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認識中國曆法(續第十一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中国 历法 二十四节气

    秤人」。另到左邻右舍七家讨来的茶叶泡来喝,故叫做「七家茶」。使一个夏天精神愉快。谚语:立夏吃得李,能使颜面美。立夏小满雨水想赶。(梅雨季)立了夏把扇架。立夏逄酉三伏热。各地平均气温。台北三十二度至二十三度。高雄三十二度至三十四度。北平二十七度至十三度。南京二十二度至十五度。西安二十三度至十二度。沈阳二十六度至十二度。小满小满这一天,太阳黄经度六十度。建月「巳」在阳历五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出现。小满是阴历四月中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惟独「小满」与众不同,不能顾名生义

  • 文章漫談:四季·八節·二十四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柳西銘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气候 “九九”俚语

    閒暇無事,翻閱山東文獻七卷四期,看完趙建修鄕賢的大作:「昌樂之九九俚語」。引起筆者對節氣含義的興趣,乃寫出這篇雜亂無章的文字,聊作消遣而已。筆者對節氣、氣候毫無硏究,所寫都是多年來道聽途說、聽鼓兒詞、及小說中有關氣候的一些話題,經思考後記在心裏,現在把它寫出。山東文獻如不惜篇幅,首肯發表,對讀者或許有點用處,也未可知。此文旣取材於道聽途說,其中有誤,在所難兒,尙希鄕賢有以正之。四季四季:一年中的春、夏、秋、冬。謂之四季,也稱四時。三個月爲一季。這四季的各...

  • 文章对农业二十四节气的赞讨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中国历法 农业科学

    长时间的体验结晶,对指导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经查阅《辞海》和《聚宝楼、万年历》,以及平时阅览报刊杂志等有关农业廿四节气的资料,整理编纂如后,以享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一)引子根据《历法知识》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根据月初、月中的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将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并取上名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其名称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并结合当时的天气及自然景观来命名的,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 文章浙人冬至習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妙鳳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江浙风俗 冬至 习俗 二十四节气

    在我国古老的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是第一个被制定出来排列在首位,它是一个传统节日,也叫「冬节」、「亚岁」、「长至节」、「贺冬节」、「交冬」、「一阳节」,即仲冬之节。我国古代时,岁首并不固定,夏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约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农历正月为岁首;商(殷)、周二代时(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就以冬至为岁首。后至汉代恢复夏朝制度,起用正月为岁(春节旦日)首,但冬至一直是个重要节日,被称为「亚岁」。在国人心目中,冬至被视为一年内比较

  • 文章百年難逢「歲朝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6期  作者:淡泊  出版时间:2006-02-05
    关键字: 立春 二十四节气 迎春 仪式 农谚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亦叫「春朝」。諺云:「春朝大如年朝。」古代亦曾以立春之日爲「春節」,所以各地民間黎民百姓對此歷來十分重視,將它作爲「過年」諸多行事中的一大行事。舊時,立之日武進縣例有「迎春」儀式,由地方官員行香主禮,此俗唐宋時代特盛,當時武進縣官帶領隨從自縣衙出發,全副儀仗、鼓樂前導、扛抬衆多祭品及由盲人用五色紙扎糊制成的春牛芒神,鳴鐲開道,經局前街、過迎春橋,至孔廟祭天。儀典隆重,此舉被廢除。立春日如恰逢農曆正月初一,是爲「歲朝...

  • 文章冬至與冬至節習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7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冬至 习俗 民间活动 祭祖 二十四节气

    气,和「夏至」统称为「二至」,并应用到稻作种植中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凡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含中国),感到日影长至极点,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因而人们口头上有云:「坐坐夏至日,困困冬至夜」之说;过了冬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白昼一天天长起来,故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俗谚。从冬至起,天气渐入严寒阶段时间,这就是民间常说的「起九」。古人认为,冬至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将其视作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是个吉日,所以

  • 文章談陰曆與陽曆之於農曆廿四節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呉洽民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阳历基本形态 二十四节气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名实相符之农历。惟阴历每月之朔晦,系与海水潮汐相对增减,乃为世界航海家必备之知识,其用途广泛,亦渔业界妥善运用者也。例如民国卅八年金门古宁头大捷,则系中**党不谙海潮之进退,致令匪船艇搁浅,而致我军利用退潮实施反击,所造成辉煌之战果。附带提出。记录二十四节气,尙有一首歌诀:「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虽不能与淸新典雅、悠然意远的廿四节气名称相互配合,但记忆起来,颇为方便,遂录之以供参酌。附:阳历日期与农耕用廿四节气对照简表

  • 文章(民情風俗)春節習俗面面觀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春节 敬天法祖 除夕 工业社会

    「太阴历」简称「阴历」,是根据月亮绕行地球一圈谓之一月,绕行十二圈谓之一年,只需三百五十四天而已。「阴历」年比「阳历」共少了十一天,所以才需要「三年两头闰月」来加以补足。「阴历」一年之中有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合称「二十四节气」,明确的区隔开气候变化的轨迹。农事的耕、耘、收、藏四项要务,无不与天候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阴历」无宁就是农事工作的进度表;一切的松土、播种、施肥、芟草、采收及贮藏等工作步骤,完全依据「阴历」的「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因之「阴历

  • 文章農曆的二十四個節氣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9期  作者:施志光 出版时间:2000-02-20
    关键字: 立春 雨水 处暑 白露 立冬 二十四节气

    新曆年才過農曆年又已來臨,所謂農曆是因我國古代以農爲本,以農立國,所以每年的年曆中有很多記述都與農事有關。自民國成立後爲配合世界各國的曆法亦採用西曆,但爲顧及人民的需要,數千年相傳的年曆仍在同時使用,以迄於今,並改稱爲農曆。農曆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個節氣,農民可依節氣從事農作。又因歷代沿傳,古人從農曆與實際生活中累積了豐富經驗,而有很多農諺流傳於世間,使後代的人能從節氣與諺語中預知大自然的天氣槪況,對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做適當的心理準備。値此新...

  • 文章立夏吃脚骨笋和秤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期  作者:湯康雄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立夏 二十四节气 地方风俗 脚骨笋 秤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又過了「梅子流酸濺齒牙,曰芭蕉分綠上窗紗」的立夏節了!立夏節爲農曆一年二十四節中八大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在農業社會時代,佔着重要地位,農民對此,非常重視,因爲立夏一到,他們「將有事於西疇」了。吃乃人生四大要素之一,不妨談談。立夏節應時食品,各地大同小異,無非櫻桃、梅子,茶葉蛋、大黃魚之類,阿拉家鄕,在餐席上還有一種必不可少的時菜——脚骨笋,別的地方,從來未曾見過。脚骨笋,旣非名菜,也非特產,更...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