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兰亭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定武兰亭甲天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生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王羲之 兰亭序 定武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谢万、左司马孙绰、散骑常侍郄昙,鎭国大将军掾卡廸、行参军徐丰之、曹茂之、前余姚县令孙统、谢滕、鎭国司马虞说及羲之子徽之、献之、凝之等四十二人同游会稽山阴之兰亭、赋诗飮酒。王羲之以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修禊,是谓兰亭序。兰亭序晋人称临可序,唐人称兰亭诗序记,欧公称修禊序,蔡君谟云曲水序,东坡谓兰亭文,山谷云禊飮序,高宗宸翰题曰禊帖。全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相同之字,各异其体,序中「之」字凡二十处,变化多端,悉

  • 文章鲁迅骑驴游兰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7期  作者:喻革良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鲁迅 兰亭 书法

    偶翻周建人《鲁迅故家的败落》一文,才知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敎时,曾与周建人等一起游过书法圣地——兰亭。周建人在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去过兰亭,乘一只乌篷船,出偏门经鉴湖到娄官上岸,到兰亭还要走千里旱路。大哥喜欢骑马,没有马,他就骑驴子。驴子欺生,可是大哥会骑,坐得很稳,这驴子的头颈里吊着一个铜铃,一边走,一边发出叮当的声音。到了兰亭,驴子停在桥外,我们步行进去,观看王羲之手书的「鹅池」石碑,游览右军祠、墨池、御碑亭、流觞亭和亭前的流觞曲水,遥想着晋朝

  • 文章茂林修竹话兰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3期  作者:緜時谿慈 出版时间:1971-03-30
    关键字: 兰亭 修禊之所 勾践钟兰处、 兰亭穹碑 兰亭即事诗

    不知其为黄酒也。淸代绍兴人在粤作幕客者甚多,聚居广州小北门一带,迄今「小北」固不鲜「绍兴师爷」之后嗣也。绍兴县南,有兰亭,为晋王羲之修禊之所,其地相传为越王句践种兰处,因名兰渚。王右军曲水诗序,即在此作,兰亭之名遂益著。距娄公埠约五、六里,天章寺居焉,兰亭在寺东,然兰亭已矣,今之亭非昔之亭也。今之亭乃择平地而建,前砌石成渠,以为曲水,崎岖跼跻,绝无雅致,且不可以流觞,左右各凿一池,以为鹅池与墨池,尤属不伦。右军书序所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淸流激湍,暎带左右

  • 文章紹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7期  作者:範堃 出版时间:1972-07-30
    关键字: 绍兴 兰亭 王羲之 东湖 会稽山

    绍兴以酒闻名全国。事实上,绍兴是东南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府城,不仅是南宋而后,非常发达,在十数世纪以前,即为越王勾践生聚敎训之所。绍兴山水,自古有名,昔人谓一至绍兴:「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晋朝王羲之为绍兴名士,其故居即在城内天皇寺后王家山,后改为戒寺。兰亭在城西南十五里处,著兰亭序一文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淸流激湍,映带左右」,以言其环境。为晋当时名士休憇之所。人生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有高瞻远瞩,格物致知,取诸怀抱,因所

  • 文章話說臘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3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7-03-10
    关键字: 腊梅 梅花 兰亭景观

    的绝好去处。一是数量之大,二是品种之多,难有与其匹敌者。河南我在部队服役时去过不少地方,就鄢陵没去过,甚是可惜。去年底,我到绍兴开会,利用会闲之便,顺便去观赏了兰亭景观和那里的腊梅。到了兰亭景区,见有多株百年以上树龄的腊梅,随着地势的变化,花枝出墙,纵情挥洒。置身其中,眼之所视,鼻子所嗅,全是腊梅。顷刻之间,心都醉了,人都飘了。

  • 文章尋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7期  作者:吳光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绍兴兰亭 王羲之 兰花

    今年春天,大槪因了闰八月的关系,春意姗姗而来,又踟躇而行。阴历四月中旬依然像早春二月,气候乍暖还寒,方晴又雨,然而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在这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季节,有幸陪同台湾友人戴琏璋敎授伉俪畅游兰亭和千岛湖,心情也格外的轻松愉快。绍兴兰亭,名垂千古,凡文人墨客,莫不心向往之。其中原因多半是因为有个书圣王羲之,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加上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及周围山水的幽雅景致。我也曾数游兰亭,与同志好友一起叹赏那旷达俊逸的书法,以及茂林修竹、流觞曲水

  • 文章故鄕軼聞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0期  作者:定父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故乡轶闻 兰亭真迹 沈梦莲

    翮凌霄,疑即前之雏鹤也。自后常有鹤至,故传为云间之产,不然鹤窠祗一鄕村耳,无幽林深谷,鹤何所栖止耶」。四十余年所积而未解之疑间,读此文始觉豁然。兰亭真迹,清初尚留人间世传王右军兰亭眞迹,唐太宗以之殉葬昭陵,顷阅淸雍正间华亭董含着「莼鄕赘笔」卷三有云:温韬之乱,发掘昭陵,兰亭眞迹复出人间,流传无定,至明时此帖入会稽张氏,其裔孙名陛者,与余世讲,幸获一见,眞昭陵眞迹也,后携都门,辇上诸公争欲得之,以索价太高,未有售者,乃复归山阴,今张君已殁,不知此帖又落谁手

  • 文章復黎總長薪公上將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吳天聲 出版时间:1972-10-02
    关键字: 兰亭拓本 学者考订 历史资料

    承赐观兰亭拓本,经数次展阅,颇觉于兰亭事实,更增了解,用略抒一二,以酬厚意。㈠兰亭修褉,距今已一千六百一十年,其流传兰亭眞迹,辗转人间,至唐太宗逝世,以玉匣贮之殉葬昭陵,眞迹便不复在人间。所遗赐皇太子及诸王近臣模本,后人更一模再模,弥漫天下,细阅图中兰陵诸说,可得梗槪。㈡此拓本据近人陆楚白题记,为明周王府重模唐模赐本,周王名橚,为明太祖第五子,自明迄今,将六百年。㈢拓本内:⒈晋王羲之宴集序。⒉唐柳公权所得羣贤诸诗。⒊宋李公麟所制修褉图,宋米襄阳称为三绝

  • 文章兰亭兰亭集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7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69-03-29
    关键字: 兰亭 名胜古迹 旅游小记 勾践 兰亭集序 鹅池 流觞曲水

    蜚声史乘之勾践会稽,即以酒闻名全国之绍兴府城所在地,自南宋高宗绍兴元年而得名,相沿以至于今;山淸水秀,自古有名,昔人谓「山阴道上,气象万千,应接不暇。」非虚誉也。地当杭州之东,曹娥江之西,淑气钟毓。至晋代而有铁画银钩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诞生其地,三月上巳,曲水流觞,兰亭雅集,余韵流风,沾被今古。兰亭在绍兴城西南十五里许,出绍城偏门,乘乌篷小船,由三两船孃撑划,在夹岸绿杨垂柳中泛流,到娄宫登岸,再陆行约十里,即抵兰渚山下,娄宫

  • 文章兰亭雅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期  作者:编者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兰亭雅集 王禹廷传略 往事回忆

    今年是癸丑年,是东晋永和九年王右军兰亭修禊的第二十七周甲纪念日。自由中国诗人联谊会等诗学圑体,为了纪念此一有意义的日子,曾于阳明山建立新兰亭,立碑刻文,永留纪念。并邀约古体诗人,于端节前二日,齐集阳明山,举行修禊。与会者须提出传略一篇,古诗若干首。是日参加盛会者,计有梁寒操、马寿华等多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颇极一时之盛。所有作品,精印「兰亭骓集」,分赠各方。诚本年文艺界的一大盛事。本社社长王禹廷先生,曾应邀参与斯会,兹将其作品探载如次,以飨读者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