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剧目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演出剧目本事及演员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豫剧公演特刊  作者:王倍仲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剧目简介 剧照 角色演员表

    楊金花 五月廿二日演出劇情簡介宋朝元帥楊宗保,率子文廣,鎭守三關,西羌王哈圖,興兵來犯,宗保不敵,差人囘朝求救,宋王傳旨,比武奪印,狄靑私心甚重,欲將帥印交長子狄龍,幸宗保女兒金花,女扮男裝,改名宋朝臣,將狄家父子擊敗奪得帥印,忽憶起無老祖母(余太君)之令,心中大急,遂私囘楊府,適有丞相包拯天官寇準,遍尋元帥不着,乃至楊府査詢,始知宋朝臣就是金花改扮,太君因金花年幼難當重任,包公自願押粮,寇準一旁鼓動唇舌,太君雄心大起,命金花掛帥,復至敎場餞行,告以安邦...

  • 文章福建省實驗閩劇團歷史與進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6期  出版时间:1995-10-20
    关键字: 唱腔 剧目 闽剧 实验闽剧团 发展历史

    之高,影响面之大尙属少见,使闽剧不但在国内,在海外更负盛名,已成为海内外观众喜爱的剧种了。闽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福建闽海一带,产生于明朝末年,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等二十多个市、县,近数十年流入台湾、南洋各地。其唱腔有《逗腔》、《江湖》、《扬歌》、《小调》四大类剧团长期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实验艺术道路。成为广大观众公认的优秀传统剧目代表有《梅玉配》、《曲判记》、《花烛之夜》、《贻顺哥烛蒂》等,集典雅清新,幽默风趣的特点,唱、做、念、打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民间艺术 秦腔剧团 演出剧目 剧团人员

    秦腔之艺术成就,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至今盛行不衰,将近四亿我国同胞,均以此为唯一休闲活动,影响深远,自不待言,目前在台湾在一些热心同鄕倡导下,每年均有多次精彩演出,且靑少年新人陆续加入,演技日新又新,令人感奋,目前活动情形大致如下:秦腔剧团在陕西同鄕会支持下,为恭祝先总统 蒋公百年诞辰,预定十二月中旬演出剧目有大拜寿中之「打金枝」由王银丽、王莺华、葛德芬、姜玛琍演出,另有「斩秦英」由常中蓉、王银丽、张素琴、周陆麟演出

  • 文章王海玲隻手擎天豫劇場生氣蓬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演员 传统剧目 豫剧演出

    海軍陸戰隊豫劇隊的演出票房好過國劇隊,尤其前、昨兩晚兩場「王月英」都接近全滿,觀衆反應熱烈,豫劇劇場又恢復蓬勃生氣。豫劇隊演員有限,地處偏遠,每隔三數月來台北定期公演,幾乎都賣王海玲一個卡司,七天戲碼由她單挑主演六天,但票房始終不輸台北陣容堅強的國劇隊。尤其前、昨兩晚,豫劇隊再度貼演廣受歡迎的「王月英棒打程咬金」、「王月英閙殿」,俚俗率眞的角色個性、粗獷逗趣的鄕俚台詞,不斷獲得滿堂彩,充分表達了地方戲曲強烈鮮明的生命力。豫劇觀衆也從過去的河南老鄕,拓展到...

  • 文章錦繡曲藝團公演鄕親捧場大爆滿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6期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锦绣曲艺团 联欢活动 演出剧目

    本刊讯】锦绣粤剧曲艺团于三月二十日下午一时半,假台北市国军文艺中心举行演出联欢活动,获得近千鄕亲光临捧场,全场爆满。演出剧目有「三娘汲水」、「隋宫菱花梦」、「落霞孤鹜」「万恶淫为首」等拆子戏,演唱名曲有「香矢」、「狄青闯三关」、「凤阁恩仇」、「对花鞋」、「越国骊歌」、「艳曲醉周郎」等。是日全体团员落力演唱,梁中英教授的七十高龄首次登台演出,精神可嘉,她唱做中规中矩,甚获好评:朱伟彬团长的「万恶淫为首」由台上唱到台下,获得在场纷解囊牙助,募得新台币参

  • 文章紅棉粤劇團下月在國家戲劇院隆重演出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94期  出版时间:1989-06-25
    关键字: 红棉粤剧团 国家戏剧院 演出剧目

    【台北訊】自去年「紅棉劇團」首次榮獲國家劇院上演後當局認定粵劇頗具潛力,富有突破創新,而力求進步之戲劇,應加輔導,配合國家文宣政策,推行社敎,提高劇藝,因而再請「紅棉」關團長子龍擬具計劃,重新送審後經數十位學者專家評審,終獲通過並定於七月十五、十六日按照送呈關子龍新編漢代愛國歷史,四大美人王昭君由「入宮」、「琵琶動漢皇」、「出塞」的故事,改名爲「明妃曲」的劇本,隆重公演,一連兩晚,刻已從香港聘請「天星巨星」有灣江之鶯女派傳人之稱鄭幗寳及巨星馬竄紅揚名海外...

  • 文章連續8個半小時演出堪稱空前絕後 錦繡周年慶 好戲連台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81期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锦绣曲艺团 周年纪念 剧目 演出者 折子戏

    剧目与演出者如次:折子戏部分「雷峰塔会母」朱伟彬 沙菲 曾醒辉 莫瑞群「白龙关」邝少真 沙菲「六月雪之大审」姚家强 谢杏「三娘汲水」梁中英「万恶淫为首之乞食」朱伟彬演唱部份「十绣香囊」刘强 周月明(泰)「文姬归汉」刘强 林玉琼「紫钗记之拾钗」棠玉笙(港) 林玉琼(港)「凤阁恩仇未了情」关聪(港) 杨咏仪「望江楼饯别」 张金培(英) 杨玉清(港)「洛水梦会」 骆少娟(港) 赖月霞(港)「花田错会」施亦珍 廖家平(丹)「狄青夜闯三关

  • 文章寄語鄉親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6期  作者:林瑛 出版时间:1995-10-20
    关键字: 剧目 文化交流 闽剧 演员阵容 海峡两岸

    来连续不断地反复排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增强精品意识,光大闽剧的信念,一方面继承实验剧团优秀的传统剧目加以现代审美趣味的再创造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年青演员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强调唱功,让闽剧唱腔韵味更加浓郁,使闽剧艺术后继有人,一代强过一代,永不褪色;音乐、舞美达到既有传统特色又有崭新面貌;名老演员宝刀不老,雄心不已,年青演员生龙活虎,干劲冲天!这次来台的剧目力求多样化,文武兼备,悲喜齐全,集老、中、青演员于一台。有本团创作经过多年艺术实践成为保留的优秀剧目,如《曲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