。参天佛像高千尺,苦海慈航渡万尘。紫竹林中明后果,白莲台上了前因。甘霖遍洒虔诚客,不计来人富与贫。法雨寺法雨天华古刹桓,灵峰绿掩殿台宽。弥陀菩萨开怀笑,四大金刚瞪目观。显见新雕九龙壁,难寻旧立活旗杆。依山页上禅林叠,佛像尊尊礼不完。西天二龟法二龟法石传奇,胜景悠然客入迷。怪石峣峰争险秀,层林峡峪竞高低。云亭挤翠溪流澈,古寺沉春丹洞凄。曲径通幽山海阔,乘风直上到天西。观音洞面壁千回合掌齐,阁楼高处接云霓。山生一洞

  • 文章由秦淮河的停艇笛汎言四声与诗韵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4期  作者:陳君樸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秦淮河 停艇 平仄四声 诗韵 诗词体裁

    记得南京夫子庙利涉桥附近之「老万泉菜舘」内,依秦淮河边筑就的河厅中,悬有一块横匾,匾曰「停艇笛」四字,一则描述一般文人雅士买棹游河的雅事,一则显示着平仄四声的妙用。爰因夫子庙一带原在前淸科擧考院附近,当年常为文人名流游乐之所。那时的考试项目,除却考八股文章外,还要考诗句,所以平仄四声是必需讲求的。按平仄四声之运用,目的在调节字音,进而使诗句乐谐而美妙。四声之平,上(赏),去入,可以长读停,艇,,笛,以聘定之。所谓诗韵者,就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相同,凡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