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馬靜亭女士再演名劇「洛神」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砥柱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京剧 戏曲 曹植 凉州

    同鄕馮晉澤先生的夫人馬靜亭女士原籍甘肅來臺後勤硏國劇,於梅派戲最有心得,曾先後出演武家坡、大登殿、坐宮、蘆花河、斷橋、洛神等名劇每次演出都有特優的表現,深得好評,尤其難能可貴者,她具有一種鍥而不捨,和勤學苦練精神,爲票界所罕見,令人讚佩。本年元月二十九日晚,國軍文藝中心舞臺的壓軸戲是「洛神」,劇中駕祥雲移蓮步漫吟淸曲而來的甄宓是由馬靜亭女士所扮飾,這是她第二次公演「洛神」,對於洛神「翩若雪鴻,婉若游龍」的意態,體會深刻。在舞臺效果方面,三套精心裁製的雪紡...

  • 文章郭小莊勤於進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林淑蘭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郭小庄 京剧 名伶 求学

    從事十八年的戯劇生涯後,國劇名伶郭小莊,深深體會到藝海無涯。爲使藝術生命更上一層樓,她正努力拓展學習領域,來豐富國劇的表演內涵。從八歲開始,她在大鵬劇校學靑衣和花旦。十八年來,登台演出了很多戯,愈演愈覺得所學有限。她總認爲不繼續進修,只爲演戯而演戯,實在是是一個藝人應有的態度。因此,今年六月分她和大鵬劇團合同滿後,卽恢復「自由之身」,決心充實學問,但仍堅守國劇崗位,學習戯劇理論。爲了豐富自己的戯劇知識,去年她被保送入文化學院戯劇系,在浩瀚的知識領域中,愈...

  • 文章梨园花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2期  作者:丁禾 出版时间:2012-02-10
    关键字: 戏曲 京剧 复兴京剧团 京剧票友大赛

    戏曲入门很难;在下算是个戏迷。艺术门类之一的戏曲,小舞台演绎人生悲欢离合,知人认世。据称中国有三百多剧种,有的面临失传,亟待抢救。戏曲老祖宗—唐明皇,旧时戏班子皆供奉他的神位,焚香叩拜。先说说国粹京剧;戏曲千百年来从宫廷到民间,拥有广大观众。晚清老佛爷经常召京昆戏班去紫禁城演戏,可谓是行家,对京剧的发展有她的一分功劳。农村文化水准不高的憨厚的农民,在看戏中学到历史,明是非、辨忠奸,学如何做人,教化大众。我在大陆,不了解台湾戏曲现状,萤屏上看到过从台湾来

  • 文章温州戏曲的往昔与近年京剧的重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李樂仁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温州 京剧 戏曲 发展历程

    本稿为吾温州两位前辈音乐戏剧爱好者根据自己二十年代以来的见闻,再经过近年多次的调査访问,参照温州戏曲史硏究者胡雪冈、沈不沉、张明等先生多篇近作、并且采录家鄕「三三(珊珊)」票房创办者杨文通老先生等的提示而编写的。杨文通老先生等所提示的温州二十年代以来京剧活动史实,皆未见于别处记载,至为珍贵。⒈鹿城新春,各方合演全本京剧《探母》⒉从南宋到晩清温州的地方戏曲概观⒊新兴京剧之进入及管领温州剧坛⒋温州京剧票房之出现与首次京剧热潮⒌四十年代温州的京剧热潮与票界活动

  • 文章大陆京剧团公演观后随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丁世權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京剧团 借东风 群借华

    前一阵子台湾飙起了一阵国剧风,大陆的北京京剧院与中国京剧院组合了全班精锐,先后来台演出,北京京剧院打的是早年名伶嫡裔的旗号,诸如梅葆玖、梅葆玥、叶少兰、谭元寿、张传津、裘少戎等,都是戏迷们所耳熟能详,渴望一见的艺人。中国京剧院接着渡海而来,由袁世海、杜近芳领军,带来了梅谭马荀各派的中青代传人,组成了将近百人的大剧团前来献艺。这两支剧团在传播媒体宣传配合之下到南北各地演出,风靡了各地国剧同好。虽然事后褒贬不一,但观众基于爱护心理,还是掌声多于批评。笔者近年

  • 文章亂彈選粹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柳堤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京剧 五家坡 戏本

    五家坡(生唱)平貴打馬到城南。我遇見老翁把信傳。三姐不在寒窰內。五家坡前把菜挖。方才過了雁塔寺。那是爲王飮馬泉。曲曲灣灣難行走。祇得爲王把馬牽。正行走來抬頭看。許多婦人把菜挖。(衆白)响馬來了。你我逃避。(生唱)一個言道是响馬。誠恐解破巧機關。拔下寳劍拴戰馬。問人須拿禮當先。(白)大嫂請了。(衆白)請了。(生)請問一人。(白)問的是那一家。(生)王丞相之女。薛平貴之妻。(內)莫非是王三姐。(生)正是。(內)不在此間。(生)向那裏去了。(白)方纔囘去。(生...

  • 文章有关梨园行(京剧界)的谚语释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梨园行 京剧界 京剧 谚语 “唱功重于做功”

    一击稳清山、千点如白雨二〇〇四年夏返鄕拜访北京周汝昌先生,谈到京剧典故,曾以「一击稳青山,千点如白雨」形容司鼓(打鼓佬)神态之稳重,操鼓之娴熟。或为梨园行之旧谚也。三分做表七分唱这是说京戏演员的表演「唱功重于做功」,也有说作「七分做表三分唱」的。这是立论角度不同,说法也大异其趣;不过句中的「三七之分」并没有重要意义。三个武把子斗不过一个烂戏子「武把子」就是「武把式」。「戏子」是旧时代对唱戏的艺人的贬称,和现在演艺人员所受到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语。这句话只从一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宁波 京剧 张翼鹏 盖叫天 京剧名角

    開設戲院,並不簡單,一方要能够邀得名角;一面還須應付觀衆中的諸色人等。在三、四、十年以前,軍、警、公務員、新聞記者等,名義上雖是半票優待,實際上連半票也不願購買的。當時在寧波「無票看戲」的,稱爲「漂座」。影響戲院營業,着實重大。譬如我個人,年靑時是新聞界一名小卒,不願和戲院老板打交道,悄悄的買票就座,但被「案目」發見了,快快報告前臺經理,把六毛錢包入戲單,退還票款,還陪來後臺老板(做拆帳的多數以丑角爲代表)到你座位上作揖打拱,說是爲他們「捧場」。事後,少...

  • 文章我對國劇的迷戀與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注:→圖爲筆者在一集會中清唱時的神情。)古早年代,家鄕海州有兩種戲劇,一爲大戲,即京戲;一爲小戲,即地方戲劇。我自幼即愛大戲——國劇。但海州無戲院,僅靠迎神賽會時,在廟院的戲台演出,演來演去,就是那幾齣,像大回朝、軒門斬子、獨木關等,演員也都是城內那幾位票友。每逢開場鑼鼓響起,聲震全城,各街道角落,扶老攜幼,自帶板凳,聚集而來,搶佔好的位置;我總是攀登廟院中的大鼎(即高約三公尺的大香爐)兩側突出的支臂,旣不要自備板凳,又能居高臨下,暢觀台上表演。稍長,...

  • 文章獨門藝術飛馬豫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豫剧 京剧 河南梆子 戏曲

    推崇國劇的人,從來是喩爲「大漢天聲」,或「陽春白雪」的,但若是就「字正腔圓」這一原因爲理由,我則認爲「豫劇」也應該說是「大漢天聲」的,因爲,「河南戯」是發的「中州」之音,特別是在「咬字」上,它更是自然底「尖團」分明,緣何不能稱爲「大漢天聲」呢?談到「豫劇」也就是通俗的所謂「河南梆子」,當前可祇有「飛馬」這一個劇隊了;其實,若是眞談「豫劇」,諸如「洛陽曲子」,乃至於「墜子」,都不能說不屬於「豫劇」的行列,我因不是硏究「豫劇」的人,所以我祇能就這一劇種的藝術...

共50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