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称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闽台食品名称之差异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9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91-11-30
    关键字: 福州 台湾 名称

    福州花生、台灣土豆。福州糖粿,台灣甜粿。福州碗糕,台灣發粿。福州柿餅,台灣柿粿。福州粉干,台灣米粉。福州興化粉,台灣幼米粉。福州索麵,台灣麵線。福州鮮麵,台灣大麵。福州熟魚,台灣四半魚。福州鹹帶魚、台灣鹹白帶魚。福州鮮帶魚,台灣白帶魚。福州冬雞(墨魚),台灣花枝。福州山東粉,台灣冬粉。福州大頭菜,台灣四川菜。福州香干,台灣大溪豆腐干。福州浮豆腐干,台灣豆干煎。福州豉油,台灣豆油。福州豆豉,台灣蔭豉。福州肉絨,台灣肉穌。福州破布肉絨,台灣肉脯。福州橘,台灣...

  • 文章端午节名称种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名称 历史民俗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文章附錄一 邑名音義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期  作者:楊纘烈 出版时间:1965-08-15
    关键字: 大埔 名称意义 考证

    邑曷爲以「大埔」名,蓋俗呼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曠高原僅宜果窳蔬麻者曰「埔」,有俗音而無字,蓋即「圃」也,俗亦曰「壩」,有字有音而非其義,又譌作「壩」,有字而音義並乖,是故「埔」者俗音俗字,字書尙未補收者也。其稱大奈何?曰,此據前事言之也。自萬曆間小靖溪徙,榻崗水嚙,遂舉昔年沃壤,盡爲河伯所有,而當夫未建邑之初,汀水合東門磜水繞茶山東隅横亘山趾,西注大靖溪流,故自茶山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十百頃,地埔固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稱也,當時建斯邑者即...

  • 文章間話三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4期  作者:三不人 出版时间:1997-11-10
    关键字: 三北 名称 由来 语录

    三北名称之由来有二种说法:一、以蟹浦镇的巅岭作分界,南方称山南,北方叫山北。二、以镇海、慈谿、余姚三县之北统称三北,现属慈溪县,县政府设在浒山,三北地形狭长,南背山,北临海,相传唐涂(唐朝尚是坭涂)宋地,宋朝始淤积成地,山上有许多先民遗蹟至今犹存,东自金山岙,西至观海卫海三十华里,东西言语略有不同,尤其是观海卫人近福建话,鄕人称为燕话,冯家堰东面「吃」读作(出屋),「去」读作(起),西面吃(乞)去(开)。东面地势高于西面,故在河中塡以土叫堰,船只往来

  • 文章福州街巷湊趣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5期  作者:陳伯壎 出版时间:1991-07-31
    关键字: 福州 地域 名称

    福州地名浩繁,城區及近郊的街巷里弄就有一千二百多條,其不同的地名尾字也有八十一個,茲分類述之,聊以拾趣。以數字取名的如:一枝弄、二保街、三捷透、四賢里、五福巷、六柱橋、七星井、八角樓、九如坊、十間角。以方位取名的如:萬明里、西園亭、南後街、北興巷、上官溝、中洲尾、下體埕。以自然地理實體取名的如:山邊街、嶙下里、江墘下、河口嘴、洲尾道、湖邊村、池後弄。以動物取名的如:牛頭巷、虎節路、馬廳街、猴弄、白鴿櫥、鴨姆洲、鯉魚廟。以花木取名的如:花園巷、梅塢路、桂香...

  • 文章温州鄕僑談温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4期  作者:翁同文 出版时间:1974-04-30
    关键字: 温州 乡侨 名称 谢灵运 特产

    自从我离开温州,已经三十多年,囘忆前尘,有如梦中,记忆既不眞切,且世事沧桑,一切多经变革。既不能如近年囘去访问的鄕友报导目前的情况,也不好过于辜负本刊编辑先生的雅意,故此就只随便谈谈,东拉西扯,尙请读者原谅。温州作为旧时行政区域「府」的名称,始于唐朝。现在「府」虽不再存在,温州两字仍旧保留,因为旧时的首邑永嘉,已改称温州市。以「温」名州,不知当时何所取义,但温州一带的气候,冬天既不严寒,夏天也无酷热,可谓名符其实。我本人数十年来所经历的地方,虽然大多

  • 文章高陽的十八扯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張運兆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高阳镇(昭君镇) 十八扯 名称由来

    是董卓,六出祁山是诸葛,孟获被擒把头瞌,木门路上射张郤,文天祥作正气歌,伯夷叔齐首阳饿,做人要不念旧恶,不是师父法力多,乾坤袋内走不脱,今日陪兄唱几个,心中感到很快活,上前把兄手来握,一堂和气笑喝喝。也许诸君要问,为什么歌谣的名称要叫「十八扯」呢?而不叫十七扯,或是十九扯,据故鄕前一辈的长者称,这是有其道理的,十八扯的范围广阔,取材容易,好比孙悟空翻筋斗,大空间,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不致于碍手碍脚的,再就是农业社会,迷信很重,在故鄕对十位数字很敏感,十位数

  • 文章漫談三十六計(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魯樵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三十六计 名称 典故 使用方法

    所谓「三十六计」亦称三十六招,又曰三十六著;其中最为一般人所应用的乃是「三十六著走为上著。」可是,能够说出三十六计的名称与典故者,却并不多。「三十六计」是谋略,亦为招术,传说为异士鬼谷子所发明,作用广至国家兴亡大事,小焉者个人之间运用,亦多为意想不到之效力。但也有人说,三十六计并非一个人所倡,而为历代的例证所汇集,由南宋人檀道济加以集编的,故在「南齐史」王敬则说过:「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檀公即是檀道济,此为史书上仅可査出之文字记载。兹将所谓

  • 文章閒話楊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1期  作者:董有華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野生杨梅 功用 形态 名称由来 余姚

    湖最佳,次则萧山。」杨梅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一种说法以为,未经嫁接的杨梅树,叶似水杨子,果实味同酸梅,后人就把嫁接后的果实称之为杨梅。另一种说法认为,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天上有位美丽的百果仙子,在巡游天下时,被恶魔劫持,幸为住在余姚杨家岙的一位靑年猎人搭救,结为夫妻,十分相爱。因附近有个梅湖,仙子就取名梅珠。后来,恶魔设计用魔术把仙子从高山上掀下来。仙子临死时,要猎人把她埋在大树下,猎人含泪把她埋葬后,除了恶魔,为仙子报了仇。第二年,在埋葬仙子

  • 文章岱山县岛礁名称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3期  作者:沈伯勤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岱山 海域 名称 由来 概述

    大连,南往福州、厦门、广州、香港等诸港的要道,更是外轮进入京、沪、杭的必经之处。在海域西北的鱼腥脑(岛)、东北的下三星(岛)、东南的小龟山(岛),分别设有鱼腥脑灯塔、三星灯塔、小板灯塔,为南来北往的船舶导航。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劳动生息在海岛上的人民,在开发海洋的生产劳动中,同时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岛文化——岛礁名称,它深深地镌刻在渔民和船工们的心里,帮助他们能迅速地辨认海上的固定物标,熟悉航门水道,正确了解危及航行的礁石之地理位置和形态,保证船舶不偏航触礁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