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刻石共返回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稽山鏡水行之五】覓嬴政東巡遊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秦始皇 会稽 会稽 东湖 乌篷船 五泄瀑布

    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相传,秦始皇途经诸曁时,曾游览古越名山五泄;上会稽,祭大禹,东湖小憩;大禹庙,始皇帝顶礼膜拜;登天柱峰,望东海,碑以颂秦德。今先哲早逝,其游踪所及之地,风光更胜当年。禹陵、禹庙前文已有介绍,今将五泄、东湖、秦望山及会稽刻石简述如下:从绍兴城内向南望去,祇见青山叠翠,层峦起伏,屛障南天。正南群峰之杰,即为秦望山。秦望山原名天柱峰,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会稽时,曾登上峰顶,望东海,遂称天柱峰为秦望山。据记载,早年越之『会稽上城』建于

  • 文章先总统 蒋公嘉言刻石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7期  作者:梁乃予 出版时间:1988-03-01
    关键字: 篆刻作品 以孝为先

    氣節千載一日 精神萬古常新不卑不亢毋泰毋嗇先民之敎以孝爲先唯自立乃有以自存 唯自助始可得人助以國家興亡爲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自尊而不自大 自謙而不自卑不以古非今 亦不以今非古合億萬人爲一人 合億萬心爲一心恒心是一切成功之母

  • 文章武進同鄕會靈骨塔落成記(初稿)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4期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武进同乡会 中华民国 纪念 灵骨塔

    编者按:灵骨塔落成为同鄕会一大事,经已一年。同鄕捐款必须勒征信,立碑庆功理应同时进行,赵总干事勇于任事,亲撰落成记,今谨发表全文。同鄕如有意见,可以在十月底前向同鄕会提出。否则即视同无异议通过,即日进行纪念碑镌刻工作,谨此附志。

  • 文章閩縣、侯官一度合爲:閩侯府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林國清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林森 碑刻 石碑

    最近笔者在调查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遗迹中,发现在林森的故乡—闽侯县尚干凤港村,有一块林森手书的『闽侯府』碑。碑为方柱形花岗,露出地面的部份约高80厘米,横截面16厘米见方,植在渡仔头的大榕树下。碑3面各有直行题:东面为『闽侯府辖凤港村』;南面为『南往坊口』;北面为『东往尚干』。据考,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原本闽县和侯官县裁撤,合并为『闽侯府』,印信于五月十二日起用。但不久『闽侯府』即行撤销。十一月,闽县和侯官县的印信又重新起用。民国二年

  • 文章殷代的藝術(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淵臨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石刻艺术 殷墟遗址 石刻标本 艺术品鉴 大理石雕

    右)全缺,只存高不及1cm,左片只存一小段近根之部份。现存部份在虎眼以下横断为两块。两耳内下角损坏,梯形片沿边损伤数处。表面风化,但雕仍保存。表面上风化之孔穴不少,面总而言之极腐朽。(注一九)[1]有关它的用途如下:嵌于木柱上用者?三面看「浮柱饰」?(注二〇)[2]图23虎面「建筑饰」㊈鸟立雕(图廿四)此件刻出土于小屯YM331是叶蜡所雕,叶蜡即是「黄田」或「青田冻」颜色为肉褚色。仅腿爪微有损伤,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只,其用途为笋虞,梁架两端之

  • 文章絲綢之旅紀遊白話詩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4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6-07-30
    关键字: 少林寺 石刻佛法 古都 嵩山

    第四十八首洛阳晨钟白马响 白马暮鼓传洛阳石刻佛法四十二 传入中国第一经注—白马寺存石刻佛法四十二章,是传入中国第一部佛经。第四十九首 少林寺其一 达摩面壁有九载 练成少林好功夫影片流传声名远 到此不如想像中其二 少林功夫天下扬 周围广设武道场各国拳手齐勤练 都说自己得眞传第五十首 中岳庙其一 中岳嵩山周公封 太室南麓黄盖峰五岳庙宇数第一 道观大殿奉老君其二 大殿寝殿御书楼 崇圣化三逡极门前庭高耸天中阁 最先原名太室祠注

  • 文章學壇「二閥」沈君默與馬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2期  作者:沈寬 出版时间:1994-02-10
    关键字: 沈君默 石刻 考古 学阀 马衡

    的硏究和推论,更重视野外实地的勘察和科学的开掘,主张「有组织、有计画的大规模发掘」,以打开「更精确、更复杂的地下二十四史」(见《考古与迷信》)。太老师关于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硏究成果,至今仍然是硏究古尺的依据;《鼓为秦刻石考》一文,不仅观点正确,而且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中国铜器时代》一文,提出的我国靑铜器始于商代之论断,比殷墟的开掘要早一年,创我国铜器断代学的先例;《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硏究》一文,槪述了书籍材质和形式的演进,为我国装帧学的硏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 文章古老的松江方塔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7期  出版时间:1980-04-01
    关键字: 松江方塔 豫园游览 唐代石刻经幢 佛像彩绘 石刻照壁

    松江的名塔有兩個,一是西林塔,一是方塔。據傳說**已把方塔整建,闢爲觀光地區,以便招徠外賓,騙取外匯;並規定只許外國人可以登塔觀賞,國人不許上去。**之媚洋,有甚於淸末,卑鄙無恥,可見一斑。故鄕風物,同鄕均在夢中想思。本文原刋香港工商日報佛敎文化第三期,茲特轉載,唯文題,內文,及文內標題畧加刪改。並附刋宋代方塔,唐代經幢,明代照壁照片三幅,以供同鄕觀賞,聊慰鄕思也。·編者·

  • 文章走訪盧溝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 石刻艺术 石狮子

    不过四十多元。这一天是星期一「中日战争纪念馆」休馆,我们的目的是看卢沟桥,临近桥头增设了铁栏杆,上桥需买票,每张二十元,老人免费,我们父子二人买一张票就上桥了。我对这座桥感兴趣的既不是抗战历史,也不是桥建筑工程,而是石刻艺术,两边桥栏望柱上的狮彫,我策杖步行,沿桥栏走到尽头,再从另外一端走回全长约计有两百六十多公尺,这是据我每天晨夕散步的步数计算的。北京有句俗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是指桥面边望柱上彫狮子,有的只有一只,有的大狮子带着小狮子

  • 文章荟萃郁林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郁林观 埋云石 狮子崖 石刻 名胜古迹

    年),在这里建郁林观,从而成为道敎的活动圣地,与其北面不远的老君堂一样,供奉道敎鼻祖李耳的。看其周围磨崖石刻,想其规模非同一般,古木荫森,名花交映,为一些文人墨客咸集处。唐朝诗人钱起有《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当时整个云台山都在海中)一诗: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大块怒天吴,惊涛荡云路。群眞俨盈想,一苇不可渡。惆怅赤诚期,愿假轻鸿驭。可见这里唐时道侣群集之盛况,经宋、元、明三代,雅士游客,来这里虽有渡海之劳,但亦络绎不绝,常无虚

共50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