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6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華僑是革命之母」與海洋式儒商文化(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华侨 儒商 儒家思想

    (本文作者麥瑞台先生是「醒吾學院」專任副教授、廣州曁南大學產經所博士候選人)

  • 文章省思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道德 行为 规范 儒家 思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思者,乃指審度之意。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家語:「君子有三思: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以上所述,全屬省思之道理。列子書中有一段寓言;有個人掉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小孩偷的,他觀察那小孩走路、臉色、説話、動作、態度無一不像小偷。不久,他找到了斧頭,回頭再看那小孩,他的動作態度怎看都不像小偷。這是「疑心生暗鬼」的故事。無論對人對事產生懷...

  • 文章敎孝月談孝的實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中庸 论语 孝道

    偶读三晋李鸿文(子范)老丈所著「前尘囘忆吟草」集中的一首诗「旧业千年汾水东,由来耕读守家风,趋庭曾记传诗礼,侍寝常闻说孝忠。」道尽我国诗礼传家和敎孝敎忠的家庭敎育的特色,引伸出我对宏扬孝道的一点感想。我中华民族,自周公制订了礼乐和孔子奠定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后,由家庭伦理到整个社会秩序,数千年来,形成了一种大家一致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的起点,就是孝。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孝是家庭组成分子之间维系感情的基本态度。儒家思想的根本要义,在于发挥人性,而

  • 文章孔子的「仁」哲學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薛理茂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哲学思想

    (本文作者現居法國巴黎市府老人公寓,年高九十九歲。)

  • 文章慎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聞見思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儒家 慎独 人生感悟

    英国著名的历史评论家麦考莱说:「一个人眞正品格的衡量,要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麦考莱的说法,和我国儒家所说「不欺暗室」的意思是一样的。儒家重视「愼独」,主张人人独处的时候,讲求克省修持的自律。为人能够不欺于暗室,才是表里如一的眞君子。人的最大敌人就是「自我」。人在社会上厮混,很少能够完全不带假面具。当自我一人独处密室,四顾无人,正是自我眞性流露的时刻。这时,伪君子平时所抑压在心底的兽性,即可能突围而出,以至无所不为。但是人格完整

  • 文章修心勵德·廣緣增福

    来源期刊:《同安》 第64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儒家 哲学 童年 孔子 健康 平安

    儒家哲学,是以修养心性,来美化人性;再以完美人性,来美化人生,进而化民成俗,使社会祥和安康。也就是以格物致知为起步,以诚意正心宏其源,以修身齐家厚其本,使人人明德,事事至善,而臻于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福国利民的最高境界。佛家勉人要有慈悲之心;基督勉人要有博爱之心;道家勉人要有道德心;儒家勉人要有仁恕之心。都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人利人的善良之心。我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之所以高明博大,就是因为有仁民爱物世界大同的胸怀与德性。人心之善恶,道德

  • 文章繼續談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旅美蔡運辰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鬼怪 佛教 儒家 科学 灵魂学

    從前在佛學雜誌,曾寫了一些談鬼的文字,近日偶檢舊報,在去年九月九日的新生報上,有李元慶譯的「科學家談鬼」一則,我因這個標題,頗有所感,現在照原文抄錄下來,再談一番:「怪力亂神,儒者所弗道,近年來中國的報章雜誌上,亦很少談到。想不到最近外國科學書籍上,却反而在大談特談了。不過,科學家談鬼說怪,和小說家們筆底下純粹的幻想方式不同,他們注重分析,更重證據。用攝影機留下鬼影,使人見了心驚肉跳;用錄音機留下鬼音,使人聞之毛髮悚然!下面幾個故事,是他們研究後得到的初...

  • 文章儒家的淑世精神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8-11-15
    关键字: 儒家 淑世 精神 渊源 现代社会

    一、儒家淑世精神的渊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古黄帝开国,修德牧民,政敎设施,早有创制。以后再经唐虞三代继续发展,及至西周,国家典章文物以及社会习俗规范,愈加周密完美,灿然大备。孔子以天纵智慧,继承了历代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取其精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订礼乐,赞易象,作春秋,使民族文化更为明著而光辉。他并且开私人讲学的先河,弟子三千,问业受敎,薪火相传,蔚成风尙,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遂能广布于天下,流传于后世。所以孔子及其传者,对于民族文化

  • 文章淸楚自在心安理得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5期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佛法 修行 儒家 佛经 法会

    在学佛以前,我对佛法和修行人也是抱持着较负面轻视的态度,以为是迷信,是愚夫愚妇的行为,可能是多年来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在学佛以后人比较沉静下来,也知道在内省上用功,时时检査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看着自己的念头,看它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贪婪、是不是多疑、是不是嫉妒、是不是骄傲、是不是争强好胜;也看它有没有慈悲心、同情心、关怀心、恭敬心、感恩心、惭愧心、忏悔心。最近我再把四书重新细读,感受上又有不同,儒家讲正心、诚意,到底心要如何正?诚意的标准在哪里?一定

  • 文章浮生心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2期  作者:蔡炳焜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民主社会 道家 遁世 儒家 入世

    的伟人,不像一些暴发户处处夸耀他们的汽车与珠寳,小官员每天梦寐幻想着自己的伟大,议员们常自认为自己的意见总是比别人有理,类似表现在我们的社会舞台,充分表现一些心智的狭小与幼稚可笑。中国的道家大体上说他们是主张遁世的,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必须披发佯狂,不修边幅,隐居深山,每日优游林下,与大自然为伍,或与寺院高僧及渔樵闲话,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儒家则是入世的,他们大谈修齐治平之道,而又热衷于功名利禄,表现忠君爱国献身服务社会的热诚

共65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