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命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與人爲善」的曹仲植先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5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0-11-15
    关键字: 曹仲植 公益 扶贫 生命线

    有一次曹先生与其夫人行经士林铁路旁,看到一个双足残废的人,手中拿了两个小板凳要穿越平交道,艰难困苦的情形,使他俩油然生起了「不忍人之心」,这是以后他长期捐赠残疾人士轮椅工作的出发点。曹先生一生行善的实蹟,本期鄕讯已有翔实的记述,不再重复,谨就他每一善行的精神层面,撮要探讨。第一,创办「生命线」。生命线协会原名自杀防治中心。自杀,中国人又称为「自寻短见」,或简称为「自寻」。自杀是一个人在自己认为没有路可走的时候,一时想不开痛苦无处可诉而发生的,这种念头既缺

  • 文章曹仲植乡长奔走努力北市生命线协会迁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97期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曹仲植 生命线协会 迁址 服务

    台北市生命线协会为改善工作环境,扩大服务功能,自二月廿八日起正式迁移会所至建国北路二段九十二号九楼,继续台北生命线「千里一线牵,帮助在耳边」的助人服务工作。基于「博爱精神,服务社会,增进人群健全幸福」为宗旨的台北市生命线协会,十八年前诞生于马偕医院,六十八年迁出马偕医院后,赁屋于松江路的五楼窄屋中,默默从事廿四小时全天候的电话协谈服务,帮助心灵受创的人重获生活的勇气。数年来,经该协会历届理事长、所有义工、会员们的努力,加上现任理事长曹仲植辛劳的奔走与

  • 文章一九九五要救救我生命线电话举行开线赠机典礼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9期  作者:曹仲植  出版时间:1998-09-15
    关键字: 生命线电话 台北市 曹仲植 生命线协会 医院

    台北市生命线创始于一九六九年,由北区扶轮社捐赠电话两具与马偕医院共同合作,成立了自杀防治中心「生命线」,为了便利求助者易记,选定了电话号码五一—四二四二谐音为「我要,死了死了」及五一—四三四三「我要,自杀自杀」。于同年的七月一日开线成立后,获得社会的肯定,在其他各县市纷纷创设生命线,故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为了鼓励创设生命线,本人亦再度先后捐赠六具电话。当周清玉女士担任生命线前理事长时,局码由五一改为五一一—四二四二谐音为「无意义,死了死了」及五一一

  • 文章(專論)慶國慶·念台灣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8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5-10-03
    关键字: 郑成功 孙中山 文化资源 民族生命

    祖国怀抱。民国三十八年,政府于惊涛骇浪中来到台湾,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能起死回生,民富国强,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为举世所瞩目,这代表了我们民族生命的凝聚,更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命的活力。历史是民族生命的灵魂民族生命活力的展现,民族文化的发扬与再出发,源远流长,轨迹可循,都靠历史的记载,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及活动,透过历史得以存在延续,没有历史,就没有生命。我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辍,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一向有重视历史的良好文化与优良传统。我国史料之丰富与

  • 文章丧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1期  出版时间:2005-12-10
    关键字: 丧讯 葛惟霆 慈恩园生命纪念馆

    台北市辛亥路三段市立第二殡仪馆至忠厅举行家祭,十一时半起公祭,下午一时移灵火化后即日送往慈恩园生命纪念馆安厝。葛故理事生前鄕亲友好,甚多如讣告不周,请随时电二三〇五二八八五~六本会问讯联络。

  • 文章小小野以笔《寻找台湾生命力》,制成纪录片播映,并将发行录像带,又获79年金马奖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寻找台湾生命力》 金马奖 小野

    由远见杂志社所策划,小野撰稿的纪录片——「寻找台湾生命力」,全长四集,共两百分钟,最近已接洽华视,计划在九月份播出,并将发行录影带及参加海外影展。「寻找台湾生命力」主要在积极探索台湾社会的特性,以求厘淸当前乱象,反思咀嚼以便面对未来,全片将采夹论夹敍方式,对台湾这块土地做重新的检视。有十多年小说创作、编剧、电影策划经验的小野,这次为撰写涵盖政经、文化领域的纪录片内容,感受无比的压力。「寻找台湾生命力」将由导演符昌锋领导的十月工作室负责拍摄,陈扬配乐。另

  • 文章生命线协谈服务创纪录 七四年度超过一万人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7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生命线协会 外遇事件 情感问题 未婚男女

    在同鄕会副会长曹仲植主持下的台北市生命线,民国七十四年全年度的协谈服务个案,已创下该线成立十六年以来的最高服务量纪录——超过一万人次。在这一万余人次的协谈纪录中,以未婚男女的感情事件居首,其中女性求助者比男性求助者多约二㸃五倍。生命线指出:在打电话向生命线求助者当中,同居和离婚的人数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显现若干社会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生命线分析:由于感情问题日渐复杂,如三角恋爱、分手、失恋的情形,常会引起相当严重的问题,急需社会给予关怀、指导。其次便是传统

  • 文章生命线与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4期  作者:曹仲植  出版时间:1994-12-10
    关键字: 曹氏基金会 生命线 医院 义工

    爱心关怀服务人群,是曹氏基金会的宗旨,我一向热衷于社会工作,一九六九年当我担任台北北区扶轮社社会服务主委时,有机会访问马偕医院副院长张锦文社友时,他对我说自杀之后,虽然经过治愈仍然会再自杀。针对这种情形,我们必需成立一个「自杀防治中心」,以杜绝再度发生自杀的行为,但名称中自杀二字不雅,如果仿照一九六三年澳洲雪梨首创的「生命线」又恐怕一般人不懂,因此「自杀防治中心」与「生命线」两名合并使用的意念在大家决定之后,于是由台北北区扶轮社捐赠两具电话与马偕医院合作

  • 文章《鼓浪嶼之波》我日夜唱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3期  作者:吳天球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鼓浪屿之波》 厦门师范学校 郑成功 生命力

    」。作为知名学者的张藜老师非常高兴、非常满意我的理解、处理,同意我对歌词改动的建议。他的谈话内容可归为两点:1、每一首歌曲都要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演唱者有权对歌曲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2、歌词改动的很好,很同意。他甚至讲:歌词一改使《鼓浪屿之波》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谈话非常愉快、圆满,我表示今后就按改动的歌词演唱,张老师欣然同意。我衷心感谢张藜、红曙两位老师为鼓浪屿创作了这首优秀的歌词,感谢钟立民先生为她谱写了这么精彩、动情的旋律,今后我将永远歌唱她—我心中

  • 文章台北市生命线成立十五周年牺牲自己默默助人赢得崇敬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91期  作者:牛慶福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台北市 生命线 周年纪念 义工 救命服务

    当一个人在半夜中痛苦地挣扎于死亡边缘时,或无法突破由挫折所自缚的心茧时,这正是「生命线」十五年来在电话机旁日以继夜等候的时机,随时为这些无语问苍天的失落者提供「一线在耳边,千里一线牵」的救命服务。在七月十一日上午台北市生命线所举行的十五周年纪念会中,理事长曹仲植对生命线所有在电话机旁的义工表达祟高的敬意。他说,生命线的义工,百分之八十五为女性,不论是家庭主妇或职业妇女,都将对家庭的关怀与爱推己及人,延伸到生命线里,向在电话中向她求助的人指引一线生机,其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