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人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姓名談趣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蔣昌倬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中国人 姓名 趣谈

    中国人取名字,最为不易,女孩子喜欢用梅、莲、淑、贞等,男孩子用生、杰、伟、士等,名字取得不好,俗气。取得雅致一点,又容易谐音,别义,引起许多笑柄。有个同学叫刘镒,老师教课教到紧要的地方,吿诉同学:「你们这里要留意。」他听了,以为是喊他,弄得紧张万分。还有个同学叫杨宪斌,人家和他开玩笑:「做中国宪兵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做洋宪兵!」一个女同学伍麓戚,一天到晚穿男装,别人替她取名「伍陆柒」,因为一方面与「伍麓戚」(陆,是江南语中「六」的读音)谐音,同时她穿的衣服

  • 文章大陈同乡的未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3期  作者:毛再青 出版时间:2005-03-10
    关键字: 大陈同乡 未来 中国人

    大陈人自民国四十四年转进来台后,在台湾已生活了四十多年,眞如「大陈生命的灯塔」、「台湾生命的建设者」——蒋经国先生所说的:「我的一生中,在台湾的岁月比在大陆的岁月还长久,我是中国人,更是台湾人,我爱中国,更爱台湾。」台湾的十大建设,台湾的经济起飞,都是蒋经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故台湾民意测验的结果,对台湾最有贡献的总统,第一名为蒋经国先生。有「大陈之母」之称的沈之岳先生在世时,最关怀青年、爱护青年、提携青年,他在浙江省立中正中学开学时,曾勉励青年:男儿有志出

  • 文章長夜漫漫後的新曙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6-08-15
    关键字: 危机 中国人 双城记

    我们常常讲到一个事件的危险关头,就称为危机。这便是西方人所说Crisis。西方人又把我们的危机这名称作一别出心裁的解释。他们说「危」就是「危险」,「机」就是「机会」:中国人一遇到危险,就认为是机会;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但不怕危险,而且把危险当作机会;因为有了危险,才可以找到机会去面对现实,去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有趣味也很有意义的。我们听了这种新的解释,更应以此自勉。十九世纪英国大文学家狄更斯写了很多小说,有一部叫做双城记A Taleo

  • 文章中国人之称谓——「唐山」试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中国人 唐山 中国人称谓 唐人

    另费解释。中国人既被称为「唐人」,则中国人所自来之处,自然可被称为「唐山」,这也无需再加解释。只是,中国人习惯被称为汉民族,中国文化通常被称为汉文化,以此而论,在外国的中国人居留之地,理应被称为汉人街或汉人城,才算合理;称之为唐人街或唐人城,实在缺乏理论根据。关于这个问题,在我国文献中很难找到解答。要追根刨柢地查个明白,需要另看四邻诸国的有关记载。越南历史上的后黎朝,建国于清仁宗嘉庆年间,国号「大南」。这个朝代曾经留下一部记事甚详的编年史,名为「大南实录

  • 文章喫的閒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0期  作者:虞彜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中国人 吃文化 烹调 趣谈

    作助辞的,不知还有多少?总之,是中国人,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论男女老幼,都会自动自发地很自然引用吃字,这种含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口头语,从孟子「民以食为天」诤言,说明人既天赋无食不能生存权益,所以古今中外,在国称人口,在家称食口。人,每天一张开眼睛,就要吃,中国人为自己的吃,为一家食口的吃,还关心别人的吃,君不见中国人路遇或来访亲友,第一句就是怕人饿肚子的问句,「吃过饭没有?」这种像铁定规例一般的应酬话,台湾国语问答最适当,因为与本省人相遇,不是问吃过没有而是

  • 文章在歷史的隙縫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5期  作者:岱山人 出版时间:2004-08-20
    关键字: 两岸关系 舟山 香港 台湾 中国人

    五十多年前读初中时的生活,引起很多甜蜜的回忆与遐思。三、三种不同的中国人:1.神气活现的大陆人:去香港前,女儿已在电话中叙述一件非常令她愤槪的事:不久前她持美国护照去香港的中国外交部驻香港外交特派员办公室的领事馆,办理进入大陆深圳的签证,申请的表格中有一栏为「你之前持那一个国家的护照」,她不加思索的塡上「台湾」两字。不料承办的大陆官员勃然大怒,大声咆哮地指责:「台湾那是一个国家,划掉,重写……」并口中唸唸有词地说:「到这里来推广(销)台独!」。最后粗暴地命令

  • 文章颐苑随笔 中国人的姓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蕭炎興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姓名 中国人 中国文化 赐姓 黄帝 安名字

    姓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氏族」是一个族群的徽帜。中国人最重视姓名,因为中国人的自私心太重,常把姓氏当作利益的护身符,而世界其他民族虽亦把姓名当符号,却不含半点私人利益的期望。中国人安名字,首先考虑个人及家族的吉利。若是由於姓氏的意义不优美不宏宽,则在安名字时就很难定调。比喻姓萧姓的萧字。原本是草名,而代表清寂、萧索,而且表示骚扰、萧然,这些都是不雅而颓败的意味。因此要安一个符合个人吉利的名字,确是大为不易。安名字可由多方面去着想,如以政治的,道德

  • 文章中国人的幽默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48期  作者:凌宵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中国人 幽默 古代人 孔子 张敞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不会幽默,不懂幽默,尤以中国的古代人为然。这话从表面看来,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却是不对。不过中国人之幽默与西洋人的幽默在形式上有些不同罢了。试看我国在西元前一一二二至前五七〇年期间的一部诗经著作里,便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的语句,视此,能说中国古代人不懂幽默。现在撇开我国滑稽大雄于髡、东方朔等不谈,就以西元前五百多年的儒家祖师孔子,和西元前五十年左右的以列谏缉盗闻名之张敞来说吧:孔子不但有「割鸡焉用牛刀」的幽默之言,同时当他看到在匡邑遭遇

  • 文章中国人的「吃」和烧饼的由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于寯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中国人 吃的文化 烧饼由来

    一、吃吃、是动物天生的本能,不吃会饿死,所以要吃。人、比什么动物都吃得高明,尤其是咱们中国人比世界各国人会吃,所以在地球上每个国家的重要商埠,几乎都有中国人,也少不了中国餐馆。这是因为中国人吃的文化由生食到熟食,由熟食到调味,由调味到讲求色、香、味具全;由色、香、味具全更是五花八门的煮、烧、卤、烩、烘、烤、焙、炸、蒸、燻、熬、炖、煎、炒、熘、烫、炙、煲、汆、烙、托、拌、醉、焖。各种做法都不一样,吃的感觉口味也不同,世上人都爱吃中国菜,因而形成中国人的另一

  • 文章中国人处世态度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中国人 处世态度 中国威胁论 学者观点

    关于近年来反华势力所发明的「中国威胁论」,学者和论者都从国际政治、世界战略、武器竞赛、经济发展、意识形态这些方面来从事「立」或「破」的讨论。本文基于 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特从历史文化、人生观、心灵境界等方面试作分析,并引证学者之言,就东西两方的实情略作比较,由读者评断「中国威胁论」能否成立。※几千年来,中国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家庭最重视的「家敎」、或称「庭训」。不论是读书人或者不识字的「粗人」,如果被指为没有家敎,便是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