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北市扬州同乡会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祝寿专辑)扬州同乡会为祝负翁叔眉二丈九十大庆征文恭赋小诗代颂冈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7期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杜负翁 诗词感怀 贺寿集句 唐寿

    黃菊淸芬秋氣爽。蒼松挺秀歲寒姿。同居鄕國占人瑞。並峙儒林作導師。相待中興還故里。■聆二老話兒時。綠楊分取春長好。共醉平山百歲■後學張百成載拜

  • 文章(祝壽專輯)仁者上壽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7期  作者:王文漪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九十华诞 杜负翁 祝寿文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唐寿

    人虽然考究飮食,但重口味而不重营养;讲究生活享受而又缺乏运动,再说,我们扬州的风景,眞是秀丽极了,也精致极了!但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山水风景比较起来,似乎又不够宏伟壮阔,是不是也影响到我们一些精神和心理呢?但现在,情形完全不同了!杜、唐两位老寿星,老而弥坚,老而弥康,眞是仁者上寿,且都养身有道,据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两位老寿星都爱国爱鄕,都忠心耿耿,因此胸怀坦荡,心安理得,第二、两位老寿星都高风亮节,都有为有守,不但生活规律,更心无挂碍,第三、二老又都有文艺

  • 文章祝壽專輯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60期  出版时间:1989-09-10
    关键字: 叶秀峰 九十华诞 凌绍祖 祝寿集句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秀峯先生九秩华诞献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天开寿域、人杰蜀冈、三峯挺秀、叶茂根长、渊源家学、道岸周行、靑云发轫、远渉重洋、洪炉大冶、百炼金刚、燃犀烛隐、整肃维纲、动猷丕著、名动八方、谠言谔论、典谟庙堂、虚冲恬淡、动止安详、父书熟读、义舍珍藏、巍巍齿德、喁喁梓桑、生申令旦、允宜称觞、二分明月、九十春光、欢腾旧雨、诗咏甘棠、献芹献曝、齐颂永康。(台北市扬州同鄕会理事长凌绍祖曁全体理监事同鄕恭祝)

  • 文章扬州乡讯百期增刊)扬州鄕讯百期感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0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79-08-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百期感言 发行百期纪念 扬州乡讯》 前景展望

    父老仍受困于奴役管制之中。吾人则幸在自由空气中享自在生活、地狱天堂难同日而语,扼脆慨叹,关山迢递,江淮消沉,吾人应如何尽其责任耶?往者吾人谈扬州,固经常应从全地区着想。今后似可一则可以每一县作各种文物之表扬与介绍,其次在每一县似亦可分地区,分各重要鄕鎭,作地文人事之探讨,庶乎于将来回鄕言重建时,可以有更多详确资料,此似可扩大鄕讯之内容,趋于细密。质之诸位鄕长,不知以为可行否?

  • 文章扬州(续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5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72-02-10
    关键字: 春节团拜 扬州民俗 乡土谚语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方言集锦

    四、乡音谚语前接祚杰兄来函,云及同鄕会将在春节期间举行团拜等,事前要筹备,为其烦忙之一。可是我个人在屏东,终年碌碌,连近在高雄的同鄕,一年也难得见面一次,由于南部没有同鄕会的组织。台北市的同鄕能够聚会,能够团拜,这实在令人羡慕的事。如果「他鄕遇故知」,为人生一乐,这个「故知」再是同鄕,一定是乐上加乐也。我在「忆扬州」前集中,曾写过一篇「方言俚■」,大致是敍说家鄕的「土语」、「扬州腔」,如「小大子」、「洋胰子」之类,至于家鄕的俚谚,似乎甚少渉及。现在正好乘

  • 文章壽大哥九秩(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61期  作者:葉學晳 出版时间:1989-11-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叶秀峰 九十华诞 瘦西湖 北固山

    他领导在台扬州同鄕组织同鄕会,一直担任理事长,关心旅台同鄕们的生活,更关怀陷区鄕亲们的情况,发起同鄕会会员们硏究将来重建家鄕的计划,直到最近他才以高龄退居幕后,请由比较年轻的同鄕来接棒,但他关怀鄕邦景况却从未一刻去怀。他早在六十花甲述怀诗篇中写过:『北固临江读书好,栖霞炼石作工宜;他时来往江南北,湖上林园柳万丝。』注:预计大陆光复后,将续办北固山东南中学及栖霞山江南水泥厂。于时瘦西湖上纪念先严之林园应更茂盛。我敬祝大哥松柏长靑,他的愿望皆能实现。(七十八

  • 文章談談個人三十年處世養生之道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5期  作者:常隱泉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健康秘诀 养生之道 三民主义 虚云禅师

    顷接同鄕会函,欲为扬州鄕讯双十增刊,嘱写养生之道,未敢方命,就余来台三十年养生处世之情形,略书一二,就敎于同鄕之前,尙祈有以敎我!人生的过程,系经少年、中年、而老年的三个阶段。至于老人的释义,依说文解字:「曲礼七十为老人」;又说:「发变白为老人」。所以自古迄今,咸以年龄为鉴定标准。历史上晋朝以六十六岁为老人,隋朝又以六十称老人。人到中年以后,渐入老境,迨逾六十,头童齿豁,眼花耳鸣,行动迟缓,记忆减退。更何况各个老人的生活情形又不相同,环境时有变迁,其生

  • 文章鄉音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0期  作者:焦席禩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春节团拜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会员大会 孙天生 杜负翁

    每逢农历正月,在台各同鄕会,纷纷举行新春团拜。参加同鄕团拜,最令人欣喜的事,莫过于聆听鄕音。游子离鄕,佳节思亲,平时不容易与家鄕人见面,一旦参加同鄕团拜,济济一堂,满口俱是鄕音,儿时生活,不觉一一呈现眼前,这一份喜悦之情,诚非笔墨所可形容。一月卅一日,即农历正月初五,扬州同鄕会在市议会餐厅举行会员大会,同时团拜共乐,本人欣然参加。听杜老演说「六十年前孙天生冒充革命军的往事」,不禁唤起儿时回忆。何况杜老一口道道地地的扬州话,再看他言谈时的举止笑貌,好像我已

  • 文章一堂歡聚千里歸心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6期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会员大会 春节团拜 叶秀峰 余兴节目

    奖品六项。会场展览扬州风景文物图片及江都全境地图,并备春饼、馒首等茶点,招待各同鄕,至五时许始尽欢而散。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9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吕洞宾 谜语集锦 中元节 盂兰盆会

    各地有不同的方言,也有特别的鄕谚,过去认为是市井之言,不登大雅之堂。可是现在离开家鄕以后,偶然听到一两句鄕谚,倍觉亲切有味。尤其一些孩子们,离鄕时年纪还小,记不淸家鄕的景物,他们对于鄕谚多不明白,一定要「打破砂缸问到底」,似觉津津有味。因此各地旅台同鄕会发行的文献刋物,每有鄕谚的选辑和注解。杨州同鄕会曾有决定,向各同鄕征集,并推请王敏庆先生汇辑转送杨州鄕讯发表。这事已经过好久,仅有周秋如兄在「忆扬州」(鄕讯第五五期)写了篇「鄕音谚语」。大家平日偶然相聚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