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贡献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語言學大師李方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馬逢華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李方桂 人物回忆 人物贡献 人物评价

    李方桂先生於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以中風不治,在加州紅木城溘然長逝,對我震撼至深。我初識先生,是在一九六〇年七月。那時我初出茅廬,以「資淺代表」的身份,從加州柏萊克到西雅圖出席由華盛頓大學主辦的中美學術合作會議。李先生夫婦以地主之誼,招待與會的中國代表們晚餐,遂得有機會拜見討擾。次年六月起,我到華大任敎,成了先生的晚輩同事。我與先生的三位男女公子,又都成爲好友,所以對先生及夫人,很自然地尊稱爲仁伯和伯母。兩位長者,一向也都對我親如家人子弟,這種關係,不知...

  • 文章纪念仇德哉先生逝世一周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8期  作者:牛兆武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诗词创作 人物贡献

    編按:作者係濱海縣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前副主任

  • 文章憶江南·清江引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8期  作者:左其沛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顾建东 人物贡献 诗意情怀

    憶江南左其沛次姜應然「憶建東」韻(一)承壯志,奔走海西東,談笑之間高閣起,春風到處雪冰融,誰不識建東。(二)大學城,崛起射陽東,桃李叢中情脈脈,弦歌聲裡樂融融,能不憶建東!清江引次姜應然韻,亦贈建東青鳥未到人先至,急遽緣何意?情繫故鄉人,溝通兩岸事,利與名直是薄似紙!牧野城鄉無不至,隨處送如意。遠離假道學,眞情辦實事,更引來玉龍落滿紙。讀「阜寧人」26期,姜應然先生以小令詠建東,得其神韻,冒昧效顰,勿哂!

  • 文章唐玄奘大師紀念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韓亮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纪念碑 碑文 文化交流 人物贡献

    玄奘大師。俗姓陳。諱褘。唐洛州緱氏人。今河南偃師縣南境王子喬乘鶴昇仙之故地也。幼禀異資。聰悟不群。年十三。受度洛陽淨土寺。弱冠從諸大德遊。以博涉經論究通諸部擅聲一時。惟於攝論宗諸師所論法相。有所不慊。欲探求其本。以太宗貞觀元年。杖錫遐征。馳沙磧。履絕巘。犯風雪暑瘴。艱難百端。始達天竺。於摩偈陀國之那爛陀寺。親炙戒賢法師。習瑜伽師地順正理顯揚對法因明聲明集量等論。更入杖林山。從勝軍論師學唯識抉擇論。旁及意義成無畏不住湼槃十二因緣諸論。兼問瑜伽因明等疑。旣卒...

  • 文章故何鑒先生對鄉土文學之貢獻概述數則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5期  作者:桑克球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何鉴 乡土文学 书法诗联 人物贡献

    前言:近幾年來旅居海外,有時返國,來去匆匆,難獲聚首,對來自故鄕親友,疏於問候,探視病情,更是疏忽。上次回來,碰到蔣柏圃先生腦癌住院,余赴榮總探視,詎料竟患這種惡疾,變化太快,未幾,溘然逝世。內心傷感、悲痛至極。曾商請徐漢兄連袂去安坑探視何鑒表侄病況,未獲成行,最後一面,也未見到,遺憾終身!迄余返抵溫哥華,遽聞何鑒先生命危,相隔幾天,終告辭世,多次電話與台灣鄕親聯絡,探悉其治喪事宜,并請後隨表侄代書輓聯誌哀,而余內心非常難過,午夜沉思,老淚縱橫!特將何鑒...

  • 文章爲「仇德哉故居」揭幕而咏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8期  作者:徐德宏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故居设立 抒情创作 历史记忆 人物贡献

    仇公宅院,牡丹盛園;美景佳境,流連忘返;百花朵朵爭秀,遍地處處聞芬。這邊,牡丹艷麗、芍藥爭妍;那邊,假山流水,翠竹婆娑;舉目而望,石榴銀杏參天穹,倒槐古藤奇盤龍;低頭近看,荷花菖蒲游魚鏡中畫,松柏茶花玉蘭意中詩;還有那南牆繁花依依,西籬丁香纏纏……置身這樹擁花抱之中,怎不想當年,怎不憶舊情?宅院的主人用自己的人生貢獻,爲後人種下了片片美麗的花朵,讓我們吸取了智慧的甘露、情感的甘露、精神的甘露、文化的甘露。我們的歷史不會忘記這一天—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 文章七五自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李士賢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李士贤 生平经历 人物贡献 生活感悟 随笔

    李士賢遺著士賢生於民國四年,河南省許昌縣桂村鄕人,該地位於縣治城西三十五里,北界石固,南接靈井,爲該區物產豐隆,人文薈萃之地。李氏家族,世居於此。先世耕讀傳家,仁里好施。曾祖福泉公,理學名儒,遺著有「守業更比創業難歌」,以啓迪後人。祖父大章公爲遜淸貢生,席豐履厚,家聲益振,卒後縣人匾贈題額「積厚流光光」四字,讚美其生平。父親恩波公,別號子惠,幼承庭訓,習硏孔孟,興學校,勤耕讀,救災恤貧,排難解紛,熟心公益,服務桑梓,功照社會,澤被後世。其一生忠勤奉公之志...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