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仁心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肆、人物傳記:)先祖父略傳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鍾佐周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钟国煊 耕读自娱 医理 仁心仁术 乐善好施 自尽

    先祖父讳国煊,字鼎勋,号禹铭,生于淸同治某年。天资聪慧,自幼无功名利禄之心,亦无富贵仕宦之念,安贫乐道,耕读自娱。及长,自究医理,无师自通,仁心仁术,遐迩驰名,于是求治者接踵而至,其为患者诊病,不计酬劳。且乐善好施,慷慨解囊,修桥补路,无出其右者。凶岁则解衣衣人,推食食人,故声誉卓著,有口皆碑。民初,以物望被荐为省议员,得为民服务,乃欣然以赴。不料事与愿违,不旋踵,重返家园,仍隐居林泉自适。训勉儿孙,精硏医学,不为良相,当作良医,志在解除民众疾苦。民

  • 文章谈「仁心仁政」与「仁民爱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仁心仁爱 仁政 仁民爱物 民族精神

    仁者能克己复礼,能爱人敬人,且能泽及万物,天下无所拒亦无所怨,遂能无往而不利,是谓「仁者无敌」。「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已溺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也」,这就是仁者之心,遂有敬事爱人之举措。朱熹解释称:「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易言之,仁系「内圣之功」,爱是「外王之效」:仁是内在的意念,爱是外发的行为;仁是体,爱是用;因为具有「仁心」,所以有爱人的「善行」,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商汤具有丰沛的仁心,故能吊民伐罪,一举击灭夏桀,就是以至仁伐至不仁的结果。当他

  • 文章(貳、序跋類)「儒家的淑世哲學—治道與治術」自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8期  作者:曾春海 出版时间:1993-12-31
    关键字: 儒家 淑世哲学 道德人伦 仁心 教育事业 寿庆

    以处置得宜,所依据的基本价値规范。盖儒家修善人间世所诚信的原理原则,属应然性的规范。儒者凭借以评价个别的实然事物,且指导事实界中诸般不完善的事物,如何补偏匡正而趋于完善化。所谓「人间世」,是指由个人出发,通过家庭、邻里、社会、国家和世界等多层性的互动沟通中,所编织成的人类关系网络。在此共生体中,透显著人文社会的整体性生态。儒家的淑世情怀,源于仁民爱物的仁心。仁心系一善心,亦即淑心。「淑心」,一方面感发于与天地人间的流通。见天地交感而万物生生化化,体悟出天地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