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事业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东籍人士在台湾所办的文化事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鲁籍在台人士 文化事业 销售广告

    一、《山東文獻》季刊在讀者的熱心贊助下,已出版了二十五年,每年四期合訂一册,精裝燙金,供讀者購藏。二、「山東人在台灣叢書」已出版十二册,預計年底前可全部出版完成,共十五册,皆精裝燙金。三、「山東流亡學生叢書」,已出版《山東流亡學校史》、《山東流亡學生研究》二書,《山東流亡學生史》,正籌備分册出版中。四、《民國山東通志》,費時五年,動員兩岸學者三十餘人,將於西元二千年完成,正籌備出版中。五、台北市山同鄉會出版有會刊,中華齊魯文經協會正籌備出版刊物中。

  • 文章鍾鳴鳳捐獎學金、建造祠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鍾聯瑛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钟鸣凤 奖学金捐款 建造祠堂 教育文化事业

    分宜 钟联瑛旅台鄕长钟鸣凤先生,分宜县洋江鄕钟家村人。平日心里想的都是家鄕的教育文化事业。他从一九九一年起,每年给生养他的家鄕—钟家村捐赠人民币贰万肆仟元,奖励本村大学、专科、中专、高中生,至今共捐奖学金拾肆万肆仟元。从去年(一九九六)开始,每年又捐款壹万贰仟元,分别奖励分宜县高考文、理科前三名,以奖励家鄕学生奋发向上。为了使奖学金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一九九五年,钟先生又投资一七〇万元在县城建造了一幢楼房(二十四套)出租,租金全都作奖学金之用。钟先生还捐助

  • 文章心繫桑梓·培育鄉嗣

    来源期刊:《桐盧鄉訊》 第5期  作者:沈國樑 出版时间:1996-02-10
    关键字: 沈德亨 沈嘉会图书馆 文化事业 桐庐县

    与诸晚辈谈话中提及图书典册,为教育人文之学库资料,亦为启迪民智之泉源,故拟为家乡创建一座较具规模之图书馆。一九八五年秋,我有幸去美国探亲,与侨居加州洛杉矶的家父团聚数月。在日常交谈中,他也曾多次询及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表示愿在教育文化事业方面尽些心力。一九九二年冬,旅台堂弟国桢和海外胞妹息烽,秉承家父意愿,分别从台湾、美国来信来电,表达了拟在家乡捐建一座图书馆的构想。我受诸位亲人嘱托,急急赶回桐庐向家乡领导通报了这一信息,受到热情接待。县政协副主席、县委

  • 文章高山水長——吳稚暉公共電視去武進拍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0期  出版时间:2004-08-25
    关键字: 吴稚晖 文化事业基金 电视纪录片 摄制组

    台湾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一行五人于七月二十八日专程从台湾来到武进,拍摄「高山水长—吴稚晖」纪录片。此次台湾公共电视在拍摄「高山水长—吴稚晖」纪录片,其目的就是要弘扬吴稚晖先生崇高的学术美德。摄制组在雪堰鎭拍摄了吴稚晖故居以及雪堰鎭的人文景观,反映雪堰鎭地杰人灵的风貌。随同摄制组一起来到雪堰鎭的还有台湾吴稚晖学术研究中心一行十三人,他们向雪堰鎭文化站捐赠了自己创作的字画作品以及相关文物二十件。

  • 文章非洲模里西斯榮光日報五月創刊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58期  出版时间:1986-04-25
    关键字: 印度洋之珠 华裔青年 文化事业 荣光日报

    波累航讯】非洲地区模里西斯,素有「印度洋之珠」美誉。华侨华裔有四,五万人。我华裔靑年,为适应当地环境就业起见,均就读西校,英、法文并进,对我中华文化,殊为隔膜,非洲区侨选立法委员谢达寿先生和模里西斯资深报人陈捷先生,有鉴于我华裔后辈应有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优美的历史文化,征聘热心文化事业的靑年才俊,创设中、英、法,三种文字的荣光日报,定于七十五年五月六日创刊,除在模里西斯及留尼旺发行外,将遍及整个非洲地区。荣光日报将以崭新的姿态,以全新的电子打字机

  • 文章旅台畫家譚旦冏的九江情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谭旦冏 家乡情怀 艺术创作 生平著作 文化事业

    史工作者,荣彬应努力宣传,弘扬谭老等著名鄕贤的辉煌业绩和勤奋进取精神,为九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才能无愧于谭老的遗教。后我多次按台北、高雄地址给谭昱、廖兰琳先生女士去信,均无回音。盼读者转吿他们,与江西省九江县政协胡荣彬恢复联系,共商宣传、纪念、弘扬谭旦冏先生著作精神。

  • 文章影界耆老羅學濂 享壽百年滿桃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2000-09-30
    关键字: 罗学廉逝世 人物生平 电影文化事业 追思悼文

    我國電影界耆老羅學濂先生於今二〇〇〇(庚辰)年四月二十二日仙逝,享年一百歲,嗚呼痛哉!電影圈內又少一人。羅氏生於西元一九〇二年,廣東省順德縣人,自一九二八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後,歷任中央通訊社編輯、中央秘書處、檔案整理處主任、外交部總務司編管科科長、中央組織部設計委員等職。一九三四年奉派赴歐洲考察社教工作經年,返國後任司法院法官訓練所總務主任。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前夕,奉派任中央宣傳部電影事業處處長,日後更改為電影戲劇處及藝術宣傳處,並兼中央電影場場長,曾派...

  • 文章故鄉籌建民俗博物館及相關企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古海州民俗文化事业 民俗博物馆 项目计划

    海州民俗志」作者刘兆元先生,近与返鄕探亲孙理事长广超,面谈其开发古海州民俗文化事业计划,希望转介旅台同鄕参加投资合作。首先拟在连云港市创建民俗博物馆,以保存、弘扬鄕土优秀文化传统,并从事相关的多种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该市民俗学会的组织力量,不难逐步实现。其计划项目总投资预算美钞二百余万元,分期投入,希望旅台同鄕首期投资十万美元,次年即有效益云。此间有意振兴故鄕文化事业及商贸兴趣者,可与刘先生接洽参与。

  • 文章(嶺南人物)林來榮先生泰華僑社的中流砥柱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3期  作者:丁東 出版时间:1982-04-25
    关键字: 林来荣 人物事略 泰国华侨社 岭南人物 文化事业

    建交后泰华侨社在共特的渗透操纵部份向中共一面倒,意志不坚的侨领投机变节,丑态百出,林来荣氏忠贞爱国,立场坚定,他曾连任泰国中华会馆理事长,中华会馆乃国父孙中山先生八十年前所手创,在国民革命历程中均竭力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贡献卓著,并维护自由民主,伸张正义,为复兴中华文化,促进中泰友好而努力,因此是自由正义的象征,反共爱国侨胞的精神堡垒,林氏卸任理事长后,仍为永远名誉理事长。林氏又致力文化事业,他担任泰华唯一反共报纸的世界日报董事长十多年,并曾一度担任「中立

  • 文章嘉新水泥公司捐款一千萬元設置文化基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期  出版时间:1963-08-01
    关键字: 嘉新水泥公司 文化基金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 教育文化事业

    嘉新水泥公司为奖励寒优秀学生,发扬学术文化,特捐款新台币一千万元,设立「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将以孳息收入,兴办若干敎育文化事业。该会于六月九日中午在陆军联谊社召开第一次董事会,由董事长王云五主持,出席董事有罗家伦、杨亮功、胡健中、陈庆瑜、辜振甫、曹俊、张敏钰、翁明昌、及执行祕书詹世骝。该会为一独立财团法人,会址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嘉新水泥公司内,即日申请主管官署许可设立,并办理财团法人登记。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长张敏钰在会中说:该公司自创立以来,努力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