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实验剧团 戏曲演变

    秦腔戏剧,源达流长,为大家公认是我国最古老,而年代最久远的民间艺术,相传始于商周,盛行于秦汉,到唐明皇黎园子弟发展到高峰,今天戏剧界所祭拜之祖师爷唐明皇与西秦王爷,即因此而来,秦腔实际盛行是在淸朝,因为淸王朝提倡戏曲,宫中经常演唱,各地方之戏曲均至京城演出,一时人才辈出,因秦腔戏曲高昂激起,振奋人心,加之文武场乐器完整,另有梆子助节拍,听起来悦耳,各地方戏均仿设,所以发展有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因形形色色所以又名叫乱弹,所以说各省地方戏曲

  • 文章多角度探討甘肅京劇「夏王悲歌」之創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貢敏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国光剧团 甘肃京剧 《夏王悲歌》 戏曲研讨会 戏曲现代化

    在为期三天的「两岸传统戏曲现代化硏讨会上」,关于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的种种辉煌纪录,是与会者最感兴味的话题。它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戏?眞的那样好看吗?得了许多奖,是否实至名归?创新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样板戏……终于,在五月九日国家的首演当晩,观众以热烈掌声,证实了「夏王悲歌」是一出令人震撼、警喜的好戏。它有创意、有格调、视听之美以外,尚有广阔的思索空间;是编、导、演,及舞台工作,综合呈现的高艺术质量的戏剧作品。尤其重要的,它绝对是中国京剧。虽然教人耳目俱新

  • 文章欣賞馬靜亭演秦腔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秦腔演出 中国戏曲 传统文化 剧艺学校 地方戏曲师资

    十二月十八日,两栖的名坤票马静亭女士,演秦腔的「藏舟」于国军文艺中心,唱做俱佳,为戏剧界留下辉煌的一页,顾曲之余,联想到这发祥最早的中国戏曲。据说:秦腔始于秦始皇时代,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高渐离的击筑高歌,都是秦腔的滥觞。又有传说谓秦腔来自西琴,而止于秦,故曰秦腔。这许多的记载,是否可信?因为我国自有戏剧以来,迄乏有系统的纪录,复鲜佐证,前贤的残篇断牍,难于整理分析,但是,不论怎么说,秦腔发祥早于其他,可以相信的,因为国剧的一部分出于汉调,汉调

  • 文章鄭州:全國最好的曲藝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陳煒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曲艺宫 民族文化 演出 观众 戏曲

    九月八日這天,是値得河南民族文化曲藝宮紀念的日子。從這天始,它的名字又一次走出鄭州,走出河南,遠播世界。因爲這天晩上,有一三〇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來到這裡,幷觀看了演出。他們是曲藝宮今年八月被河南省旅遊局定爲旅遊景點之後接待的第一批客人。這是一批不尋常的客人。他們中許多人的頭髮已經花白,步履已經蹣跚。他們從廣東,從香港、台灣,從日本、泰國、新加坡,從世界各地,不遠萬里來到中原,是爲了了卻一樁心願「尋根」。他們是黃河流淢漢民族的後裔。一六〇〇年前,他們的...

  • 文章績談川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1期  作者:李壽昌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川剧 台湾 国立艺术馆 戏曲文化 同乡会

    年的第四次大陆地方戏观摩演出,就是由国立艺术舘擧办的,我川剧当然每年都参加演出,以免落其他省份剧团之后,但每次演出政府补助的费用都不够,只好向鄕长们募捐,或先演一场卖票戏来弥补,演过以后就无人管了,所以说为应付而已,因此始终没有朝发扬的方向去迈进,但眞正热忱在为我川剧文艺尽力的鄕友们,如编整剧本的,敎导唱腔的,排练身段的,文武场拉胡琴的打锣鼓的,办事务募捐款跑腿的,这些人出钱出力任劳任怨的来搞,无非想把我四川的戏曲文化发扬流传下去,这些人都想有一个组织健全,又是

  • 文章復興幼苗程化英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陳定公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复兴戏剧学校 戏曲教育 戏剧文化

    這是本社程社長海波的千金程化英,於某年在台北首次登台,演出「小放牛」,雛鳳清音,博得滿堂彩,獲得了成功。書畫大師也是劇評家陳定公,特為文讚揚。如今時過境遷,仍不失歷史意義,特此刊出。——編者誌

  • 文章你方唱罷我登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40期  作者:史鶴幸 出版时间:2014-03-10
    关键字: 宁波 甬剧 演出 戏曲 乡情 民间文艺

    ◆《天要落雨娘要嫁》,李锡年饰杜宗书。友人邀约观摩「宁波市第二届甬剧业余剧团优秀剧码展演」,堪称那是一个宁波业余甬剧团竞相登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集结号,共有十七支业余剧团在逸夫剧院或集士港广德湖剧院演出。笔者欣然赴甬,那是因为甬剧百来年所沉淀下来的乡音乡韵的程式之美,令笔者心头抹不去的情结,而心驰神往、魂牵梦萦。据传,古代中国设有「采风」,每年春天摇著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歌谣、戏曲。因为,民间文艺本是一种「兴观群怨」的产物,而生存土壤的民间正是一切

  • 文章編後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2期  出版时间:2011-11-10
    关键字: 戏曲推广 城市大学 理工大学 香港 校内剧场

    十月底的时候在香港参观了上海戏校赴港的表演活动,分别是由城市大学及理工大学两所大学主办的戏曲推广。香港城市大学的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以来,在主任郑培凯教授的主持下,长期持续办理传统戏曲的表演活动。过去我们经常自豪台湾在传统文化传承及推广上的成果,甚至有些人会嘲讽香港是没有文化的城市,香港人只有经济活动,但好像是错了。这次在香港,个人看到香港的大学及成功的企业家在文化上的努力及付出。以城市大学的中国文化中心而言,几乎每周都有三场以上的文化讲座及表演,邀请

  • 文章漢樂漢劇宗師管石鑾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管國鄉 肖紹彬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管石銮 汉剧 剧院 音乐唱腔设计 戏曲学校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多次荣获省市音乐奖,如一九八三年《花灯案》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齐王求将》、《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已拍成戏曲电影。在汉剧、汉乐界他享有音乐、作曲大师之称誉,其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一九六〇年后,他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汕头戏曲学校、梅县地区戏曲学校任教,编写有头弦、提胡、哨呐、皮簧板腔等教材十多本。并参加集体编著和合作编著《广东汉剧志》、《广本汉剧唱腔音乐》、《广东汉剧二簧唱腔》、《广东汉剧昆曲唱腔选辑》等均已

  • 文章二〇一三臺北浙江文化節「南戲印記」——戲曲折子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文化节 南戏 南戏印记 戏曲 折子戏 温州

    家园〉的印记,一种道统戏曲艺术的凝视。四、演出构架:本场演出将适用于在外文化交流场合,让观众了解温州戏曲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示具有温州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折子戏为基础,以曲艺鼓词与布袋戏进行串场,以回应南戏的重要特点之一付末开场与捡场人运用。在演出前后,加入温州民歌《叮叮当》与《对鸟》、《中华瓯韵》等地域文化元素,使得演出多元化立体化,提升观赏性。五、节目组成:1.串场:鼓词(陈小宝)、木偶作秀(卓晓军)。2.民歌对唱《对鸟》、《叮叮当》(施丽君、朱聪聪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