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56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舊時婚俗「坐筵」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戴石民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仪式 婚姻 习俗

    因为旧时妇女深居简出,平日少有露面,这样的场合是难得看见,所以远近闻风赶来观光的人也是很多的。坐筵明清时始于官宦人家,然后传入民间,民国初期尚盛行,后来提倡文明结婚,这种习俗渐见消失了。

  • 文章雞年說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习俗 饲养 价值

    二〇〇五年農曆是乙酉年,即雞年,人們的話題自然就落到雞身上。雞,是人類馴化動物最早獲得成功的一種家禽。遠在漁獵時代,它就和人們生活在一起了。雞在我國古代為六畜之一,我國殷商甲骨文中就記載了雞。在龍山文化時期的三門峽廟底溝居民點的遺址中,就發掘出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雞腿骨和前翅骨。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也發現了雞骨。這說明在原始氏族社會,中國已開始養雞了,距今至少已五、六千年歷史。「雞」與「吉」音近,民間多視為吉祥物,「大雞(吉)大利」。周亮工《書影》云:「正...

  • 文章歳暮忙掃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康叟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农历 岁末 扫尘 习俗

    在这农历岁晚中,一般人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扫尘」,北方人则称为「打尘埃」,这种习俗,时至今日,仍有这种习惯,正如昔人诗所谓「茅舍春尘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这种一年一度的扫尘,不限定那一天,但要擧行一次。因旧式的人们,很隆重其事,必先看「历书」,择定日子,才阖家出动以为之,盖「历书」里,每天是注有宜忌的,必择那天「宜扫舍」才擧行,有些迷信深的,还要查看将家里各人的生辰相勘,有没有相冲,才敢动工,以旧式屋宇,经年

  • 文章「談天説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趣闻 轶事 习俗

    」妓女说:「千里迢迢为的奴。」客人继说:「花尽千金俺不怨。」妓女无法续对下联,正在为难;适巧大姨夫端菜走来,触景生情,无限感慨,大声对着客人说:「明年你是二姨夫」。× × ×我国农村习俗,多有抱娶小媳妇之事。是乃将家庭人口过多,而比较穷困的家庭年幼无知的女孩子,提早接过门庭,甚之提早与儿子圆房,一则可帮助做家庭工作,或田间工作,一则早些抱孙儿,很多是女大于男的。因些圆房以后,笑话四出,好事者广为传播,以为谈笑资料。有某好事者,知其亲戚之子,尙未通人道,而女年早

  • 文章新姑老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劉重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新婿拜年习俗 习俗溯源

    我阜宁故鄕,在太平盛世,亲情生活甚为浓郁考究。尤以各种喜庆,各家竞比场面,极其舖张奢华,一反俭朴生活,丢开耕读社会形态,而大大热闹起来,藉寻乐宣扬家庭声誉,更有增进人和、敦亲睦邻等有多元的功能和意义。兹就『亲其亲』的观点,将家鄕新正春节新女婿到岳家拜年习俗,略作记述,供年长鄕亲回味及年少鄕贤体会。凡年前嫁女之家,依照世代习俗,新婿夫妇,必须到岳家拜年,农业社会岳家近房伯叔兄弟,其居所大都在数里内,新姑爷要一一登门拜年,岳家接待之亲切,自不在话下,从进门

  • 文章五月五話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一、弁言:监利文献刋出拙文「中秋赏月习俗谈」之后,有好几位热爱风土文物的鄕长,在聚首敍旧,或专电赐敎时,均说:「致尧:五月五端午节,是吾鄂先贤孝子,忠臣爱国优良事蹟,迄今仍为国人敬仰追念。据知监利伍子胥与秭归屈原之,均系楚国显臣,且又同为端午节掌故人物,彼等虽然先后不同朝代,但其故鄕,毗连接壤,同属楚国,吾辈与有荣焉。你何不写篇有关端节由来,载于文献上,藉以流转后世,并对在海外成长的新生代有所启廸。」当我听罢指点与鼓励未几,适逢湖北文献第七十六期,刋载鄕

  • 文章談冬至曁數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作者:鄧繼封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习俗 冬至 民谣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日出至日落,祇有十小时又三十四分。过了冬至节,日出的时间,就逐日加长。唐时宫中考工,以女红为例,每天增加一线,也就是每天要多作一根线的工,因其日出时间较长也。(见日月纪古)冬至习俗,各地不同,有以黍餻(即米糕)荐祖者;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则有「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之谚。台湾可能采福建习俗,也作汤圆,名冬至圆,作成红白两色。另外作鸡蛋大小各六个,称「圆仔母」内包糖料、花生粉等。也有

  • 文章從「文字學」看興山民間的「端公跳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沙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习俗

    综合者欲罢不能。并同时建议各鄕亲先进,除兴山土话仍可提供外,其他传统优美的家鄕习俗还书不胜书,如锣鼓、丧鼓,「过期」升号匾,陪「十弟兄」、「十姊妹」行酒令等。或提笔亲写,或提供资料,大家一起来,为我们在台的兴山第二代,留下一点儿有意义的东西。原函照样。对张鄕亲的美意,敬致谢忱。

  • 文章綠柳踏青,繁花吐艷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陳大絡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清明 踏青 扫墓 习俗

    我们冀望过著「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有明月。」(南史·谢譓传)的清明岁月。清明戴柳·青春不老是时,杨柳枝叶,颜色青翠。「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元积·长庆集)白色绒毛,随风飘落,有如飘絮,「柳绿更带春烟」(唐·王维)因风丝丝入画。清明时节,戴柳插柳的习俗,始自唐代,行于各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谚语)清明之日,人簪嫩柳,门插杨柳。叫做记年华、或叫驱香九、或叫祓除不祥。燕俗谚曰:「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相传黄巢造反时,以清明

  • 文章正月十四丫頭羹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3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99-02-20
    关键字: 丫头羹 正月 习俗

    舊臘新春,人人所得到的享受,是口福。自己家裏本已置辦滿橱滿箱(冰箱)的年菜,外加今天親戚召宴,明朝朋友約敍,餐餐鷄鴨魚肉,吃得口膩腹脹,反而使人興「園蔬逾珍饈」之感。多吃少滋味理所必然。因而想起家鄕「正月十四丫頭羹」的傳奇性故事,信手寫出以應景,藉供鄕前輩之囘憶,和使得靑年同鄕們知道故園的風俗。敝邑鎭海和定海舊俗,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家家戶戶例有吃丫頭羹之舉,點綴元宵,亦盛事也。丫頭羹是甜食,和酒席上百果羹相若,其作料普通的,僅用糯米小圓子、年糕丁、花...

共563条记录 1/5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