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志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关于「自贡人物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7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73-03-01
    关键字: 自贡 人物志 传奇人物 简介 集锦

    有云:「吝先生而不称,炫官阶其何意」之句,亦快人快语也。曹任自贡市筹备处,敦请王余杞主编「自贡市志」,(分编者另有其人)分篇分章,大体成稿,后来不知因何未印。民国二十九年在成都,杞兄以全稿交给了我,请我校订。又说是本鄕文献,要我保存。但我三十六年来台时,因许多书籍均存渝中,该项志稿亦未擕出,仅以其中三数篇章,因与我想创作的小说有关,所以带在身边,而刘少光的「自贡人物志」,即是其一。刘氏逝世于民国三十年左右,年纪至多三十岁,我们在成都见过几面:因志文中提及了他

  • 文章張煦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8期  作者:青史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张煦 传记 革命运动 人物志

    筹发展。兹加兄为川南鎭守使,望竭诚规画,以树勋业。」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国父明令发表午岚为川南鎭守使,傅畅和为建昌道尹,相助为理。并解送内国公债收条五十万元,以助军费。时陈遐龄任川边鎭守使,素为北洋政府鹰犬,午岚独立后,遐龄奉严令拿办。遐龄一面声言将入关助川督周道刚抗义军,一面则率部自汉源南规,潜渉大渡河上游之越嶲,袭击午岚。午岚督师泸沽,败走盐会,军至锦川桥,与旅长郭昌光,粮饷坐办刘喧同时被执遇害,时十二月二十二日也。昌光亦泸县人。午岚与昌光在泸县志人物志

  • 文章自贡人物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劉少光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自贡 人物志 业绩 疆宇 人物事略

    一波按)本文为刘少光先生遗遗,系「自贡市市志」原稿第五编第四章。稿成于对日抗战初期,即在自贡市市政筹备处时期。后自贡市政府成立,所谓「市志」幷未刋行。而原稿之一部份,展转由王余杞兄交余保存。惟古人纂修方志,人物方面,均不录生人;兹篇之作,仅适于地方「槪况」而已。刘先生殁于抗战末期,亦有心人也。民国六十二年一月,毛一波于台北寓庐。一、绪论人物志始于应劭,盖史之余也。夫史以纪言纪事,所谓言,固无论其为嘉言,为谰言;所谓事,亦不判其为善事,为恶事;一言以蔽之

  • 文章故同鄕人物志初稿五十余人蒐整完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6期  出版时间:1990-12-05
    关键字: 《同乡人物志 理事会审议 编撰委员 文献会

    同鄕会文献会编撰在台亡故同鄕人物志案,经长时间之资料蒐集整理,初稿已完成五十余人,本(十一)月十九日经宋主任委员伯元鄕长与编撰委员汤锦文、瞿时耕鄕长三人小组初步逐案硏究,讨论修正,现已接近完成阶段,将择期召集全体编撰委员详行审查后送请理事会审查,讨论通过后即行付梓。各编撰委员之热心有恒精神,値得赞扬。

  • 文章忠烈祠謁靈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曉光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国民革命忠烈祠 《革命人物志 入祀公文 丁景文

    民国七十五年暑假,奉派参加敎育部在金山擧办之中小学敎师自强爱国座谈会,曾集体前往参拜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由主事官长引导讲解,得益弥多。我当时突发灵感,以先祖季筼公殉难事相咨询,主事者以事属同盟会先烈,为之肃然,急检视奉祀的烈士名册,竟无载,乃再翻阅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辑的「革命人物志」一书,在其第十一集二百二十页中,竟找得死难记载(附件一),捧读之下,无任悲悽与振奋。当承主事长官指点申请入祀手续,以酬忠荩,而张幽德。经往复洽请内政部民政司等

  • 文章四川方志序文選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7期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四川方志 序文选录 《华阳县志》 山腴人物志 乡邦文献

    皇然,复数当浼山腴,始允自撰人物列傅,而以艺文属罗君孔昭,谓两者於志为最重,其余则听予择县中诸君子分任之。而山腴人物志,甫三月即成书,别裁以行,读者无不人人厌意。又六月,他稿本并齐,然文异而笔不同,非一一裁覆,则全书中前后不相应,取讥当世,为事非细。自恨衰老,不惟无此精力,且无此知解,可奈何!于是复谓山腴,势已如此,不能中辍,坒貤次第,君为其劳矣!久之,山腴乃言:一人亦有难胜,与祝君屺怀分任焉可;祝君盖以史学名者也,至是而志事始略有端倪。而叶君已先去,任继

  • 文章《江西省人物志》概述(续接二〇六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人物志 历代名人 状元 进士 科学文化 市场经济

    常说的话来说,即是「发潜德之幽光」。忘记了他们,是无知,如果人物志忽略了他们,则是今人的失职。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今人来说,重要的是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不是沉浸在古代的辉煌中自我陶醉,更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因循守旧的因素,自闭于一切先进思想和文化,甚至借历史自欺欺人。本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所收人物只作客观的记叙,注意不拔高,不贬低,寓褒贬于记事之中,于事实中见撰者倾向。不采取夹叙来议的手法,不用颂扬性、辱骂性的字眼,避免渲染和水分。力求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