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子一书中所看到的用人原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4期  作者:成惕軒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孟子 用人原则 取人方法

    編者按語:本文爲考試院成考試委員惕軒敎授,於六十六年元月九日,應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之邀請在第一四一次學術硏究會之講詞。成委員學識淵博,見解精闢,故當時到會踴躍,座無虛席,玆特轉載於此,以饗鄕賢時彥。

  • 文章《大學》古、朱本于為人處世之比較

    来源期刊:《同安》 第69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大学》 朱本 孟子 曾子 《诚意章》

    以竟正、修、齐、治、平之全功。即大学之道,自始至终,均为广明诚意之事。切合《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之旨。古本首释诚意,《诚意章》首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人有何可自欺?无他,「良知」而已。孟子言良知良能,人所固有,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无有不善。首毋自欺良知,即忠诚于良知,忠诚于为善之本心,方眞诚其衷赤之意。《诚意章》继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人不学不虑,就能从心所欲,诚恶恶臭,诚好好色,非己独然,众皆如斯,象示吾心良知本体生禀十足是非之天理

  • 文章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談「慎獨」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4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孟子 养性修身 孔子 《大学》 《中庸》

    本篇原载孔孟月刊第四十六卷第三、四期临深履薄的「战战兢兢」,是出于良知良能,不待思虑,自然而然而且持续不断。曾子坚定尽孝必须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意念,使他的战战兢兢如同「临深履薄」。孟子道性善,要人立志为君子,只以仁义礼智为性,使「愼独」如同「临深履薄」。《大学》、《中庸》示修道从「愼独」开始实遵孔、孟自良知良能扩充的旨意。「天命之性」不含「气质之性」的说法,使信从的人失去自然而然的「愼独」。「天命之性」不含「气质之性」,不是完整的性;所说的「理」,也不是

  • 文章“桑梓”释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5期  作者:賈默然 出版时间:2009-05-10
    关键字: 译文 诗经 孟子 桑梓

    的保护。梓,也是一种落叶乔木,以木质优良、轻软、耐朽见长,可以作建筑材料。亦可制作家具、乐器。明·吴本泰〈帝京篇〉云:「广殿馆梓材,神霄耸轮奂」。人称「梓为百木长」,呼梓为「木王」。这两种树,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梓由父母种植,贻泽子孙,所以东汉以来,它就成了故乡或乡亲父老的代名词。

  • 文章河南先哲、聞人、古蹟、植物概述:連載㈤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24期  作者:趙正朝 出版时间:1980-01-03
    关键字: 姬昌 姬发 孟子 河南先哲

    节操。㈡河南境内周异姓诸侯二十五国:1宋—周封殷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地在商邱县。2箕—武王封殷臣箕子于箕,地在登封县。3许—文王四岳之裔文叔于许,地在许昌县。春秋为郑所逼,迁于叶,即叶县。4申—周封伯夷之后于申,地在南阳县北,灭于楚。5谷—周封谷伯绥之裔于谷,地在陕县东东崤之东有谷阳谷,即谷国故址。6葛—书经仲虺之诰称:「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篇曰:「汤居毫与葛为邻」,足见葛为古国,周封其裔。地在河南蔡州,即汝南府所属之上蔡县境。7黄—周封陆终之后于黄

  • 文章漫談殺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16期  作者:畢中淼  出版时间:2004-06-20
    关键字: 杀生 孟子 肉食动物

    说真的,活了一大把年纪的我,对「杀生」二字反而感觉迷惑,不知怎么解释?一般而言,都认为是斩杀飞禽走兽,又说包括打苍蝇,拍蚊子…,那么我买鱼吃肉,家内有纱窗,挂蚊帐。这些作为让蚊子没得血吃,那么是不是在杀生呢?真如孟子说的「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也」,这种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的手法是杀生?还是不是杀生?再扩大范围而言,肉食性动物的行为例如蛇吃青蛙,蛇是不是在杀生?寄生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有时因寄生虫太多,而导致被寄生的动物死亡

  • 文章偉大的——孟母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孟子 孟母 教育 道德 礼貌

    孟子战国邹人,名轲,字子舆,受业子思之门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后世尊为亚圣,谓为孔子之亚也。按汉书艺文志则云十一篇,盖合外书四篇言也。孟子幼丧父,母子相依生活,家极贫穷,原居乡郊山旁,山上多坟墓,孟子好学人家哭丧,孟母以为环境不良,迁居城区后,孟子又学街坊卖买人之叫卖之动作,孟母觉得此孩子学习能力甚高,恐其学坏了,就再迁一私塾旁,古代私塾和现代学校制度不同,彼时学生甚少,大家都跟老师读书;每年在春秋二季要举行祭典,陈列祭品以极郑重之

  • 文章孔子的守義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中國歷史上——“四大”有多少?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5期  作者:周希文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印刷术 《牡丹亭》 孟子 菊花

    。四大明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古代四史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古代「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大文化 遗产《明清档案》、《殷虚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四大军事 家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四大名花 山东荷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云南昆明的山茶;浙江杭州的菊花。四大名绣 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亭

  • 文章岐路燈一部敎育青少年的經典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作者:吳秀玉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红楼梦》 《歧路灯》 《中庸》 孟子 经典

    是收朿本心的不二法门,是排拒匪类的最佳方法。作者是正派的读书人,生活于提倡尊孔读经的乾隆盛世受到时代的影响,所谓的读书,当然指的是读经书。据笔者统计,《歧路灯》一书,用的经典语录:《诗经》三十五篇、《书经》十条、《易经》十四条、《周礼》八条、《仪礼》一条、《礼记》二十二条、《春秋》二条、《左传》十八条、《大学》三条、《中庸》一条、《论语》三十六条、《孟子》十九条,而《礼记》中的「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前后被引用了好多次。全书一〇八回,平均不到一回就引用一条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