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凉亭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雲高海深思親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9期  作者:徐金土 出版时间:1978-06-01
    关键字: 母亲 台湾 白岩凉亭 难产 兄弟

    为了抚养我俩,确是太辛苦,太劳累了;孩儿记不得是在何年何月何日的一个黄昏,那时孩儿年约七八岁,弟弟五六岁,我俩在是日下午读书放学后,囘到家,邻居伯叔婶们说:「你妈下午上山去砍柴,还未囘来,大概快囘来了……」,适巧,爸亦有事外出不在家,因此,我和弟弟二人实在耐不住家里的寂静,又害怕逐渐黯黑的天光,我就和弟弟俩出来,去到凉亭路口,等候吾妈担柴囘来,然愈等天空越黑,望远处已看不淸楚路上行人是妈否?晚风吹来,身上感觉一阵寒意,我和弟弟四眼圆睁,焦急地张望着前面归途

  • 文章(鄕情采風)銜著鄉風的「聽濤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8期  作者:吳孝治 出版时间:2013-03-01
    关键字: 听涛亭 万弓塘 民俗 乡情 凉亭

    镇海湾塘,紧靠亘古绵延的「万弓塘」。这条自镇海至岚山的海塘上,一座座为路人遮挡风雨的凉亭依塘傍路而建,根据儿时的记忆,靠近镇海的有「洪福凉亭」,靠近余范的有「余范凉亭」,靠近湾塘的有「听涛亭」,靠近核心村的有「马脚凉亭」等。成为当时社会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既体现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精神品格,更突出了乡民广行善事的民俗风尚。据查考,「亭」是一种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建筑物,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起初建在诸侯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亭。是士兵嘹望敌情与站岗放哨

  • 文章凉亭水库游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祥漢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凉亭 水库 游记

    太湖县凉亭区,有座著名的花凉亭水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青山绿水,风景幽美,有小西湖的美称。花凉亭水库建筑于一九五八年间,六〇年关闸蓄水,总容量为二十二亿立方米。坝高为五十七米,坝顶高为九十七点五米;两部机组,发电量为四万千瓦,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观光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工程。令人难忘的是一九九一年遭遇一次大水灾,洪峰蓄水高达八十米,为建库史上最高水位纪录,水库经受了严厉的考验,但是屹然无恙。登霸一游,视野广阔,景色迷人,恍若一片

  • 文章象山凉亭联评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4期  作者:吳國華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象山 凉亭 楹联 评说 民风

    象山境内多凉亭凉亭,亦称路廊,行旅可入内憩息,避雨挡日,飮茶解渴,造福甚多。《民国县志》载有亭一八五座,《象山县交通志》一九八五年查得二二五座。随着交通的发达,凉亭正逐渐失去其原来的功用,但亭中留下的许多楹联依然不失其文化价値。凉亭楹联有丰富的文化涵蕴,表达了这一地区的淳朴民风。象山的亭联中,有较大一部份是就其功用而抒发的,写得情味十足,如石浦盐厂路廊中联云:「倦客到来暂且歇,行人归去不须忙。」出语浅白,口气亲切,如迎送自家客人。昌国西门外武牙峻亭,内

  • 文章何处凉亭可蔽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半路凉亭 修亭碑 大河 宁波大学 孔浦桥

    宁波江北岸孔浦附近河边,原筑有一座凉亭,俗称半路凉亭。亭小,名气却很大。凉亭尽管早已毁圯,但作为地名、站名,至今仍时常挂在人们嘴上,也留在许多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此亭不知建于何时?也不知最初是什么样子?我仅是知道,民国庚申年即公元一九二〇年,因亭已年久失修,不蔽风雨,故由地方士绅集资重修,颇有增益。全部工程费用为银圆一千元,先岳父陈兰荪先生(庄市菱漕头人,时任宁波元亨钱庄经理)是该项工程发起人之一,曾捐助银圆二百元,以为倡导。这件事他老人家生前曾说起过

  • 文章秀才人情紙半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胡遠齡 出版时间:1993-02-10
    关键字: 书法 对联 儿童英语 官塘凉亭

    余自幼饱经战乱,历尽沧桑,鲜读诗书,不学无术,戎马半生,一介武夫、公余,喜爱游戏笔墨自娱,「秀才人情」,班门弄斧,难登大雅,兹将年来已撰写之「冠首嵌字」联集句于后,并就敎高明先进:永康陈怡声鄕长,自军旅解甲后,则于台北中华路开设「伟人英语」补习班,从事培育儿童英语工作,时称「一枝捧」,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客岁特为其撰写一联,联曰:「伟」业传薪「英」才多博士;「人」文接棒「语」法贯中华。永康山西兴建「官塘」凉亭,来函募款索书,余以「官塘」为名,并中嵌「山西

  • 文章客家人与凉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 地方文化 家乡情谊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为避兵乱,遂辗转迁居岭南及赣、川、湘等地。他们多聚居于闽南、梅州、海陆丰、韶关、惠阳等山区,故尔「有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正因为居住山区,交通不便,古往今来,多少海内外热心人士,体念乡亲跋山攀岭之苦,建造一座座凉亭,供过客歇脚、避风、躲雨,以致这些地区凉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丛人,条条山路有凉亭」。兹就大埔较有特色的凉亭加以介绍:凉亭,也称茶亭,有的建于山岗之中,有的筑在峰巅之上,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有的还有附近的居住善士备

  • 文章縉雲縣翠屛山景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10期  作者:李模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缙云县 翠屛山 双龙抱珠 古朴凉亭 飞瀑腾空

    又名郭公,形似杜鹃,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其叫声像「割麦揷禾」,画夜不停,农家以为候鸟。㈧猫头鹰:又名鸱鸺,俗称鹞鸟,头似猫、嘴钩曲、眼大爪利,昼伏夜出,能在黑暗中捕捉食物。这些动物,由于生存在天然森林中,各有其自由天地,以及活动的空间,因此,神态活泼,十分可爱,游人有如置身野生动物园内。古朴凉亭:翠屛山地势陡峻,沿东方边陲地带小径蜿蜒而上,中间有凉亭乙座,建筑简陋古朴、有柱无墙,内置石凳,可供憇息,由于群山环抱,天然景色,尽归眼底,且有水声、鸟声、虫声

  • 文章万载凉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凉亭 古诗词 弘一法师 回乡定居 道路交通 对联

    亭的解说很多,在这里取《国冶.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之说,亭是指供游客观赏和行人休息而设在路旁和大道上的凉亭、长亭。古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走的都是小路,故凉亭一般都建在乡道、小道上,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这在古时词里都有记载。如李白的《菩萨蛮》词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中有「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还有弘一法师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等。地处赣西偏北边陲的万载县,古时交通不发达,从山乡到

  • 文章万载凉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凉亭 诗词作品 万载县 新风亭 对联

    亭的解说很多,在这里取《国冶·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之说,亭是指供游客观赏和行人休息而设在路旁和大道上的凉亭、长亭。古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走的都是小路,故凉亭一般都建在鄕道、小道上,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这在古诗词里都有记载。如李白的《菩萨蛮》词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中有「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还有弘一法师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等。地处赣西偏北边陲的万载县,古时交通不发达,从山鄕到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