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公演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情報導)郝貽凡女士應邀來台琵琶獻藝造詣不凡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6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同乡餐会 琵琶独奏会 台湾公演 采风乐坊

    元先生代送郝女士。同鄕孙建民先生赠送郝女士中型收录音机一台。随即由郝女士致词答谢,陪同郝女士之采风乐坊代表人某小姐代表黄正铭团长报吿邀请郝女士来台演奏情形后,即开始用餐。(编者采记并剪辑媒体报导)二、媒体报导三则记者 邱婷/报导·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台湾国乐界已陆陆续续观摩不少琵琶好手展艺,但在一片竞奏新声的潮流中,一些大陆演奏家多舍传统而就创新,以致他们的音乐中,多缺少了一股深沈且耐人寻味的特质;如果本地乐界有心聆听道地、厚实的琵琶音乐,那千万别

  • 文章大陆五大昆剧团来台公演记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1期  作者:樹泉 出版时间:1998-01-10
    关键字: 中国大陆 五大昆剧团 台湾公演

    一九六九年由徐炎之、张春芗敎授主持成立传授以后,台湾大学生开始了学习昆曲的兴趣,及一九九二年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于文建会支持下已开办了四届昆曲硏究班,培养了昆剧的人才超过三百多人,且上昆、浙昆皆曾先后来台献演,亦增加许多喜爱昆剧的观众,故此次昆剧的盛大演出,为了观摩取法,受过昆剧敎育的人士就特别不肯交臂失之而拥入剧场了。君不见当代旅美文学家白先勇热心创导昆剧,专程由美来台,就特别关注此次中国五大昆剧团来台的公演。可惜宣传推销未深入积极,仍多爱好昆曲者无法躬逢其盛

  • 文章到處都有廣東人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75期  出版时间:1996-07-30
    关键字: 学者观点 同乡动态 台湾公演 广东粤剧院 广东

    同样被誉为大陆地方戏剧改革的『龙头』。「所以,我们此次来台湾演出,是以为广东人争气、争面子的心态而来,绝不令乡亲们丢架」。就所了解,广东粤剧院第一团此次应红棉粤剧团之邀来台作交流公演,纯属「无给职」的。事实上,既然是交流、是为了扬广东之「威」,且艺术无价,又焉能以世俗之为而为之。袁院长所提及的「广东为中国(大陆)改革之龙头」,撇开意识形态的框框,就事论事看百年来中国史,从不同角度观之,广东总是走在前头,广东人总是「独具慧眼」,但广东人却总是屈人之下,而无怨无

  • 文章钟荣率子弟兵九月来台公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钟荣 江苏京剧学院 人物介绍 台湾公演

    相赠,让初次来到宝岛的他们倍感温馨。现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的钟荣女士,经敲定将于九月八日再次来台公演,特先写信将此一讯息告知辛鄕长,并嘱咐他届时不要回故鄕—连云港,尽可能留在台湾,以便与她见面。一九四一年出生北平梨园世家的钟荣,十岁时即考入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学校。毕业后进入南京市青年京剧团,成为该团正式团员,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师从程派靳艳秋,专攻青衣,并在多位名家从旁协助指导下,历经无数艰苦磨练,终能成为程派出类拔萃的传人。二〇〇一年退休的她

  • 文章迎粵劇團來台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74期  作者:譚中俠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海峡两岸 粤剧团 台湾公演 人物贺词

    廣東大戲來寶島,文唱武打劍氣雄。喚起國魂強不息,才藝魅力道無窮。兩岸交流享盛名,江湖俠義遍瀛東。斗酒飛觴拍案絕,鄉親欣賞樂融融。

  • 文章庆祝安阳豫剧团莅台公演成功欢宴盛会纪实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安阳豫剧团 台湾公演 文武场 乡亲联谊 演员阵容

    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各界人士都全神贯注于选情发展,对本次演出不无影响。但以平均卖票情形达八成以上,已属难得。四、交流经验,切磋剧艺本次安阳豫剧团来台公演,除了各地河南鄕亲们一饱耳福,热烈捧场之外,观众之中也发现有中青代人甚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当归因于豫刻唱腔道白的改良,使观众容易懂;加之剧情感人,不少观众跟着舞台上的剧情发展而暗掉眼泪,这就达到了戏剧的效果。中国戏剧艺术所表现的就是「忠孝节义」,这正是今日台湾社会在高度工业化之后,而感到所缺乏的;如果能

  • 文章广东粤剧院第一团来台公演演技精湛掌声雷动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74期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广东粤剧院 台湾公演 戏曲介绍 人物剧照 同乡动态

    本刊讯】首度来台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及宣慰在台广东乡亲的广东粤剧院第一团,六月廿四、廿五、廿六、廿七日共四晚在台北市中华路文艺中心隆重公演,由于演技精湛、唱韵绝佳、感情溶入、高度默契、曲乐动人,观赏者无不报以激赏的阵阵热切掌声,「第一团就是第一团」。这次第一团公演的四出名剧分别为:廿四日晚「宝莲灯」、廿五日晚「伦文叙传奇」、廿六日晚「白蛇传」、廿七日晚「碧海狂僧」;演员阵容计有文武全才丁凡(百花奖得主、第一团团长)、美艳花旦麦玉清、谐趣丑生麦维佳、金嗓

  • 文章曲終情不散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90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1998-11-01
    关键字: 湛江小孔雀粤剧团 《双枪陆文龙》 《情侠闹璇宫》 台湾公演

    入境不易,能来一次就是荣誉,何况乡亲们的掌声如此热烈,于愿已足,物质待遇就不必计较了。这种情怀足以证明:他们是绝不庸俗的「文化人」。台湾的广东乡亲过去是孤陋寡闻,不了解湛江粤剧团的情况,其实他们在省港澳和东南亚,早已打响了知名度,经常应邀前往公演。何小波和张华到了新加坡,是粤籍华侨心目中的大老倌呢!今年的下半年,他们将有美国之行,肯定也能大放异彩,「打」下更远的码头。二十六日晚间,我准备了四十五包台湾土产,到剧团下榻的广东会馆和乡亲们惜别。我送给孔团长

  • 文章(我的台湾经验)美好的旅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0期  作者:梁偉平 出版时间:2010-11-10
    关键字: 上海淮剧团 台湾公演 第一大饭店 光复淮剧团 台湾风味小吃

    过去两年陆续有好多剧团朋友到台湾演出,回来后谈到台湾行,多有赞美。在大家分享美好经验的时候,我也总忍不住说说我们十三年前的往事。没错,很难想像好似冷门的淮剧,却是很早就被邀请到台湾演出。这样的荣耀,虽然事隔十三年却仍然如在眼前,在台湾的短短十天,是令人影响深刻的。当然,现在回想我们当年行程的曲折比照现在直航的便捷,真是如天壤之别。但交流过程的真情大家可是始终如一。上海到台北走了一整天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这是淮剧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上海淮剧团《金龙与

  • 文章两岸乡亲宝岛会,胞爱情感诉不尽 广东粤剧院第一团艺人来台公演 亲访本会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75期  出版时间:1996-07-30
    关键字: 广东省粤剧院 台湾公演 海峡两岸 人物合影 同乡动态

    本刊讯】广东省粤剧院第一团六月底应邀来台进行交流演出,于公演前的六月廿四日上午十时,由院长袁润澄、团长丁凡率全体团员到本会拜访,曾理事长广顺暨常务理事李瀚源、李立贤、叶俊臣等亲自迎迓,在本会二楼大厅以茶点招待,两岸乡亲相聚欢叙,乡情洋溢。曾理事长在致欢迎词时强调,由于政治的因素,两岸同胞分隔了四十多年,但却分隔不了两岸广东乡亲的乡谊感情;虽然我们身在台湾,但对广东家乡及乡亲一直很关切。曾理事长理事长指出,自从两岸彼此开放以来,两岸人民之来往非常密切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