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习俗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正月初七為何吃「七樣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 传统习俗 “七样菜” 传说

    客家人的祖先原在黃河流域,但仍保持著中原的古風,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是其中之一。按照我國天干地支的算法,“正月初七,謂之人日”。相傳這一天上蒼創造了人,故古代初七不用刑。按梅州客家的風俗,初七是「神下天」,也是神仙下凡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要煮「七樣菜」。是從蔥、芹、薤、蒜、芫、豆腐、魚等湊成,一鍋煮,一碗裝,全家吃。「七樣菜」寓意深刻,內在關係,沉湎著深邃的民俗心態。其諧意分別為:“蔥”,是以客家話“聰明”之“聰”為諧音,芹菜之“芹”,是“勤”字的諧音...

  • 文章對聯集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9期  作者:梅庭散人選輯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传统习俗 对联集锦

    ㈠ 千古詩人崇李杜;而今書聖仰孫蔣。㈡ 劍起豐城光大漢;風生東海策春帆。㈢ 願此身榮歸故里;問如何長護金鈴。㈣ 日返戈頭通蜀道;波揚海峽起樓船。㈤ 養生在無欲;知足則常樂。㈥ 漫舞金鞭馳駿馬;浪吟錦句散流霞。㈦ 逸興湍飛蘭桂秀;芳園春暖燕鶯歌。㈧ 大千世界無終極;百歲光陰一轉瞬。㈨ 好友滿堂呼萬歲;嶺梅爭雪引長春。㈩ 仰漢祖高歌沛上;願靑春作伴還鄕。(十一) 毋忘在莒火燒牛衝何不再;豈甘去蜀蓬飄萍泊總堪憐。(十二) 立馬金山看口出;錚鳴叔世震天心。(十三...

  • 文章(社論)清明時節倍思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37期  作者:虞舜 出版时间:1988-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传统习俗 思乡 童年 探亲

    再过四天,便是一年一度的淸明节了,今年淸明在国历四月四日,是日亦为儿童节和蒋公逝世纪念日,政府更明定为民族扫墓节,各机关学校放假一天。在我国传统习俗上,淸明也是一个重要节令,甚至不亚于农历过年,阿拉宁波人对之尤为重视。囘忆五十年前的我鄕习俗,旅外游子过年可以不囘家,但到「淸明脚跟」,不论出门多远,均须设法还鄕,奉祀祖先,祭扫坟墓,以尽人子之道。若干名门巨室,届时子孙云集,祀礼之盛与祭典之隆,固被视为族中大事;一般中下家庭,对淸明上坟,亦当作一年中的重要

  • 文章送灶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二泉散人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送灶君 传统习俗 诗词

    故鄕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晚上,家家都要送灶君菩薩上天,希望他向玉皇奏報善事,希望得到神佑。城裏人家送灶君很考究,有五色彩紙紮的小轎一頂,和錫箔銀錠、糕糰、素菜酒菓,在灶前供祭一番以後,把灶君的神位放入紙轎中,送至大門外階下焚化,到了大除夕晚上,再把灶君接囘來。鄕下人家送灶君,很是簡單,只是灶君神碼一張,淸酒一杯,素菜一盤,糰子三個,供祭一番後,用黃豆箕代轎子,送出門外焚化。據說北宋名將呂蒙正在未得志時,非常貧窮,連送灶君都送不起,那天他不勝感慨,就做了下面這...

  • 文章五福與人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毛松年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五福” 传统习俗 修德 人生智慧

    壹、前言一般中國人過年時的習俗,在農曆除夕到來之前,便用紅紙寫些吉祥的語句張貼在門口或內廳,表示新年祝福的意思。在中國大陸各省固然普遍如此,在復興基地台灣,無論是鄕村或都巿,大多還保持這種習俗,隨處可以見到的。在那些祝福的語句中,最常見的是「五福臨門」幾個字。我常常向許多知識豐富的朋友問及,五福是那五種福?許多被問的人都答不出來。有時問及一般大專靑年,更是瞠目不知所答了。這篇短文並不是甚麽學術性的論著,祇不過是有關生活的常識,可供參考的說明而已。貳、五福...

  • 文章關公——深植全中國人心的文化英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蔡珠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关羽 关公 传统习俗 文化传承 关帝庙

    關公,這位俗稱「關聖帝君」或「恩主公」的神祗,蛻身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原先以忠義的英雄形象出現,一千多年以來,經過戲劇文學的鋪演轉述,關公典故深深寖淫了中國的民間文化。而透過民間的通俗信仰,關公的形象得到累加的投射與發揚,神格因而逐次提昇上漲。遍覽中國的聖賢神祗,幾乎無人能像關公這樣:不但貫穿敎派藩籬,在儒釋道三敎中都享有尊稱、地位,而且同時受到官方崇祀和民間敬仰,更被多種行業尊爲行神。隨著近代工商業社會的轉型,關公更由人格神、商業神,發展爲全能神,因...

  • 文章故鄉年味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嶽峯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故乡 春节 中国传统习俗 文化渊源

    時序己未,三陽開泰,是中國人最高興、最快樂、最熱閙的農曆年了。雖然過年過節是孩子們的事,但長在北方(中原)的孩子。無論他活到多大,對故鄕的年節,永遠那麽的懷念着……。·兒歌·故鄕的年,一進入臘月,就洋溢着「年」的滋味。你聽孩子們在街頭巷口唱着……「吃臘八,過小年;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貼花花(春聯);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扁食(水餃);年初一,去作揖(拜年);年初二,走親戚;年初三,玩一...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风俗 传统习俗

    白目看告示「白目看告示。」這一句俗語,是譏誚目不識丁的人,看見書報文件,偏要一一翻閱,佯作明瞭,其實他是「山東人吃麥冬,一懂不懂也。」鄕俗稱文盲爲「白目」,各衙門公告爲「告示」。在沒有報紙以前,各衙門公告,先在紙上,用特大號字體,繕寫淸楚,繼用石印印刷,除貼在衙門口公告牌上之外,復在四城門張貼,俾衆週知。告示內容,文字簡明淺易,詞句慣用四言句或六言句,並且押韻,略識之無的人,大致也能了解,多出自紹興師爺手筆,非精於此道者不行也。告示張貼以後,過往行人,均...

  • 文章(故鄕採風錄)龍燈菊釀說重陽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期  作者:綠葉 出版时间:1969-10-31
    关键字: 重阳节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宁波风俗

    明朝慈谿魏白衣(雪翁)先生詩云:「九月九日秋氣鮮,黃花無數開金錢。」明末鄞縣錢忠介公希聲相國亦有重陽歸里詩云:「東籬秋老歸黃菊,北闕恩深賜白衣,孤雁帶聲還舊里,輕風吹葉到寒扉。」紅葉隨風,黃華映日,東籬吟醉,北雁傳聲,重陽節又到了。農曆三秋有兩個大節日,便是中秋和重陽,前者取義於人月共圓之祝願,而後者則是象徵性的避災。為什麽叫做重陽呢?因為古人陰陽曆法之學,以九月為陽月,九日為陽日,兩個陽數重叠在一起,就有這樣的稱謂。事物原始上說:「九月九日,月日皆為陽...

  • 文章爆竹迎新年 閒話壓歲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4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压岁钱 传统习俗 货币演变 压岁钱由来 宁波习俗

    「壓歲錢」爲我國古老傳統之一,堪稱是節俗的「特產」。㈠錢錢是一種貨幣。貨幣起源,上溯龜貝,次用粟帛,《詩經》中還有「抱布貿絲」的說法。金屬發現,刀、布風行,繼改圜金,又變方孔圓錢,終則機製銀銅幣。錢,最早是農具之一,後成通貨,本義就湮沒了。《國語·周語下》:「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五二四年)將鑄大錢。」這裡的「錢」才是指銅鑄幣。漢王莽稱「錢」爲「泉」,一度「泉」「錢」同義。戰國時代鑄錢作刀形或鏟形,稱「錢刀」、「錢布」。也有圜形的稱圜金,據查最早出現於燕國...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