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族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北老客家的滄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廖守義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客家族 廖氏 开垦

    廣東潮洲府(現梅州市)大埔縣坪顏鄉長教村廖氏順勉公,西元一六五七年生,以二十六歲年齡結婚,偕何氏媽自淡水河、新店溪直到台北市水道水源地小觀音山麓公館凝灰岩層的新店溪東岸石壁潭上陸。上岸進入蟾蜍山麓挖仔內萬盛庄公館街,成為文山地區早期進入的台北老客家。滄海桑田,廖氏宗族在萬盛街、舟山路、下內埔等地奠基,成家立業,生於斯,長於斯,已歷十二世,三百一十多年,子孫繁衍,生生不息。筆者屬第十世,一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八月一日入學下內埔大安國民學校後,學籍表填寫祖籍「福...

  • 文章傅氏宗祠重建竣工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傅志偉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傅氏家族 宗祠重建 家族历史 兴建过程 组织经费

    新建 傅志偉傅氏一脈,起源於商代,傳說(註:同悅yueㄩㄝ)公受商高宗武丁封賜傅地而開基業。經秦、漢、唐、宋、元、明、清而至於今,凡三千兩百四十餘載,族支繁衍,四方遷徙,據考證全國五千六百餘姓氏中,我傅氏人口名列第三十六位,且歷代公侯將相賢士名人輩出,堪稱名門望族。傅 說公,正是我後世傅姓族裔的始祖。洪橋氏系,源出一世祖堯兪公之三子宣公,自魯至贛,宦遊落籍,傳三十七代,共九百四十九載。其中由洪橋播衍新建縣,有三十一代,亦七百六十七載,繁二十餘村,人丁興旺,子...

  • 文章春風澹蕩樂漁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渔民 高氏家族 大埔县 救死扶伤

    在大埔县三河大桥的韩江东畔,有一座崭新的平房式两层楼房。这里居住着五户高氏渔民,故人称之「渔民新村」。笔者专程走访了主人高芝刚兄弟,他们叙述了高氏家族今昔。漂泊江河 汇水落籍高氏渔民的祖先,原世居今揭西县京溪园的塘子唇,世代以捕鱼为业。祖父高安岸,共生三个儿子:板能招、次能貌、三能笃。为了一家老小生活,安岸终年累月混迹江河,争取多捕鱼赡养全家。其时劣绅渔霸横行,苛捐杂税肆虐,因家贫孩子无钱读书,能招居长只读了一年私垫后,就一直随父亲在龙江河上捕鱼

  • 文章百侯楊氏樹仁堂重建及修譜盛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百侯杨氏 族谱 祭祀 家族 祠堂

    祖国,祖国,有祖才有国;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可见祖与国,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祠堂者,族人纪念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后人「怀报祖德」,寄托哀思的地方。由于祠堂内奉祀有历代祖先神位,对一个家族来说,不但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而且把它看成一个神圣之地。族谱者,记载宗族源流,繁衍、业绩之史料也。伟人孙中山先生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祠堂与族谱对于一个在千百年中经常迁移的客家人,已成为

  • 文章百侯《楊氏族譜》補遺及楊氏外遷歷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百侯 杨氏族谱 补遗 外迁历史 家族

    最近出版的百侯《楊氏族譜》,由於資料缺失,對於開基祖尚有一些遺漏,現根據《潮汕楊姓》一書中的有關資料予以用補闕遺;且與中國楊氏族譜連接。同時也簡單介紹百侯楊氏外遷的歷史。據有關資料記載,周成王之弟叔虞有二子,次子杼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一〇六二年)封楊侯,封地在今山西洪洞縣東南范村東。楊氏之受姓即源於此。杼也就成為中國楊姓之一世祖。百侯楊姓在中國楊姓中屬思聰公系,是楊姓六十九世楊文隆的後裔,其傳接關係是:楊文隆第三子名廷茂(七十世),字德盛,任德慶州學正。...

  • 文章「封塵歲月」寫作背景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8期  作者:戴仁軒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写作背景 家族回忆录 许锦珠 宁波同乡

    许锦珠阿姨祖籍宁波,后落户上海,现居浦东新区。许阿姨九岁进入工厂当女工,从此自食其力,进而帮忙家计;后因做事态度认真、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工作经验丰富等因素,日益受到厂方重用。没受过正式教育的许阿姨,她在退休后兴起写家族回忆录的念头,但她识得字却无法书写,所以回忆录由其口述,经姨丈笔录成文字,再交给孙辈打成电脑档。回忆录内容写到一九四九年这里时,姨丈健康出了状况,写作因此无法继续。许阿姨的姐夫乃先父故交,因为这层关系,近些年为了解世怕生平,而与阿姨时有

  • 文章清明掃墓記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高道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扫墓 返乡探亲 家族世系 祖坟

    作者近影今年四月十八日向荣兄年逾八十高龄,率领女婿王仁义同家族六代人:孟、与、仲、季、景、时等六辈、义发(孟)及子与琢,银杰(仲)及孙子儿童,若峰(仲)及子国胜,道义(仲)和平(季)及子峰、少平(景)龙飞(景),林峰(时)等十三人,乘专车前往祖坟扫墓。据宗谱记载、渤海高氏一世祖汝砺公、于明代永乐十一年迁安庆、赐葬茅岭山,妣何氏孺人合葬。其子五人:仁、善、安、和、敬。永敬公我西族之二世祖,妣郑氏公妣合葬茅岭山,还有四世祖佶公妣张氏合葬,五世祖宗文公妣合冢

  • 文章沭陽吳氏呈獻「泰伯墓」歸宗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吳誦清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江苏沭阳 吴氏家族 泰伯墓 归宗碑

    吳氏始祖「泰伯墓」,位於無錫梅里之鴻山,方志記載,頗爲壯觀,因兵燹而年久失修,至明朝弘治間,縣令姜文魁重建碑亭,歷經天啓及淸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陸續整建,極具規模;海峽兩岸開放文化交流,世界各地宗親尋根,絡繹於途,海內外吳氏後裔呈獻歸宗碑,以示崇敬,茲抄錄沭陽吳氏碑文如後:始祖泰伯 偕弟仲雍 襲位三讓 仰體親衷 遠走荆蠻 立國開宗 聖云至德 著我家聲 季札遜國 封於延陵 掛劍贈徐 信義尤崇 孝悌爲本 事親畢恭 鄱陽遷歙 曰少微公 仕唐御史 蕃衍皖中 傳廿七世 明徙沭...

  • 文章家族唁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5期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家族唁电 张文耀 悼文 家乡 小辈

    驚悉文耀阿哥鶴駕仙逝,不勝悲切。文耀阿哥一生正直,光明磊落,熱愛家鄕,特別對加強兩岸同鄕的聯繫,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是我們各、弟妹、子戚的榜樣。文耀阿哥的仙逝,使我們痛失了一位尊敬的兄長,特發唁電,沉痛悼唁文耀阿哥,並希望琴姐和定敏等順變節哀,保重身體,文耀阿哥在天之靈一定能保佑我們吉慶平安。大陸各、弟妹率全體小輩叩拜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張文耀鄕長謝世德,其家鄕兄弟親戚第一時間就得知噩耗非常悲傷,即傳眞唁電,表示拜輓之意。常州台灣事務辦公室耿敖春處長...

  • 文章福建人開發臺灣紀略(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台湾开发 家族介绍 商业金融

    屯墾補誌臺灣之開墾,有屯墾與移殖兩種,鄭延平王率師復臺,令所部擇地屯墾,此其一,他省人民浮海來臺,從事拓殖,此又其一也。上文曾紀民間移殖先輩十餘人,而對鄭部屯墾,僅載莊名地址,其中有姓名者三人,只陳永華有傳略,至林杞、(或作林圯),林鳳兩人,均未紀其事蹟。按林杞以拓荒而爲番所殺,林鳳旣屯墾而戰死沙場,各有可歌可泣之史實,不應令其湮沒不彰!吾閩鄕賢沈葆楨視師東來,奏建延平王祠於臺南,以明季諸臣一百十四人從祀,林杞、林鳳竟未列祀典,殆爲一時疏忽。幸連橫著臺灣...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