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共返回6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访问惠州、河源、汕尾三市归来 惠州同乡会圆满达成民间互动交流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42期  作者:鍾樹人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民间交流 寻根 返乡探亲 旅游 赠品

    游览莲花山的行程,因时间不足而取消,全体合照后道别,约定下回必定专程来访。除了部分回乡祭祖的团员外,取道深圳机场,结束了一周紧凑的行程。与河源市委常委张丽华互赠礼品此次返乡之旅,涵盖大惠州三市,是历年来首次,圆满达成了民间交流的初衷,对于海峡两岸的和平共荣,也算是略尽了同乡会的棉薄之力。最后,要特别向安排此次行程及全程作陪的惠州市台联会古永安秘书长谨致由衷的谢意,也欢迎他们多多来访,促进双方了解,提升互利合作,共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未来。(作者为

  • 文章臺北吳淑貞女士常熟教舞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6期  作者:重翁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吴淑贞 教舞 常熟 舞迷 民间交流

    打球,跳舞是他每天必修之课。早年是一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中年投身于文化事业。东方书场,虞山大戏院等文化企业都是他创办经营的。这次,他得知吴女士来常熟,就和仁可先生洽商,出资、出力促成了这一盛会。这里城市虽小,表演又是那样匆促和短暂,但这毕竟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小插曲。笔者祝愿两岸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频频推进;祝愿两岸和平统一的这一天早日来临。最后,作小诗以记:十月江南锦绣裁,花魂月魄两相偎。公孙舞千金价,只盼贞娘再度来。

  • 文章(交流道)镇海区「民间才艺」团赴台交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3期  作者:方曙浩 出版时间:2013-08-01
    关键字: 镇海区民间才艺团 赴台交流 台湾社区 民间才艺 剪纸

    应高雄市中华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之邀请,五月十一日至五月十八日,由镇海区民间才艺者二十人组成访问团赴台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交流活动。本着拓展视野、增进交流、才艺会友的目标,考察团与高雄市中华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高雄市三民区河堤社区和高雄市鸟松区大华社区发展协会进行了交流访问。◆李绍芳泼墨作画。◆金亚尼在剪纸。大华社区和河堤社区发展协会作为我区招宝山街道的镇台结对社区,已与西门、后大街等社区开展了互访交流活动。而此次的实地考察,更使全团成员了解了台湾社区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民间艺术 秦腔剧团 演出剧目 剧团人员

    秦腔之艺术成就,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至今盛行不衰,将近四亿我国同胞,均以此为唯一休闲活动,影响深远,自不待言,目前在台湾在一些热心同鄕倡导下,每年均有多次精彩演出,且靑少年新人陆续加入,演技日新又新,令人感奋,目前活动情形大致如下:秦腔剧团在陕西同鄕会支持下,为恭祝先总统 蒋公百年诞辰,预定十二月中旬演出剧目有大拜寿中之「打金枝」由王银丽、王莺华、葛德芬、姜玛琍演出,另有「斩秦英」由常中蓉、王银丽、张素琴、周陆麟演出

  • 文章賀秦腔敎練張瑞岐榮獲「薪傳奬」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秦腔 张瑞崎 获奖报道 “薪传奖” 民间艺术

    第一届民族艺术「薪传奖」颁奖典礼,于七十四年十二月廿五日晚七时卅分,在台北巿社敎舘举行,典礼由敎育部长李焕主持,省府主席邱创焕,台北巿长许水德,高雄巿长苏南成,均参加颁奖,参观典礼各界千余人,盛况空前,中华电视台并作实况录影于当晚转播。「薪传奖」系鼓励民间从事民族艺术工作,有特殊贡献的艺人而举办此项隆重颁奖,因系第一次办理意义不同凡响。秦腔剧团总敎练张瑞岐同鄕荣获个人戏剧类「薪传奖」,在大陆地方戏剧获此项颁奖的,另有豫剧敎练张岫云,共计二人,秦腔戏

  • 文章泉州巿泉台民间交流协会傅圆圆团长率团访问福建、闽南、晋江、永春四同乡会设筵招待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1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同乡团聚 泉台民间交流协会 聚餐

    本刊讯)泉州市泉台民间交流协会台湾访问团于八十七年八月四日由团长傅圆圆女士率领一行八人抵达台北,受到邀请单位及福建旅台乡亲的热烈欢迎。该团曾参观新竹科学园区,拜访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法学院,作了极具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亦曾至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参观国宝、台南赤崁楼探访古蹟。并赴日月潭、阿里山及恳丁、阳明山国家公园揽胜。访团访台行程十三天中,最具意义者、系在离台之前,接受福建乡亲之盛大餐会欢迎,所谓胜会不常,使全体团员同感乡情可贵,有宾至如归之感!该团傅

  • 文章萬榮縣西村抬閣藝術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吳拴虎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抬阁艺术 艺术简介 民间活动

    西村前属稷山县,现隶万荣县,在此肥沃的黄土地上,历史悠久,文化基础深厚,为中华文化发祥地区。曾经孕育出锣鼓、花鼓、旱船、秧歌、高跷、龙灯舞狮等民间娱乐艺术,更孕育成神奇罕见的抬阁艺术。西村的抬阁,源远流长,约有七百年的历史。传说上抬阁的孩子能逢凶化吉,一生平安,长命富贵。因为抬阁的演出,在春节、元宵、迎神赛会的时节,一则娱乐,一则敬神,旧时有祈赐平安,求神保佑之意。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西村人,能继承传统艺术,且能大胆创新,使抬阁发展到“高、险、巧

  • 文章川劇公演報告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1期  作者:總幹事范宇平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川剧 公演报告 民间艺术 演出收支 同乡会属

    今天晚上,我们参加大陆地方戏剧公演,复兴我们中华优美的文化,保存我们民族的遗产,民间的艺术,使它绵延不绝,进而发扬光大。诚然也是在与众同乐,但愿我们观赏鄕音,回忆情景,怎么也忘不了我们的家鄕,锦绣的河山。台湾虽然好,但非久居之地,我们坚定意志,终必光复家邦。这次川剧演出,名义上是玉垒业余川剧团,实际上是各个川剧团社联合演出,包括了「大同」,「中兴」,「天龙」等三个新老业余川剧团,以及同鄕会属的川剧玩友联谊社,眞是精英荟萃。由于演员众多,恕不

  • 文章大埔荣称『民族民间艺术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大埔文化 汉乐

    被称为「山中山」的大埔县日前举行了「客风·出水莲——广东汉乐大型音乐会」,广东省文化厅同时授予该县「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大埔是广东汉乐的「娘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汉乐之乡」。汉乐从中原流传至大埔,有「中州古韵」、「客家音乐」等称谓。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大埔最早的县志记载:「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大埔民间汉乐活动一直盛行,汉乐演奏点遍布城乡,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汉乐爱好者们聚集在一个个演奏点中,尽兴演奏弹唱,自娱自乐。可见广东

  • 文章參加同鄉會—三十年的感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浙江月刊 同乡会 民间社团 同乡会月刊

    的。三十年间张行周先生任主编时,我曾参加多次作者会议,我深深的感觉到我浙江同鄕会眞眞做到巧妇也会无米炊。同鄕是民间社团,无固定财源,也无正式编制,全靠各届理事长及同鄕会内工作人员费尽心力向我浙江籍在台的善心人士手中募捐而来维持同鄕会内的开支和每年发放年轻人绩优的奖学金,和在台无依老残救济,终老身后的墓园,这些为善不欲人知的义行、善举、任劳忍怨,默默耕耘、目的是为我浙籍同鄕老有所终,老年有安身之所,年轻者发奋向上,为国、为家培育有用人才,不致流落异鄕,用意深远

共63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