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工具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走大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走大车” 交通工具 传统 习俗

    走大车」一名词,乃山海关外辽西迤带广野平原,农村冬令,趁其暇时,以有用之车马,供县与村鎭,运输粮谷,贩卖杂货的交通工具。这是跑短路的。走长途的不但由此县到彼县,也许由此省到彼省。往返来囘,两三千里,卖货买货,缺货装儎,也许耗上一个月的工夫。所以谓「走大车」。出远门辽西种地人家,附近村庄,都有靑草甸子,牧放散牲口,猪羊驴牛骡马。养散牲口,一为孳生,一为造粪作肥料,一为挑选骡马驾车。春秋用在田里,种庄稼。到冬天拴大车,出远门,走大车,或跑近路,拉脚,赚个

  • 文章黃河上的筏子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3期  作者:張尚瀛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黄河筏子 交通工具 筏户禁忌

    起来。由后臀部割开,用利刃慢慢剥至头部为止。必须把肌肉与皮肤剥离,若划破皮肤则作废。以秋冬两季宰杀的牛、羊制成革囊为佳。2.宰剥下来的牛、羊皮胎,仍保持毛在外的形状,灌入适量的温水,放置地面,过一二日,就地用脚踩、踢揉动,三五日后,试毛可脱离时,将毛拔净,便成了原皮胎。3.用拔去毛的牛、羊皮胎,把臀及后腿这半截末梢尾部切割弃之,在其周围以尖刀戳以适当短距离的小孔眼,再以竹竿削成的两头尖竹签,依所戳之圆孔,从中贯穿在一起,用细麻绳在集中点处,以棱形扎结实,使毫不

  • 文章大陸故鄕的三輪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卓群  出版时间:1993-03-10
    关键字: 机车 车资 自行车 交通工具

    四年前,我赴大陆故鄕探亲时有囘乘坐三轮车,其车资低得令人吃惊!原来车伕只要三角人民币,当我下车时还是付给他一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也不过是伍元,在台湾同样的路程计程车非要你壹佰元不可。当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对他说:「你们的三轮车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交通工具。」然而,我却终于没把这话说出来。因为我知道并没有人给他限价,全是他们自己的竞争把价钱压得这么低。在大陆的农村三轮车还是方兴未艾的行业,为农民主要的副业之一。这里缺的不是三轮车,而是乘坐三轮车的顾客

  • 文章象山乡下的交通工具——坐篮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8期  作者:心逸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象山 交通工具 坐篮 概述

    也,往返坐坐篮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其乐乐无比。说了一大堆,还没说出坐篮究竟是怎么样的东西,恐怕台湾出生的孩子,从未见过,不易明白。如有兴趣,请听我约略一敍:王皋女士所说的篼,与我们家鄕的坐篮,颇多大同小异之处,同为竹制的轿子,作为山鄕僻壤唯一交通工具。异者:篼仅一小型太师椅,轿杠在两旁,抬起来离地较高,周围无遮栏,人坐椅上,有居危惊骇之感。而且只能坐一人,也不便带些行李衣物。我想它比较和我们象山城里的高轿或四川重庆的滑竿类似。坐篮则不然:下为长方形底盘

  • 文章説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川中交通 成渝铁路 赶溜溜场 天府煤矿公司 旱路交通工具 水路交通工具

    里之间,甲场逢一四七,乙场逢二五八,丙场逢三六九,于是做小生意之人,天天赶场,无论下船起旱,多半是两头黑。所以栈房对联是:「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披星戴月,沐雨栉风,商人有过于农人。无论走长路,赶溜溜场,所谓行旅之人,每天要住客栈,栈房么师,都很「落教」。临睡前洗澡水,洗脚水预备周到。天才发鱼肚白,便满栈房里喊叫:「楼上楼下的客伙,天亮了,洗脸水烧好了,抬甑子了」。等于军队中的号兵吹起床号。旱路交通工具,有马、轿子、滑竿。骑马属于一二日短程,跟马伕

  • 文章當黃魚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1期  作者:楊劍霖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黄鱼车 黄包车 黄鱼船 交通工具

    公孫嬿先生三月十九日—我的「破毛衣」大作,提到他在三十三年從西安到成都軍校,是搭黃魚車去的,不禁使我想起搭黃魚車和黃魚船的往事來。在抗日戰爭時期,蘭州和西安一樣,是大後方,每年暑期,四川各公立大專院校,多設考區。我是三十一年考取的,發榜後,帶着高中的興奮心情,回家去拿路費,我家距蘭州六百多里,來回少說也得十天,那時從蘭州到重慶的路費,最多不過一百五十塊錢足夠了。因爲是第一次出遠門,家兄給我整整兩百元,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我回到蘭州的頭一天,甘川公路局的...

  • 文章漫談腳踏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井應秋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脚踏车 交通工具 自行车

    近数十年由于科技的跳跃猛进,生活品质的提升,尤其在路网四通八达的今日:有飞机、轮泊、轿车、机车、自行车等载运工具,其中虽有飘洋渡海腾云驾雾的交通工具,而依我个人的体验来讲,我独钟「自行车」。虽说「自行车」不善远行,近依媒体报导胡荣华君在大陆骑车以一年二个月,骑了一万四千二百多公里,就是一项好的创举。诚然,只要体力够,足能踏,皆可使用「它」来代步。何况「它」的价格便宜,保养容易,又不占位置;所以不管是宦官贩夫走卒,只要不要「显要、摆阔」,皆有利用「它」的价

  • 文章囘憶抗日期間從郵二三事(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5期  作者:承允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逃难 邮件 沦陷区 交通工具

    若不前往襄助,显见不顾公义,有失苏区体面,贻人笑柄。诸位既无一人自动愿往,拈䰗决定何如?」众无以难,遂成定例。又三十三局人员聚集在沪管局四楼大厅中,设备简单,每三四局合用一办公桌。于是为争抽屉,争桌面,纠纷迭起。余文不得不出任鲁仲连,费尽唇舌,劝大家以苏区体面为重,相互忍让。日军占领一地,为维持市面,即透过苏管局令原地邮局囘去复邮。撤退在沪各局先后接到是项命令。惟由沪起程返沦陷区手续甚繁琐,各人要向日军方领通行证,要注射防疫针,要接洽交通工具,要准备陷区通用

  • 文章感慨萬千話返鄕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0期  作者:莊市人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个体户 龙山公园 慈溪 骆驼桥 交通工具

    如今,我来介绍在慈谿鄕下,最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就是「三卡」,亦就是在台湾马路上已遭禁止通行的三轮货车,鄕亲们名之谓三卡,确是颇具巧思,似乎又包含些ABCD……的洋腥味,由于三卡车身不大,于慈谿鄕下各小鎭的巷道间,随处可见,原先在台湾是用以载「货」,目今,在阿拉鄕下头,竟然用以载「人」,还大行其道呢?经实地体验,三卡有二种程式,有一种等如三轮货车,车内两旁各安置一排座位,约就座八位乘客,中间空隙还可蹲着二位,座位两侧及车顶均予安装铅皮,这车子的缺点,行驶

  • 文章南京長江大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左斌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南京长江大桥 历史沧桑 交通工具

    長虹千丈跨江隈,馳道輕車殷若雷。淘盡英雄橋下水,東流無盡史成灰。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