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压岁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爆竹迎新年 闲话压岁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4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压岁钱 传统习俗 货币演变 压岁钱由来 宁波习俗

    压岁钱」为我国古老传统之一,堪称是节俗的「特产」。㈠钱钱是一种货币。货币起源,上溯龟贝,次用粟帛,《诗经》中还有「抱布贸丝」的说法。金属发现,刀、布风行,继改圜金,又变方孔圆钱,终则机制银铜币。钱,最早是农具之一,后成通货,本义就湮没了。《国语·周语下》:「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五二四年)将铸大钱。」这里的「钱」才是指铜铸币。汉王莽称「钱」为「泉」,一度「泉」「钱」同义。战国时代铸钱作刀形或铲形,称「钱刀」、「钱布」。也有圜形的称圜金,据查最早出现于燕国

  • 文章分岁·守岁·压岁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榮坡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春节 除夕 分岁酒 压岁钱

    岁未晩上,春节前夕,叫除夕,又称除夜、大年夜。是『月穷岁尽之日』,有除旧换新之意。唐太宗李世民《除夜》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杜审言也有『季冬除夜换新年』句。唐朝开元年间,史青在唐明皇面前五步成诗咏除夕:『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比历史上著名的曹植七步诗还快。自古以来,除夕的旧俗很多,主要有分岁、守岁、分压岁钱等。苏轼《岁晩三首序》:『岁晩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这些民俗至今尙在民间

  • 文章(柒、雜纂:)除夕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黄紹文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除夕 院落 酒肴 压岁钱 客人 礼物筐

    花花绿绿,却不停的在欢笑追逐,在放鞭炮,在玩弄扑满,准备年夜饭吃过之后,分领渴望已久的压岁钱,迎接甜美的新年来临。家人都在翘首引领,等待再等待,伫候家长赖筱苏的囘来。终于一个为大家所熟悉的步履声,由远而近,感应敏锐的孩子们嚷着:「公公囘来啦!公公囘来啦!」果然赖筱苏兴冲冲地返囘家门。脱下风帽,习惯地从水池、花台、长廊经过轿棚,再进入堂屋。大人小孩们都纷纷迎迓,牵衣拉手,赖夫人更表示关切的频频问询,在「这大年夜里何以晏晏归来?」赖筱苏也略述原因,并对大家的久候

  • 文章回憶與懷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黃統鑄 出版时间:1982-06-06
    关键字: 浙江省永嘉县 元宵花灯 淸明祭祖 年糕 压岁钱

    小条块,放在水中保存,历久不坏故名,用油菜炒水浸糕,味鲜滑可口,家鄕佳肴也。压岁钱,压岁灯,分岁酒。分岁酒即团圆饭,在除夕擧行,阖家团聚,平安快乐过年,吃了饭;长辈给儿孙红包,但儿子已成年做事,则要给父母红包,以示孝敬,我记忆里的红包是铜元十五个或银角子一个,若银圆一元则是大红包。我的祖母每年必在我手里塞一个红包,印象深刻,至今不忘。孩子们吃饱穿暖,身怀多钱,暖呼呼,喜洋洋,大家忙点压岁灯,以腊烛揷在黏土塑成或蕃薯切成的灯台上,米桶钱柜水缸点一盏,长年

  • 文章臘鼓聲中話新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过年 儿时的回忆 民间习俗 压岁钱 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守岁 正月初五小年

    熬百岁」,天伦之乐,骨肉之亲,尽在于是。自四更开始,即包饺子、摆供品、烧纸钱、放鞭炮,升平之时,爆竹一夜不停,此起彼落,震耳欲聋。五更吃毕饺子,先由家长率领家人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叩头,然后按照辈份次序,向尊亲长上拜年,并分发压岁钱,其时天已微明,再由家长带同子弟先到祠堂祭祖,后即挨门挨户向村人拜年,差不多要四个钟头才能拜毕,囘到家中已是腰疼腿酸,口干舌渴,不想动弹了。因为女孩子不出门拜年,有时还暗叹「悔未生为女儿身」,但是想到大家成群结队,弯腰打躬,尤其平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