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文化共返回1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中孔子 人中泰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戴勝德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孔子 泰山 中华文化

    孔夫子「大成至圣先师」尊崇。(注:泰山)儒学之博大闳深,中华文化以儒学切入,那真是众山一览无遗。气贯长虹也罢,气吞山河也罢,气即文化之底气。 无怪乎孔夫子立于斯,长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岳武穆也罢、禅宗祖师也罢、关帝也罢、舜帝也罢,也不过是中华文化尊于儒学「岱宗」的诸岳罢了。当然尚有另一伟大的山外之「山」,天上之水奔流不复回的黄河,形成老子深奥莫测,千古不朽的道学,乃集合而成中华灿烂的文化。而济南城中的无论是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均是这「岱宗」下文

  • 文章外丹功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6期  出版时间:2013-06-10
    关键字: 徐旭阳 外丹功 中华文化

  • 文章立夏的習俗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5期  作者:晨文 出版时间:1992-05-31
    关键字: 立夏 习俗 中华文化

    今年國曆五月五日,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在民俗上,它意味著春天宣吿結束,夏天已經開始。在我國文化史上,「立夏」的「夏」字有五種含義。一指「夏天」,即從五月五月至八月八日爲夏季,也就是習慣上農歷的四、五、六三個月爲夏(西方則以公歷六、七、八月爲夏)。二指「大」。古書《三禮義宗》上載:「四月立夏爲節。」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己長大,故以爲名。這就是說,到了「立夏」,萬物復蘇已經成長。三指「五色」。《書經》中載有:「羽畎夏翟」,意思是春天帶來的百花盛...

  • 文章似是而非——漢字拾趣之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5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5-15
    关键字: 汉字 成语 辨别 中华文化

    我們平時在言談或寫作時,常會使用一些成語,這些成語,言簡意賅,是我國語文中智慧的結晶,已經過千百年的錘鍊,經無數人廣泛的引用,這種精鍊的詞句,在語文中發揮了高度的功效,能正確、熟練的運用,幾乎已是斯文的談吐、流暢的文章應有的特色。但因漢字中形、音、義近似的很多,如果不求甚解,或者粗心大意,就會白(別)字連篇,弄巧成拙,貽笑大方。平日閱讀報刊,常會發現許多常用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或許是作者筆誤,或許是「手民」之過,或許是一知半解,因而出現似是而非的例子...

  • 文章访名书法家王轶猛先生——谈中华文化与书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吳劍雄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王轶猛 书法 中华文化

    在两个月前,笔者在国内曾专诚访问名书法家王轶猛先生,谈及在中华文化方面的贡献与其在书法上的成就。使笔者感到无限的敬佩,佩服王先生不但是一位卓越不凡的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脚踏实地、一心为发扬中华文化从事改革和创新的有识有为之士。笔者以忝任南加州中华文化复兴协会推行文化运动工作之责,不敢存私,谨以访问所得,择其要者,加以介绍,期能使在海外一般关心国内文化的读者有所了解,并以提高侨胞子弟对我国固有国粹发生学习的兴趣。

  • 文章国父诞辰 浅谈中华文化特徴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7-1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诞辰纪念 家族 道德

    十一月十二日 国父一百二十晋二诞辰,亦是二十二届中华文化复兴节。在此特撰中华文化之特征一文,以资纪念。人类的文化,有其共同之点,亦有其不同之点。人类因地理环境,及人为条件之不同,因此,在某一地区的民族,便形成某一地区文化的特征。所以要谈复兴文化,必须了解我们的文化特征是什么?一、理性的文化理是道理,是自然法则;性是性情,是人类固有的本能,这便是人类文化的特征。人类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因为人有理性,同时也是理智的文化。理智的智,是知识,是有观察事物的能力

  • 文章漫談氣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李樹猷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气功 中华文化 养生 功效

    年來海内外報章雜誌,時有「氣功治病」,或教氣功之類的廣告,而民間對學習氣功的興趣,也漸見提高,可是大家對「氣功」這個新鮮的名詞,或許仍不盡瞭解,將問「氣功」到底是什麼玩意?眞的能治病嗎?練習氣功對身體會有那些裨益?這都是極待知道的謎底,本人硏習氣功已有數載,擬藉本文介紹一些氣功的基礎常識,以供大家的硏究參考。一、氣功是中國固有文化的菁英中國人的保健之道,除提倡「節飲食、愼起居之外,主張對身體要經常勞動,所謂「戸樞不蠹,流水不腐」的原理,對精神要保持寧靜,...

  • 文章中华文化之科学解释读后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2期  作者:陶希聖 出版时间:1984-12-30
    关键字: 孔孟思想 中华文化 陈立夫

    陈立夫先生收集论文讲稿九十六篇,分为五辑:第一辑「文化」,第二辑「孔孟思想」,第三辑「国父思想」,第四辑「蒋公思想」,第五辑「其他」。综五辑为一书,名曰:「中华文化之科学解释」。立夫先生将此一千一百页校稿,交希圣校读一遍然后付印。希圣既得先覩为幸,谨述所见与所怀如左:论语载: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汉书艺文志「儒家敍略」引用这句话,解释道: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

  • 文章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礼义廉耻 汉文汉语

    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正气歌我炎黄华世胄屹立于这个大千世界,有其自本生根的中华文化,纳百川成巨流,于分殊见大全,泱泱大度,活泼调和,融国家社会家庭于伦理之中,纳政治于礼义教化之施,洋溢乎中国,放之四海,英哲汤恩比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因为孔孟学说能解决人类的三大问题,即:「人与自然问题,人与人的问题,人的自身问题。」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已深入每一个有良知、有血性中国人的内心,根深蒂固而拳拳服膺,以仁为体,以恕为用,以孝悌为起点,以礼仪为规范

  • 文章黃河的悲愴、中國的哀傷「河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陳曉林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黄河 中华文化 历史传承 《河殇》

    雲山蒼蒼,河水泱泱。澎湃汹湧的黃河之水,向世人傾訴著中華民族的故事,也傾訴著全體中國人的哀傷。終於,那一片河山大地的萬里渾茫,那一個古老民族的千載悲運,經由「河殤」這樣一種形象化的、史詩型的表達方式,密集而迫切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河殤」的主題,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命運與展望。人們或許會覺得,相對於「河殤」想要處理的這個碩大無朋的主題而言,它的文字不免顯得過分直率,節奏不免顯...

共140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