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祠堂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寧波鄞縣「徐東埭老六房敬老堂」興建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4期  作者:徐宏之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祠堂 探亲 徐东埭

    父亲徐公庆茂,母亲严氏爱凤在生前殷殷以造福桑梓为志,谆谆以照顾族亲为训,奈数十年大陆动乱频仍,且社会封闭、身处海峡此岸,励志不能伸展,遗训难以践行,徒呼负负。所幸拜两岸开放之赐,数年前偕同居住上海胞姊徐根娣到家鄕宁波鄞县徐东埭村,却眼见祖屋残破,祠堂倾圮,不胜唏嘘!虽想将残破不堪祖屋拆除为隔邻徐东埭小学改建一座图书馆嘉惠三百多位鄕村学子,以及将祠堂予以修复,历祖历宗神位得以重享安置,但当时正如鄕先贤诗中所描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则既已

  • 文章楊振萱回鄉修祠祭祖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3期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杨振萱 返乡 祠堂祭祖

    福州蓋山揚厝前鄕人楊振萱等捐資修繕楊氏宗祠,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舉行重修落成,進奉祖先靈位,當日午、晚筵開百席,宴饗宗親及來賓。楊振萱鄕親,現年八十九歲,來台四十餘年,平日熱心鄕事,樂予助人。

  • 文章重建:陶江林氏祠堂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1期  出版时间:2003-02-28
    关键字: 陶江 林氏祠堂 义姑 寻根认祖 重建祠堂

    陶江林氏祠堂几经变迁,1997年政府将原祠堂拆建为文化宫的归还我族。而后族亲们热忱献资十余万元进行修缮,恢复了尊宗敬祖、排暝活动,并在98年举行了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纪念义姑逝世689周年活动』。近年来,祠堂虽经修缮但仍是危房,由于原改建『文化宫』的质量和格局无法改变!不能适应海内外族亲回乡寻根认祖和年年排暝、祭祖的要求!却守着说是祠堂,实是危房的文化宫。因此,陶江林氏子孙们呼声日益迫切要求,倡议重建祠堂,成立了『陶江林氏筹建祠堂理事会』展开工作,并得

  • 文章鄉神陳企都公垂裕後昆

    来源期刊:《同安》 第4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祠堂 奉祀 祭祖 两岸 春秋

    博士,亦应在祠堂内悬挂匾额,以示「激励」,经择定于八十二年十一月卅日,同时举行「进主」及「上匾」仪式,陈焕生鄕长因公务关系,不克回鄕,由陈甘霖鄕长携眷率子绳筹专程返里参加盛典。是日官山陈氏宗亲会派员率同全副鼓乐,及由戏班演员扮成之状元及第与状元夫人二对,清晨自内官陈氏祖祠出发,前往马巷街大井巷陈理事故居迎接 企都公暨林孺人「神主」以及陈绳策、陈立恒二位博士匾额,以官山陈字大灯及红缎宫灯各一对为前导,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声不绝,鄕民夹道观看,赞赏之声频起,十时

  • 文章重修广州龙归大南村周氏孖祠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17期  作者:周治中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祠堂 重修 动工典礼 致辞

    位于广州市龙归大南村外貌(周治中提供)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市龙归大南村周氏孖祠堂,于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二日,(农历正月初十)上午十时,举行动工重修翻新典礼。参加典礼的有: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太和镇政府、大南村广安联谊会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龙归地区的南村、南岭、永兴庄、竹仔园、双和庄、猷佛岗、和兴庄等七个乡村(统称大南村)的周氏宗亲和旅居海内外周氏兄弟近二千人。加拿大禺山总公所中文秘书兼温哥华怀安堂、温哥华周爱莲堂秘书周朴文宗长、原

  • 文章常州武進豐北周氏宗祠興工建造敬請旅台周氏同宗惠助共襄盛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6期  出版时间:2009-06-25
    关键字: 周氏祠堂 周振华 捐款 宗族 祖祠

    宗族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全世界中國人的生命源淵。我周氏姓姬爲中華民族子孫之始祖。常州豐北周氏已有六百六十多年歷史,已於二〇〇六年周福元完成豐北周氏宗譜重修及新譜發譜事宜,是周氏宗族在常州武進的新紀元。今者常州武進豐北周氏宗族繼重修族譜之後,篤志敬祖,仍由周福元、周元林、周浩元等發起建造周氏宗祠,已於農曆四月二十二日上樑,工程款需人民幣二百五十萬元,盼我旅台周氏族人爲建造祖宗祖祠之大業,惠助捐贈工程經費,意者請與周振華教授連繫。電話(〇二)二二九六—五八一八。

  • 文章祠堂文化研究会成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0期  出版时间:2007-10-31
    关键字: 祠堂 研究会 文化 常州 民俗

    常州市社科联、民政局审核批准,我市祠堂文化研究会日前成立,成为我市地方文化研究又一支生力军。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建祠堂、修旗谱,是族人的两件大事,具有愼终追远、报本思源、敦宗睦族、凝聚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目前遗存的祠堂建筑为数很少,有一些家在兴修家谱的同时,共同捐资修复祠堂,成为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对祠堂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无锡等城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祠堂文化研究会。新成立的祠堂文化研究会,隶属于市民

  • 文章回憶連城靑年入伍記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入伍 祠堂 地瓜干 木船 冷水

    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故鄕已将近四十个年头了。囘顾民国三十七年春,共党正在北方叛乱之时,我们这羣二十余岁的小伙子,正当年轻力壮,人人有「从戎」之志,也抱有「出外」之心,于是带着高兴而又有离鄕别井、难分难舍之情,应征入伍。民国三十七年农历正月初,首先被征集者有伍焕良、罗光胡、魏子山等人。当时暂驻于城内西门外李家祠堂,陆续经过两三个月,再向各地催征,直至四月初七最后一名林金养报到后,计有一百二十余人。这几个月来,我们被集中在祠堂内,可说一切生活行动皆不自由,因为

  • 文章(譜系類)尋根探源記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懷森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横山老谱 李姓祠堂 横山村 返乡探亲

    村确有我李姓祠堂,幷保有完整的门亭,都是砖墙瓦顶,古庙型,挺壮观的,祠堂早被公占,作为村委会办公室了,据宗亲们说,家谱先祖们芳名原抄在祠堂正壁墙上,按辈列记,公占时宗亲们为了保存祖脉,特请专人抄录成册,此为现存的唯一宗谱,抄录时是否有失误,尤其对我们外移者的家谱是否完整的全抄下来,我很存疑,为此我询问了多数长者,据他们说,现在祠堂正壁墙上,家谱字迹仍在,祇是公占时用白粉涂刷遮盖了如洗去白粉仍可看清,我为了能洗出查个究竟,特去定襄县政府找有关负责人,要求落实政策

  • 文章百侯楊氏樹仁堂重建及修譜盛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百侯杨氏 族谱 祭祀 家族 祠堂

    祖国,祖国,有祖才有国;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可见祖与国,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祠堂者,族人纪念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后人「怀报祖德」,寄托哀思的地方。由于祠堂内奉祀有历代祖先神位,对一个家族来说,不但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而且把它看成一个神圣之地。族谱者,记载宗族源流,繁衍、业绩之史料也。伟人孙中山先生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祠堂与族谱对于一个在千百年中经常迁移的客家人,已成为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