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渊源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柘城軼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劉曉東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拓城县 民间趣闻 历史渊源

    東幼入塾就讀,以質資駑鈍,對所學多已不復記憶,惟柘城陳老師循循善誘,課餘飯後所講柘城軼聞每縈於懷,茲就記憶所及予以條理,撰請豫籍先進指正。據辭海柘城条載:柘城、今縣名,屬河南省,在商丘縣西南,城濱惠濟河東岸,古朱襄氏邑,秦置柘縣,隋置柘城縣,皆以地有柘溝故名。故城在今治北,明改築今城,……陳師授課,時當民國二十四年,故城遺址仍在,惟非廢城爲田,亦非留有舊建,乃陷地爲大池塘,一梗中非,其直如矢。杜牧詩:落柘江湖載酒行,故柘亦有陷落之意,因而柘地故老相傳。柘...

  • 文章傳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6期  作者:青波 出版时间:2007-06-10
    关键字: 传统 七夕节 历史渊源

    所謂傳統其實就是夜幕之中的一條銀河流瀉在天上其實,就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 他們是天上的傳說是石頭與哲人有時也被一些廢墟巨獸和夢囈困擾著但他們絕非是建築學中某些虛度光陰的人絕非是那種在一座「舶來塔」舶來之前就輕易地以為 一架人文科學的望遠鏡漂泊在祖輩歷史的長河上它的一些定義已封閉 或一些概念已形成在這方面它未完成的東西 就是殘餘或敗筆而這些又都不是事物所呈現的現象或狀態所謂傳統有時我也非常喜歡以傳統之中的某些美學觀來接著闡述構建學之中的綠色主義的如果如此想像...

  • 文章老松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9期  作者:劉豫波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老松 美景 历史渊源

    園中有松一株,蒼老如龍,盤鬱池上。霜雪之晨,古意含靑;鬱蒸之天,淸風動碧。有時細花亂落,涼雨乍飛,濃翠覆魚,疏烟留鳥,種種佳妙,匪可備言。人問種自何年?答曰余不得而見之,余得而聞之。聞之老僕曰:園中種樹畢,售者持此至。司園者却之曰:無位置地。售者備言其貧,且曰母死。先王父止唐公聞之,惻然動念,留其樹,多與之錢,種池上。當時一片仁心,化作慈雲,至今靉靆,蓋百有餘年。予小子游憇松陰,祗覺前人遣蔭之遠,樹德務滋,於斯益切耳。大凡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而種荆棘者刺...

  • 文章宋湘與茶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宋湘 茶诗 茶文化 历史渊源

    宋湘字煥襄,號芷灣(公元一七五六-一八二六年),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白渡鎭創賦象湖村人,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是當時嶺南三大詩家之一,有「嶺南才子」稱譽,著有《紅杏山房集》傳世。一香一茗而一酤宋湘《紅杏山房集》詩集中寫了不少酒詩,也寫有不少詠茶或烹茗詩,說明他既喜歡飮酒,也喜歡飮茶,以茶聯誼抒情,烹茗唱月觀花,以茶談詩論藝,飮茶提神益壽。如他寫的一首《七絕秋晚》詩云:「風階落葉轉如車,疏雨涼雲夜煮茶;看過菊花秋事盡,好留明月照梅...

  • 文章客家話漫談(客家探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曾廣鉞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渊源 词语发音

    我國漢語的方言很多,究有多少?要看你給方言如何下定義。一般說來,漢語有八種方言,分別是北方語(時下叫普通話或叫國語)、吳語、湘語、贛語、粵語(廣府話)、客家話、閩南語(福佬話)、閩北話,這是大概的分法。本文要談的是有關客家話的源頭探溯,這就得先從客家民系的形成說起。秦統一中國後,在領南至南海、桂林、象三郡,並派兵五十萬戍守領南,大批華人由北方來到南方。漢初,趙佗繼任囂爲南海尉,自立爲南越王,戍卒多留本地,再加秦時謫徒南來之中原人士,客觀上有利於百越族與華...

  • 文章龍泉寶劍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2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龙泉宝剑 历史渊源 传统工艺 制作工序

    寶劍是我國古代一種隨身佩帶的武器。因產於龍泉而得名又稱「七星劍」。龍泉生產的寶劍「精美絕倫,斬銅如泥」,其劍具有堅韌鋒利,寒光可鑒,剛柔並寓,能曲能伸,可刺可舞,造型優美,佩帶方便等獨特風格,而馳名於世。它又以寒光逼人,紋飾美觀,考究而名揚天下。龍泉寶劍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七七一年),距今至少已有二、七〇〇多年。據東漢(公元廿五—二一一年)人袁康撰《越絕書》記載,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鑄劍大師名匠歐冶子雲遊江南各...

  • 文章讚淮海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韓杰民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淮海戏 戏曲特点 历史渊源 赞美诗词

    沭陽曲藝史悠長,綿邈淸新唱四方。下里巴人歌黎庶,陽春白雪頌賢良。刀槍亮相武姿美,生旦登台韻藝芳。淮海明珠蜚遠近,京都載譽更輝煌。

  • 文章回憶海屬地方的儺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倪爾敏 楊士采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傩戏 历史渊源 海州僮子戏 演唱形式 风土习俗

    儺戲或儺舞,是舊時民間敬神驅邪的一種藝術,我國多數民族流行儺戲或儺舞。《論語·鄕黨》中記述孔子的言行說:「鄕人儺(音挪),朝服而立于阼階。」說明我國儺文化的歷史很久遠,而且是受到孔大聖人尊重的。由于不同民族與地區的風俗不同,各地的儺戲儺舞又有著自身的特色。舊時,海屬地區流行的儺戲稱爲「僮子戲」,專業演唱者稱爲「僮子」。僮,是奴僕或下等人的意思,可見「僮子戲」是卑賤的老百姓特別是鄕村老百姓中特有的文藝形式。演唱僮子戲的原始目的,是爲了祈求平安,行之久了,便...

  • 文章展示民族文化的殿堂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雲華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云南民族博物馆 场馆简介 少数民族 历史渊源 文物古籍

    雲南民族博物館,是一個探索雲南少數民族歷史,了解民族文化的窗口,値得流連的地方。它座落在滇池旅遊度假區內,與雲南民族村僅隔一條馬路,以展示民族靜態文化的神秘魅力和雲南民族村所展示的動態文化相應,一靜一動,相得益彰,爲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硏究、觀賞、休閑的文化勝地,而吸引著中外的大批遊客。場館設計 匠心獨具雲南民族博物館,佔地二〇〇畝,總投資一·三七億元人民幣,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民族博物館,分爲主展區、收藏區、演示區、科硏辦公區等。在主展區內,設有十六個展室,...

  • 文章滇雲茶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孔小燕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滇茶 历史渊源 对外贸易 茶文化 地方特产

    中國的雲南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最早飲用茶幷培植茶樹的地方。在今雲南省思茅地區的南糯山至今仍長有千年的老茶樹,而四、五百年的茶樹則是成片、成林。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部份,是雲南省除稻作文化外,貢獻給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在先秦的漢文獻裡沒有「茶」字,只有一個「荼」字。《周禮》云:「掌荼,掌以時聚荼,有供喪事。」先秦曲籍裡「荼」出現比較多的是《詩經》,如《谷風》:「誰謂荼苦」;《出其東門》:「有女如荼」。《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楚辭...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