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论语》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半部论语治天下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屈鳳之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论语 原文 赏析

    宋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问:「上论乎?下论乎?」这就成为笑话了,实在说是能将论语了解一半,实行一半,即可以治天下也。孔子是政治家,但无政治学著作,他的政治思想,只能在其言论中寻出一鳞半爪耳。春秋时代,尙无纸笔,孔子讲了许多的话,学生只在竹简上刻几个字或几句话,去表达其整个的意思。故历代讲解论语的权威人士,如汉儒郑康成「注」,唐代孔颖达的「疏」,南宋朱晦庵的「集注」,其诸家的解释,恒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就更値得后人继续的硏究了。笔者滥竽中学敎师有年

  • 文章论语的时代精神(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譚煊吾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论语 时代精神 为政治国 论语解析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可知名正言順,居政之先。「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顏淵)「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述而)多重情啊!因此、子以四敎:言行忠信。」(述而)而求達政簡刑淸、「子適衞,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旣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旣富矣,又何加焉?曰、敎之。」(子路)如此循序漸進,便可國富民强了。「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假使君不君,便夏不如夷,誠爲可嘆!「子路...

  • 文章(專論)不忘本、要務本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2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论语 务本 武斗 君子

    偶而想到「论语」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觉得深中时弊,因为现在社会的乱象,就是有的人忘了本、不务本。以立法院「施」「黄」两派的羣众流血冲突一事来说,议场上的「文鬪」,是民主政治的常态,而议场内或外的「武鬪」,就是乱象,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一旦动了手,就非「君子」。君子不作,去作小人,就是不「务本」。而拥黄、拥施的人,放下正经的事不作,丢下个人的工作、生计不作,远从高雄、云林到台北来闹事、打架,又岂是「务本」的应有之道?人必须不忘本,要务

  • 文章送灶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3期  作者:彎塘散人  出版时间:1990-01-20
    关键字: 祭灶 论语 灶神 民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俗,这天是祭祀灶神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的日子,从这天起大家准备过年了。祭灶是古礼五祀之一,起源甚早,在周代社会已有祭灶之俗。礼记曲礼下载:「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偏;大夫祭五祀,岁偏,士祭其先。」汉郑元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论语八佾章云:「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孔子时代,祭灶之俗,即己存在。后世民间腊月祀灶,系沿汉朝阴子祀灶

  • 文章读「情系论语」弁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研讨会 论语选粹》 《情系论语 论语 经典研究

    却得与继英姊相遇!彼我眞若手足之亲!这算迟来之幸运呀。去年大姊渡过八秩嵩寿,欣悉她的传世文章,特以《论语选粹》命题,尤为可喜的,以中英文对照汇编为袖珍型的精美典册。今年初,接大姐电话:已将论语选粹之书名,修正为《情系论语》!且有意要德卿(拙荆)以毛笔写于书耑。我又重复提示德卿,要严正接受大姊指导,用心书写!拙荆诺诺欣悦!能得此幸运。这眞是项新思维,把先圣孔夫子遗世二千多年举世无匹之经典名著,又光大其哲学更新颖贴切、而显见浓郁的人情味,诚如古人赞颂孔子

  • 文章「學而時習之」集註把它解錯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鄒豹君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学而时习之》 论语》讨论 学术研究

    论语一书是本省最古老的一种集体著作;也是由历代本省人传下来的。可悲的,近三百年来,本省学者并未自己去硏究它,也未自己作注解,而盲目的信赖集注。集注之中那一批人并不是由孔子的学生一代一代的传给他们。他们也未来过曲阜实地硏究。他们只是凭借他们的主观见解来臆解。如何可以相信!② 按「学」字的主要含义是:追求了解;追求知识;追求作人的道理;追求工作的技巧;追求复杂事务的纲领;追求复杂意念的系统;其中当然也包括治国、理财、治军及抗战等等方法与理论。其次才是「倣

  • 文章论语探原辨惑」前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王秀庭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论语探源辨惑》 前言 孔子理念

    孙中山先生答俄共马林称:「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何耶,盖以后儒解经多有失误耳!拙著「论语探原辨惑」一卷,约三十五万言,乃宣扬孔子之理念,永远引导时代也。玆摘录其「前言」于后。

  • 文章謎語三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宗光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谜语三则 读书人 论语

    一、道士腰二弹,和尙身缠长巾,虽然是平常两个字,难坏不少读书人。(猜二字谜底在本文中)二、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与猪、猫、狼、狗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兽。(猜谜一字谜底在本文中)三、诗里也有,词里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糢糊,虽非佳作,却是妙文。((猜谜一字谜底在本文中)

  • 文章敎孝月談孝的實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中庸 论语 孝道

    人性的本质就是仁。儒家认为仁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所以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就是行仁,仁说得透澈一点就是爱,仁是本质,爱是仁的表现。天下无不爱其子女的父母,就是亲情;而天下也无不爱其父母的子女,就是孝道。所以孝又是仁的实践。论语:「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及「尽己之心」、「推己及人」,即是说在家庭方面以孝悌为本,在社会方面以忠恕为用;而孝悌忠恕便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换句话说,爱其父母者必能推爱于其手足,书云:「惟孝友于兄弟」,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孝与悌并称;如大

  • 文章论语鄕党篇末「色斯举矣」章注疏之管见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王子蘭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论语乡党篇 文意解析 注疏

    一、緖言髫龄启蒙于私塾,先读三字经,继读四子书,只读文句,不懂文义。读到诗经时,才按朱子集注讲解论语,讲到鄕党的最后一章说:「色斯擧矣」,是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当时听了,很不以为然。讲到这章最后两句:「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说是子路不了解孔子说「时哉!时哉!」的意思,将雌雉捉到烹熟,以飨孔子,孔子不食,三嗅其气而起。当时认为如此说法,也很不合理,不过老师又补充说:「也有解释『三嗅而作』是雌雉叫了三声飞走了」。我颇同意这种解释。虽不同意老师的讲解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