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变迁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情采風)城市變遷的見證——鼓樓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7期  作者:王重光 出版时间:2011-06-10
    关键字: 鼓楼 宁波 历史变迁 定海曙楼 原址

    修缮,鼓楼的南北两面悬挂了当代甬上名家题写的匾额:「海曙楼」、「四明伟观」、「明远楼」、「声闻于天」等,昭示鼓楼的曾用名和它的高耸壮观。鼓楼的外观风貌,似乎呈现一种罗马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相融,怪怪的、独特的。古代中国府、县所在地,几乎都建有鼓楼,天下无双的宁波鼓楼,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史载,宁波原有甬江楼、双瑞楼、庆云楼,都是木结构的城门谯楼,在历史的长河中皆先后圮废,踪迹无存。外城城墙也在一九二七年后拆毁筑路,唯有鼓楼硕果仅存,成为宁波城市历史变迁

  • 文章話說寧波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7期  作者:胡鵬年 出版时间:2011-06-10
    关键字: 宁波人 传统文化 历史变迁 特质 服务乡亲

    壹、前言按「維基百科」所詮釋的寧波人分為「海上寧波人」、「上海寧波人」或「滬上寧波人」,其中「海上寧波人」是一些寧波裔人士對寧波裔上海人的稱呼,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或泛指在上海活動、生活、創業的寧波籍人士。廣義包括在上海市土生土長,但籍貫在寧波的人士。另一與此概念相似的群體是「香港寧波人」。這些稱號,似乎是老一輩的寧波人的感受,對我們年青一代的寧波人言,似無特殊分野之必要。貳、寧波人的變遷與發展前述百科中詳載,我寧波人自明朝中後期,已有數量可觀的寧波人前...

  • 文章江蘇泗陽境內的徐國古城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1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1-20
    关键字: 徐国古城 文献资料 历史变迁

    在蘇北徐淮海廣大的平原上,聯繫中國大陸南北的運河,和蜿蜓華北七省的黃河,居然有一段大約二百華里,能夠作雙線平行,向東南奔流長江和黃海。不過,黃河在淸朝咸豐年間,已經在河南蘭封銅瓦廂改道流入山東。蘇北這一段,從此乾涸,祇留下一條高過平地兩三丈的大堤和河槽。如今在河槽內遍種大麥、小麥、高梁、玉蜀黍,綠油油的徒供後人憑弔而已。泗陽,就在這條黃運平行線上,從宿遷東去匯陰的中途。屬於江蘇省的一個三等縣,歷史不算悠久。在宋朝以前,仍然屬於宿遷的一個桃園鎭地。蒙古人忽...

  • 文章雲台山長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杜守京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云台山 长联 山川景色 历史变迁

    六百米雲台,拔地橫空,聳靑疊秀,蜿蜒里蒼蒼莽莽,看鳳城集瑞,東磊堆雲,玉女朝霞,虎峰暮靄,騷人雅士多來勝地吟遊,趁黛色揮毫,鏡花緣千秋絕唱,就水簾蘸筆,西遊記萬國留芳,目盡處,大村落塔,小海生煙,朐嶺呑嵐,船山瀉玉;三千年郁島,飛煙卷浪,幻古變今,嘯傲中郁郁蔥蔥,有夫子登高,始皇立闕,子春遺冢,石氏書台,史冊丹靑大寫蒼梧流韻,喜俊賢播惠,好兒女一意耕耘,更時代蘊新,花果山九州飮譽,錯落間,廟嶺梳雲,墟溝弄雨,鹽坨匯寶,鹰嘴剪風。

  • 文章灌河奇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殷紅堅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灌河奇韵 风景名胜 历史变迁

    一縷綠意,從太陽的嘴裡吐出來,慢慢地,慢慢地,向四周漫延開來,舒展起來,像纏繞玉女雙臂的藍綢袖,似緊裹仙姬腰間的靑絲帶。濤聲喚醒了綿延千年的夢,灌河終於在古老的荒灘上醒來了。一張張蘆葉揚起春的笑臉,一片片白帆敞開坦蕩的胸懷。這精靈像海燕,似雲雀,穿雲破霧,經風傲雨,分外妖嬈。她鳴唱著,呼喚著,傾吐心聲,袒露壯志,風流奇韻在今朝。灌河,從沂蒙山像野馬奔騰而下,馳騁到了灌南境內的古碩項湖,才收韁喘息。山野豪氣同長江雄風,中原漢的豁達與江淮商的精明,在這裡碰撞...

  • 文章漫談慶德流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邦康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祖居 庆德流徽 历史变迁 建筑始末 西城公墓

    祖居慶德流徽,舊為十世祖西城公讀書之所,原名「侶松齋」。累世傳承歸我十五世祖仁萬公名下。清光緒間,先祖父錦海公(字春溪)就原址改建。慶德流徽之名起于此時。屋宇位于古城之北(古萬川縣曾設治于此,故名)。地處此一地區南北東西通路中心,為下壢、古城通往湖寮街,嶺下通往河頭、圳下必經之路。我識事時所見之祖屋,為一堂兩橫屋小格局。正屋一廳兩房,右橫屋一連五間,依次為廚房、小廳及三房,前端有小花窗及側門。左橫屋則已傾圮,斷垣殘壁,荒草漫生,淪為我們幼時尋幽探險的場所...

  • 文章德興的橋漫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孫以剛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德兴市 桥梁建筑 古桥历史 历史变迁

    德興 孫以剛人生在世,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完的橋。橋始於何時,難以稽考。《莊子·盜跖》云:「尾生與女子期(約會)於樑(橋)下」恐怕是最早的文字記載了。但筆者認爲,只要有人類,也就有了橋。人們在榨而淺的小溪上置幾塊龜背狀的石塊,依次投在溪流中,踏之而過,這叫作「堤樑橋」。遇到深溝,就砍來一根樹木,橫架於山澗,又謂之「獨木橋」。它們雖然原始簡陋,但我想,這便是橋的起源了。《史記·河渠書》:「山行即橋。」德興地處山陵,溝壑縱橫,溪隔澗阻,橋的作用尤爲突出。歷代...

  • 文章儒超詩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陳儒超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诗歌 历史变迁 人物抒怀 沭阳新貌

    怀文旧日怀文[1]忆昔旧城阛,兵燹洪灾地震穿;霸主豪绅居广厦,贫民百姓著单衫。紫阳[2]何予三春暖?沭水偏交五夜寒;寂寂长街空十里[3],难寻几户日三餐。[4]沭阳新貌蓝天碧水衬红花,绿草如茵景色佳;欧式[5]琼楼迎丽日,美型[6]翠苑绽奇葩。商城妞笑徕宾客,广场[7]泉喷映彩霞;最是繁忙河陆道,车来船往乐无涯。沭阳巨变改革于今二十年,城鄕巨变喜空前;西装革履家家有,美味佳肴色色全。瓦屋楼房已见惯,汽车摩托不新鲜;中华历史渊源久,哪代民生似这般。[1

  • 文章常州名称历史变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4期  出版时间:2005-11-30
    关键字: 常州 名称 历史变迁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

    常州見諸于史書的第一個名字是叫「延陵」,以後又先後被稱作毗陵、毗壇、晉陵、常州、武進等。二五〇〇多年來,常州一直被作爲縣、尉、郡、州、路、府署所在地。延陵—這是在春秋時(公元前五四七年),因季札被封于延陵而得名。延陵邑在地域上大約在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一帶。延陵先邑後縣,其名稱相繼沿用了三四五年。毗陵—漢高祖五年(公元前二〇二年),改延陵爲毗陵,其名稱相繼沿用了五〇六年。其間,在新莽始建國元年(九年),曾改毗陵爲毗壇,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二五年)又...

  • 文章梅州梅的歷史與發展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丘波 謝永昌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梅州称谓 梅花 历史变迁 古梅 发展前景

    梅州—这个美丽的名字源于此地的梅山、梅水,而这些山水间正曾是遍地梅花,但沧海桑田,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至近代已是空有其名。历史的责任落在了现代人的肩上。近年梅州市正式确立了以梅花为市花,几年的努力,一个个梅花景点逐步形成,昔日梅花风采正在重现。一、梅州称谓与梅花梅州—位于广东的东北部,闽、粤、赣三省接壤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的故乡,中华汉民族的一个特有民系—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全国唯一以梅命名的地级都市。据史料记载,今梅州地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