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行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做個善人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2期  作者:王宇梁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做人 慈悲 修行 健康 心量

    所有宗教都在讲慈悲,佛教经文博大精深,慈悲是以心为基础,善行必须发源于善心,只有心地纯正,方有善心,也只有修行才能降服妄心,切忌以自我为中心,眞正除去自我,才会产生善心。信佛可以达到忘我,学会包容、面对、处理、接受和放下。「社修莲品味,性定菜根香。」这是襌理之精华。善人能享受到人间的快乐,活着无忧患,死后得传诵。老子说过:「天予善人。」只有善才能团结众人,只有善才能乐人乐己,高僧是大善者,老寿星,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道是

  • 文章淸楚自在心安理得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5期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佛法 修行 儒家 佛经 法会

    在學佛以前,我對佛法和修行人也是抱持著較負面輕視的態度,以爲是迷信,是愚夫愚婦的行爲,可能是多年來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在學佛以後人比較沉靜下來,也知道在內省上用功,時時檢査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看著自己的念頭,看它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貪婪、是不是多疑、是不是嫉妒、是不是驕傲、是不是爭强好勝;也看它有沒有慈悲心、同情心、關懷心、恭敬心、感恩心、慚愧心、懺悔心。最近我再把四書重新細讀,感受上又有不同,儒家講正心、誠意,到底心要如何正?誠意的標準在哪裏?一定...

  • 文章敬輓周慶公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7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周邦道 致送挽联 佛法修行

    一代宗師舉世尊,澄懷儒釋式群倫。掄才造士昭忠藎,翊輔樞衡紹憲承。偉業豐功垂史冊,臨雍敷敎郁清芬,神歸太素驚傳耗,無限愴懷對夕曛。名山龍霧拱星辰、毓秀鍾靈一代英。雁塔題名魁蕊榜,書城著述譽儒林。半鍋一碗彰先德,禮佛虔修植善根。向禮亭遙遺事在,薰陶惠澤永心銘。

  • 文章張子房歸山詩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78-06-06
    关键字: 历史典故 君臣对答 归山修行

    昔日汉高祖登基,驾坐早朝。文武各官,奏事已毕。忽班中突出一人,紫袍金带,象简当胸,你道是谁,却是姓张,名良,字子房,出班奏道:『上奏我主万岁,臣良归山访道修行。』高祖问曰:『卿为何修行?』良答曰:『臣观人生在世,好似白驹过隙,就是韩信十大功劳,也不免于一死。』高祖曰:『韩信乃有罪而死,卿不知,寡人有诗云:韩信功劳十大先,夜斩龙沮势赫然。长安损人安自己,有心要夺汉朝天。』张良听说,微微冷笑,臣有诗云:韩信遭逢吕后机,不由天子只由妃。知赚未央宫内死,不想褒州

  • 文章周邦道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7期  作者:蕭子明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周邦道 戴季陶 虚云大师 佛法修行 悼念同乡

    先生諱邦道,字慶光,號龍霧山樵。籍江西瑞金,世居龍霧山下八公排村。清光緖廿四年戊戍正月十九日生,祖諱濟行公,遭洪楊役,八嵗孤露,以半鍋一盌,鞠養於曾叔祖嬸;後與祖母鍾太夫人,刻苦成家,長養子孫,故趙夷午資政榜其盧日半鍋一盌之堂,以彰其先德。諱榮皋公,忠義仁厚,遭匪囚禁慘戚以終;妣楊太夫人,仁慈賢懿,鄉里稱之,亦遭匪刑而逝。先生哀毀之餘,作「先母行略」,歐陽竟無曁戴季陶二先生觀之感而爲志墓表碣。先生感念慈暉,當乞酈承銓教授爲寫「故山別母之圖」,盧冀野先生爲...

  • 文章不養生而壽,處濁世亦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路統信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养生之道 太极拳 心境 道家修行

    順應自然多年前,曾往溫州街龍坡里,拜訪當時年逾八十高齡的台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臺靜農老師,請他談談養生之道,並惠賜墨寶。臺老師為當代知名的書法家,當場題字:「不養生而壽,處濁世亦仙。」條幅,這就是他養生之道的奧秘。所謂「不養生」的養生之道,實即「順應自然」的養生法,也是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人能夠順應自然,其身自安,其心自定,其神自靜。身安、心定、神靜,真氣與大自然相通,靜心澄慮,人體自身的小宇宙,順地球環境的大宇宙融合為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雖處於混...

  • 文章淺談生命的意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劉道庵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佛教修行 生命意义 生命历程

    生命是一個連續進行的過程。也就是說,生命是永續經營的歷程。關於生命的意義,正如左列兩層面的分析說明。一、生命為無限相續——由前生到今生相續到再生,生命是無限相續的。在無限生命中有心靈與物質部分,相應追求心靈的成長,不執著於物質的擁有。正確的認識生命,人生才有方向,才有希望。方向指引人生的正途,希望為生命的靈魂,而信心乃是希望的泉源。如此生命相續,信心堅定,希望無窮。二、生命為增上生——生命相續向上增長擴大,生生不息,永不中止。並不斷引發悅意心,以修慈中慈...

  • 文章舍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舍利 修行的结晶 舍利罗 舍利罗者 舍利子

    许多信佛且确实有修持功夫的人,在其荼毘(寿终火化)之后,皆可拣拾或多或少的舍利。不论佛教界人士,抑或不信解佛理的人,都认为舍利乃稀世之珍,为其个人修行的结晶。相传一个人的修行功夫,可由其舍利的多寡、色彩、形状和大小来加以判断。舍利,本梵语,乃遗身或灵骨之意。亦有音译为舍利罗、室利罗者;其后或又称为舍利子,皆死后遗体之总称,故佛舍利有牙舍利、发人利、爪舍利……等多种。明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