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丰县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行記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史貞一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丰县 逃难 抗日战争

    辭別了家鄕民國三十一年初夏,正是抗戰期中,那時家鄕淪陷了已整整四年,我們不能再等待機會,要立定決心卽刻奔赴大後方。我們一行大小四個人,三弟大侄和我們娘兒倆。三弟年不到二十,大侄十五、六,我的小男孩方四歲,我雖然年長些,但也未到三十。行裝匆匆的準備好,辭別家人,小土車載着小孩同什物就上路了。大路都挖成縱橫深溝,爬下爬上,終於到了黃口車站,投奔親戚家住了兩天,聯絡好熟悉路況的人,再繼續上路。這時穿越鐵道,需要有人帶路,聯絡了之後,我們就直去指定的集合地。那是...

  • 文章丰县梆子戏起源之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孫清恩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丰县梆子戏 起源

    丰县历史悠久,《旧通志·古谚》云:「先有徐州后的轩,唯有丰县不记年。」丰县古称丰邑,亦名秦台、风城。春秋时期,宋王偃曾建都于此。丰县始建于秦末,汉属沛郡,南北朝时辖于彰城,其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相传,绵延至今。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东邻沛县、铜山县,西和北山东单县、鱼台县、金乡县,南与安徽省萧县、砀山县接壤。境内陆路、水路畅接全国各地,交通十分便捷。丰县属黄泛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地肥水美,盛产小麦、玉米、棉花

  • 文章家郷趣人趣事趣詩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張鳴亞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丰县 艺文 趣事 打油诗

    前言写文章非我所能,腹内空空,怎能成文?况且生平就怕舞笔弄墨,而又缺少写作的细胞,对我来说,实在难之又难。可惜少年时代,读书不下功夫,今有老大徒伤悲之感,悔之已晚。上月下旬,突接丰县文献征稿之函,眞使我头大如斗,辗转难眠;搜肠刮肚三昼夜,才想起家鄕的有趣故事,囘忆起来,还是其味无穷。就此,以本县趣人趣事趣诗文为题,将记忆深刻的,用土话土语土包子的说法,摘录数则,希望能作文献的补白。这篇东西,虽说难登大雅之堂,但对袪除烦恼,调解身心,轻松筋骨,或许还有

  • 文章家鄉天氣諺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高素鑾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丰县 天气 谚语 内容解读

    ⒈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鉤鉤雲即鉤捲雲,這種雲的後面,常有鋒面,特別是暖鋒,低壓或低壓槽移來,預兆陰雨將臨。一般隔十幾小時也有隔一、二小時就會下雨。⒉魚鱗天,不雨也風顚:魚鱗天指捲積雲。這種雲出現,表明高空氣層很不穩定,若雲層繼續降低、增厚,說明本地已處於低壓槽前,會下雨或刮風。⒊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雲層移動方向不一致,說明這幾層雲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致,它通常發生在鋒面或低壓附近,所以兆雨。⒋西北開天鎖,明朝大太陽:在陰雨天,西北方向雲層裂開,...

  • 文章家鄉俚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心誠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家乡俚语 方言精选 丰县俗语

    不久前与同鄕戴儒良兄聊天中,无意中说出一句家鄕的俚语(俗称为崁子),因而忆起数年前某同鄕亦在丰县文献上刊载俚语数则,颇能博人一笑,几经思索,想起小时在家鄕鄕人常说的俚语(崁子),因此凑和了几则,是否正确有误,尙待诸同鄕指正。兹录于后:一、打绠的摆手—到劲了。二、六个手指头搔痒—多一道。三、老妈妈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四、爷俩抬一根屌毛—载不重哈闪的厉害。五、芝麻楷打狼—两头害怕。六、老和尙娶媳妇—头一摸。七、吃不了—兜著。八、老灶爷上天—有啥说啥。九、抱着

  • 文章牧童遙指杏花村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逯耀東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杏花村 考证 丰县 诗文

    衞着出城下葬,我们又在战乱匆匆离家。这是我对故鄕留下的最后影像,后来年事渐长,读史记高祖本纪,我常常想,也许祇有在那种悲凉的环境里,才能产生「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作品,谁又会想到那里会存在一个江南诗情画意的杏花村呢?但杏花村的确在丰县,据丰县县志卷十五古蹟类名胜条下,明白记载:「杏花村县东南十五里,唐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即此。」白居易有首朱陈村的长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靑氛氲,梭杼声轧轧,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

  • 文章劉邦的故鄉情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鴻民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丰县 故乡情结 历史表现

    哪里是故乡呢?其实,司马迁作《史记》时讲得很明白:高祖还乡,何处是乡?在沛。置酒何处?沛宫。刘邦自谓魂归何处?仍然是沛。刘邦还诏令沛县为汤沐邑,免除沛人徭赋。凡此说明,刘邦心目的故乡是沛,他对沛县的情结远胜于丰,此乃不争之史实。然而,刘邦毕竟出生在丰,丰县是他的祖籍。刘邦当时亦未忘却丰县,他甚至说过,我生在丰,极不能忘呵!刘邦登上皇位以后,把他的父亲带到长安,当上了太上皇。太上皇经常思乡,刘邦为了免除父亲的思乡之苦,便专门为他建造了新丰宫。太上皇住进了新丰宫

  • 文章古今聯語集粹——相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作者:老朽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相声 古今聊语集萃 台湾心系丰县

    又胆敢在同乡面前现丑,所以才不得了。乙:最后说几句与乡亲共勉的话。甲:人人要永怀列祖列宗。乙:个个别忘为丰县儿女。甲:身居台湾心系丰县。乙: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甲:谢谢您的阅读。乙:愿明年文献见。(下台一鞠躬)

  • 文章漫話昔日豐縣民間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鄧貞蘭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丰县 民间舞 《扑蝶舞》 《花棍舞》 花鼓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之地,是帝王之乡,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有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艺术,昔日的民间舞蹈如《扑蝶舞》、《花棍舞》、《鸭子舞》、《蛤蟆舞》等,至今还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老人介绍,丰县的一些民间舞蹈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代民歌《扑蝴蝶》见《中国俗文学史》下册四四七页)中写道:「姐在房中自徘徊,一对蝴蝶儿,飞过粉墙来。哎哟!姐儿一见心中喜,手拿纨扇绕花阶。绕花阶,穿花径,纨扇扑下去,蝴蝶飞起来。眼望蝴蝶儿飞去了,只是个发呆,我可为什么发呆

  • 文章李少仁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李少仁 悼念乡贤 淞沪会战 丰县保安旅 拱宸小学

    人力物力,支援作战任务。不计艰危,克服万难,以迄国军转进,江南沦陷,而后辗转返回故里。翌年,砀山亦为敌伪盘据,地方有志之士,为保国卫鄕,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先生爱国向不后人,乃投效丰县保安旅一区常备大队,得偿靑年救国之志。抗战胜利,百废待兴,敎育工作尤为重要。先生乃自筹经费,创办砀山拱宸小学,自任校长,作育儿童,嘉惠学子,贡献良多。嗣因地方动乱,再往南汇县警察分局服务。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大陆沦陷,乃随政府播迁来台,继任警政工作。先后于苗栗县公馆、铜锣、台中县沙鹿、丰原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