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伍子胥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申包胥的籍贯与伍子胥的逃吴路线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5期  作者:王華甫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申包胥 伍子胥

    一、前言先贤申包胥,都知道他是楚国大夫。在春秋时,楚是大国,乃人文荟萃之地,凡有贡献于国者,而以楚人称之,多不记籍贯或出生地。伍子胥逃吴路线也各说不一,究竟申包胥是何处人,伍子胥从何处逃入吴国,文献中所记,各说各话,又好像各有所本,指证历历,读者难免不坠入五里雾中。为明究底,特将文献中已有之记述,选其要者摘录于后,以就敎各鄕长先进及学者专家,期能以历史考证而正史实。二、摘录文献记载:㈠杨昌时鄕长写伍公子胥事略一文中:「……伍公名员,后因家难奔吴,吴王赐以

  • 文章端阳竞渡与伍子胥及屈原之关系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战国时代之楚国,奄有鄂湘两省区域,其后复并呑吴越。楚之国都凡数迁,初封地为丹阳,即今日湖北省,秭归县东,后徙于今日湖北枝江县西,亦名其地为丹阳,最后乃徙至郢都,即今日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大约都郢之时期较久。古代楚国多出类拔萃之士,但史传均称曰楚人,而未有详细籍贯,余以为彼等于西北方,盖其地与中原接壤,故文化水准较高,且国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区也。伍子胥与屈原,虽非同时,但历世均为楚国显宦,子胥乃伍参之后,而屈原实为楚王同族,故司马子长所著之屈原

  • 文章感恩圖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6期  作者:陳界明  出版时间:2007-10-20
    关键字: 伍子胥 郑国 “打鱼的大夫” 退兵

    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要攻灭郑国,郑国的许多大臣主张发动全国老百姓,跟吴军拼个你死我活。郑王定公说:「谁能使伍子胥退兵的,寡人必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谁有这样的本事呢?命令发出后三天,看命令的人倒不少,应征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他说他有方法使伍子胥退兵。郑定公问他要多少兵车。他说:「不用兵车,也不用粮草,光凭我这枝划船的桨,就可能把好几万的吴国兵马打退下去。」谁信他这番话呢?可是大家没有法子,只得让他去试试看。那个

  • 文章端陽節、談故事、憶故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7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3-06-15
    关键字: 端午 屈原 伍子胥 楚人 习俗

    其父尸一同浮出,一时传为奇谈,县令度尙以其孝心感人,为之立碑纪念。颕川邯郸淳,曾为之作墓志铭,汉末颕邕夜间手摸碑文诵读,亦为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谓绝妙好辞,此碑文经书圣王羲之手书遗传至今,此一故事发生于汉安帝建光二年五月五日,故浙江人过端午节有说是纪念曹娥而来。另一传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者,因此日亦为伍子胥祭辰。按史载: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名奢,兄名尙,均被楚平王杀戮,子胥奔吴得免于难,惟中途断粮,以之乞食,适吴王阖庐正出兵伐楚,子胥乃

  • 文章月是故鄕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8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81-01-10
    关键字: 监利县 华容县 伍子胥 故乡 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 文章端午節俗的來源及有關人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木齋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伍子胥 秋瑾 苏轼 黄酒 端午节

    薄暮散船时便唱:「有也囘,无也囘,莫待江北冷风吹。」江汉之间的人民,对于屈原的哀思是很深的。屈原死后,人们用竹筒盛米投于汨罗江去祭他,传说屈原曾来托梦,告诉他们所投米饭,都被蛟龙所争食,要用竹叶包裹,用丝线缚住,则蛟龙不敢相争。于是人们便包制角黍(粽子)在端午节投下,作为祭品。一说角黍是屈原之姐女婆所作,后经民间照样仿制。伍子胥浙江一带,竞渡则说是为祭悼伍子胥,而且加上曹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是春秋楚国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只身投奔吴国,佐吴天阖闾伐楚以报父兄

  • 文章龍舟競渡在江津

    来源期刊:《江津》 第16期  作者:楊治國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赛龙舟 屈原 伍子胥

    废除。第二,它可以发扬忠孝节义的民族气节,宏扬固有伦理道德。据一般人传说,端午节龙舟竞渡,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追念孝女曹娥,和忠臣伍子胥。我想无论是纪念谁,它的主旨都是宏扬忠孝节义,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让它永照寰宇。故鄕江津啊!如今;你已沦入铁幕二十多年了,龙舟竞渡,恐怕早已成了历史的名词吧。

  • 文章春寒料峭話吹簫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戴天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乞丐 伍子胥 东房弟兄 逃荒 送春牛

    是客串性的。也有人在鎭上的店门前,来点就小玩意,如唱道情,打莲花,这就属于职业性了。尽管如此,在乞丐内部,只有东房、西房之别,大槪东房弟兄动嘴不动手,西房弟兄都能头上顶顶,鼻上触触的技艺,求取些钱维生,而他们彼此不以「讨饭」名之,美其名曰「吴布吹箫」,考其源,因为春秋时代,伍子胥落难吴市,曾吹箫当街求食,此名既有历史渊源,既文雅,又好听,遂为行乞者引用。故鄕——浦东——得天独厚,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自然不会有饿肚行乞之人,可是我们无法禁止外鄕人来行乞,这里姑且以

  • 文章端陽節的舊俗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11期  作者:唯如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端阳节 屈原 汨罗江 曹娥 伍子胥

    端午节,说是纪念汉安帝建光二年五月初五日,为曹娥而来,因会稽曲录,载有上虞巫师曹旰,为迎潮神被水淹死,尸首多日未浮出,其女曹娥年仅十四,为尽纯孝,曾循江号泣,计十七昼夜,终于绝望,而投江殉父,不意于五月初五日曹父女尸体一同浮出,故以是日纪念曹娥云。但在江南一带传说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尸,被吴王投入大江之日云。又吾邑民间对端午节乃因天热,五毒齐出,危害人体,故是日正午举行大扫除,四处洒雄黄酒及蒲水,虽各地鄕风,稍有不同,其用意则一也。第念大陆故国河山,为赤燄所

  • 文章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曾侯乙墓 出土挖掘 隋曾争议 楚曾政治从属 曾国之谜 伍子胥 楚王逃曾

    发掘引发出来的一场关于曾国历史的探讨(曾国之谜),留给历史学家不少的困惑。[3]四、楚昭王何以失国及其奔「随」的始末:如果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先从春秋晩期楚平王(即楚惠王的祖父)和伍子胥的一段恩怨情仇的故事说起。楚平王在位时,因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而欲杀害伍子胥父子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中有详尽的叙述。当时楚平王囚禁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藉以要挟伍子胥的哥哥(伍尙)及伍子胥返回楚国,当时伍尙在吴国而伍子胥在郑国,后来伍尙自吴国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