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共返回17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日凌源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5期  作者:蘇日新 何綺梅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凌源 矿藏 农业 工业 交通

    凌源旧名塔子沟,与热河(承德)、八沟(平泉)自古即为口外交通重镇,自锦承线铁路通车后,过路旅客及货物皆不需转运,地位即逐渐式微。新政府成立后,省区重划,凌源划给辽宁省,为辽西一县,一九九二年撤县建市,但辖区没有改变,面积是三二七八平方公里,人口现在有六十四万人,凌源自成为省辖市后,市政建设很快,各方面齐头并进,今日凌源市容与十年前已有明显的进步,马路宽广平坦,主要街道两傍高楼林立,百货公司内,甚至有透明电梯供人观赏街道,入夜马路两边灯光明亮,人来人往

  • 文章走大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走大车” 交通工具 传统 习俗

    走大车」一名词,乃山海关外辽西迤带广野平原,农村冬令,趁其暇时,以有用之车马,供县与村鎭,运输粮谷,贩卖杂货的交通工具。这是跑短路的。走长途的不但由此县到彼县,也许由此省到彼省。往返来囘,两三千里,卖货买货,缺货装儎,也许耗上一个月的工夫。所以谓「走大车」。出远门辽西种地人家,附近村庄,都有靑草甸子,牧放散牲口,猪羊驴牛骡马。养散牲口,一为孳生,一为造粪作肥料,一为挑选骡马驾车。春秋用在田里,种庄稼。到冬天拴大车,出远门,走大车,或跑近路,拉脚,赚个

  • 文章旅美加見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旅游 海关 语言 交通

    招致本已恼火的旅客之怨言。三、语言的障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意见,增加了解,建立情感的工具,由于航空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人与人之往来,也愈益密切,语言也更为重要,任何一个人不仅要会说本国的国语及各省巿的地方方言,也要会说国际语言或每个国家的语言,始可应付裕如,无往而不利,否则就会处处感到烦恼时时遇到困难,寸步难行,兴趣索然。我们这次的旅游团,共计三十二人,其中除我夫妇及卢代表祖泽兄是临时参加的外省人,其余二十九位都是事先约好的台湾籍同胞故虽为一个

  • 文章(藝文詩壇)謹將遊覽豫省沿途所見所聞製詩數首,不以韻害意,不拘平仄,平舖直敘,自稱打油詩亦可,以博友好一粲。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1期  作者:·九十叟 李國幹 出版时间:1996-07-03
    关键字: 打油诗 古都 宝塔 交通

    杨家湖(杨家将旧址),一为潘家湖(潘仁美旧址)。贰、郑州中原古代帝王居,交通枢纽十字中,古城重现傲墟处,往上直追夏商周。注:郑州傲墟发现商代古城墙,颇有考古价値。参、洛阳一九朝十二三千载,牡丹花城中外传,生在苏杭葬邙山,人生难得两相全。二入夜共享流水席,晨赏牡丹含露骄,胸怀国宝唐三彩,如今重现洛阳城。三魏紫姚黄万卉丛,雍容华贵并玲珑,唐宫往事休回忆,移植洛阳见守忠。注:武则天七十大寿,曾下诣花匠务使万花园的花卉,于其寿辰同开,惟有牡丹不从,武氏大怒,嘱将

  • 文章我對杭州的印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朱博波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西湖 交通 茶楼 回忆

    雖然我不是杭州人,但我在數十年前,曾在杭州住過一段期間。在腦海裏留下的印象,還是那麽的鮮明,想來再也不會褪色的。那時我正年輕,也是在八年抗日戰爭以前的歲月。天下太平無事,人民安居樂業,正像現在的臺灣一樣,民康物阜。經過了漫長的戰亂,也就益覺太平歲月的可貴。在抗戰期內,敵騎縱橫,燒殺擄掠及奸淫婦女等暴行,都被日冠幹盡了。一副全國人民顚沛流離失所的慘酷景象,迄今尙未在心坎裏消失,深覺經過一次炮火的洗禮,而面對目前臺灣的安定局面,眞有先後恰如天堂地獄之分。對於...

  • 文章五十春秋梅塘路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1期  作者:葉公覺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梅塘路 常熟 乡村发展 交通

    我生于梅李长于梅李,后来到常熟城里工作,来往梅塘路上不计其数。清清海塘水曾映过我的身影,迢迢梅塘路曾刻过我旳足迹。记得儿时,梅李到常熟的交通,就靠梅塘,梅塘上航行着木船和轮船。我曾多少次坐在轮船上看两岸的绿树、村舍,看水面的波光、倒影,静静地耐著性子等待靠岸。轮船的轰鸣声、船身的颤动感、靠站时的嘈杂声,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沿着梅塘,原有一条鄕村土路。这条二十四里长的梅塘土路上,刻过我无数的脚印。学生时代,春秋假日,步行远足上常熟,清晨踏露「跑梅塘

  • 文章故乡的交通(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槐靑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故乡 交通 黄包车 交通工具 往事追忆

    黄包车已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除市区及郊区到处通行外,鄕间公路到达之处,亦都有黄包车踪迹。武进火车站,离城约一里多路,旅客下车,都雇黄包车进城。一路由新丰街进小北门(后改中山门),经椿庭大楼、北后街、迎春桥、局前街至仁育桥(俗称狗肉桥),就算到了市中心区的边缘。另一路由新丰街弯关河路,进博爱门至大树头、东西横街、府直街。或出新西门至西门外新市区。惟关河路地区较僻,一边是田野,一边是河道,途中只有一座恒丰面粉厂,夜间单身客都不敢取道于此。每当一班火车到达,黄包车

  • 文章説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川中交通 成渝铁路 赶溜溜场 天府煤矿公司 旱路交通工具 水路交通工具

    民国二十四年中央参谋团未入川以前,川中只有成都至重庆,成都至嘉定,成都至雅安,等几条公路,抗战前夕,迭有建筑,川陜、川湘、川黔、川槇各路相继完成。至于铁路,除天府煤矿公司有一小段,成渝铁路开工旋停外,可谓无铁路可言。川中交通运输,除公路外,以水运为重心,短途运输,全靠人力,走路遂为川中人士之所长。走长路:见亮上路,走卅里吃早饭,再走四十里吃中饭,再走卅里息栈房。加多减少,准此斟酌。此类行人,多半常在外面行走,随身携带,只有捧捶包袱一个,包两套换洗单衣

  • 文章兩代情、天地心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楊本安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兄弟 地质 飞行 铁肩队 交通

    在实业计画中,一再强调辟交通以尽地利。而四面崇山峻岭所屛的桃花源,可有终南捷径乎?据父亲多次侦察发现,形如立壁的二郎山,乃一至为陡狭之结构,犹如天外飞来,不类附近山系之脉络,且其材质,亦显得颇为特殊。今証之相关文献,确有极耐人寻味之处。而如能迳将二郎山腹,选择适当地点构建隧道,则不逾十里即可贯通,可使渔郎问津有路,得一探桃花源之妙境矣!(编者注:二郎山隧道工程中共己于去年开始动工。)相对于此,则有叠溪西北山区之危机四伏,有因天然地貌所形成之「海子」,久蓄天泉于峰峦

  • 文章㈦辛未抒懷

    来源期刊:《江津》 第41期  作者:朱運良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忆江津 风景 交通 诗歌

    出贤能。山居隐,习于林泉乐,渔樵耕读传家世,琴棋书画独善身,名利两不争。江津忆,乡情忆不完!往事若梦今不再,山川易老朱颜改,奈何归去来!二、交通安全歌好朋友!好乡亲!我们都是驾车行,他车在前您车跟,保持距离莫抢行!谁伤谁,都不好,大家都应把命保!人生宝贵命无价,岂可轻易任蹧蹋!何况爹娘望儿归,娇妻、子女依靠谁?车祸伤害许多人,责任、良心难安宁,奉劝诸君牢记住!千万不能出车祸!好朋友!好乡亲!我们都是出外人,他驾车、您徒步,相互礼让莫争路!「安全」二字常记牢

共179条记录 1/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