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0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嘉應義山在香港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何貫虹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旅港嘉应人 公墓 祭祀传统

    会,因拥有自己义山的关系,对外则在港的侨社地位无形提高,(因港九许多历史悠久的社团,有自己义山者极不多得),对内则会员福利及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无比的向心力,预见会务兴隆,与时俱长,当可计日而待。㈣庞大的祭祀阵容由于义山的管理及组织,均极完善,且每年号召会众,擧行春秋二祭,此种领导正确的推动力量,一方面固可促使同鄕人士,愼终追远,不致有数典忘祖之憾,另方面则提倡孝道,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启发我客属同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秉着先贤「忠孝节义」的遗训,作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續)——秦腔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戏剧 演出排练 蝴蝶杯 剧本

    目前秦腔在衆多熱心同鄕推動下,每年均有幾場演出,能在經費不足、又無專人負責情形下,使秦腔藝術,繼續發揚,工作人員精神,令人感動,最近台北之秦腔劇團,利用假日排練劇目有,「趕坡」由常中蓉、王鶯華,分别飾演王寶釧、薛平貴。另有「殺狗勸妻」由井玉玲、姜瑪琍、張素琴擔任演出,「拾玉鐲」由葛德芬、夏文欣、周陸麟飾演、張瑞岐、石德印演「殺驛」,預定在七十五年元月在國立藝術館演出,秦腔劇團,演員陣容最強,工作人員最熱心,屆時將會有精彩的演出,盛況可期,凡我西北同鄕,及...

  • 文章維護國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3期  作者:陳芳芳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京剧 李宝春 京剧传承 传统戏剧

    京剧在北京叫京剧,我们叫国剧。国家之文化资产,其具有相当之深厚文化内涵,凡提及传统戏曲,绝不会漏掉京剧,不过在时空环境的改变,电子科技的发达,产品日新月异的推出,在这局面之下,现代人都追求声光刺激享受远远大于文化的心灵享受,也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的阻隔。「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使喜爱国剧的我,面对这传统艺术表演,也常常不免与台上台下的同好,及看热闹的观众同声一叹,大有时不我与的感受。京剧在现代也就成了老年人的心灵安慰,大约在茶余饭后听上一段京剧

  • 文章豫剧在保持传统中更美化传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1-03-25
    关键字: 豫剧 美化传统 豫剧队

    国军文艺活动中心自三月十日晚起上演豫剧,由海军陆战队豫剧队演出,为期一周。如果说,豫剧队想要与各国剧队一争短长,也许有人认为是「言重」了,但这一档豫剧的选戏,却选了好几出在国剧中也同样有的戏码,当然有使观众们作个比较的信心。十日的花木兰,同样是要由旦角反串小生,并有开打场面,唱作具重。十一日的莲花庵,是豫剧中传统的招牌戏之一。据说当年好些老太太们,就在台下同洒同情泪。十二日的洛阳桥,是以元朝末年为背景,描述一位民族义士的恋情。十三日的五凤岭,以唐朝

  • 文章二三掃墓有感——建議改善安置骨灰匣之神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0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扫墓 公墓 传统习俗 骨灰安置

    壮观;现又急急在建造土地公祠,藉以护佑墓地覊魂,设想周到,无微不至。可是对火葬者安置骨灰匣之处,却简陋随便,不过聊备一格,未加注意,一若无足轻重者然。而且照目下情形来说,对我无锡传统习俗,已犯有二大禁忌:一、安放骨灰匣之橱柜,不应作上下格叠层形式,如同商店之货柜,现在骨灰匣尙少,日后若增多格满,即成吾邑最禁忌之所谓「棺上叠棺」,上下相压,阴魂交迫,影响所及,足使死者家属子孙多病多灾。二、故鄕习俗,安置停妥后之棺木或骨灰匣,不可随便搬位移动,如必迁葬,亦须择日

  • 文章敬天敬親長 重陽寓意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9期  作者:吳子聲 珊瑋  出版时间:1998-11-20
    关键字: 无锡同乡会 重阳 传统 农历

    吳子聲鄉長口述「九九重陽會同鄉,榮榮餐廳話家常」,本會吳名譽理事長子聲鄉長朗聲道出這兩句切合時宜的對聯後,立即獲得全場鄉長熱烈的鼓掌歡迎。吳鄉長接著深入淺出的闡述出重陽的深意。「九」在中國古老的數字觀念中是所有數字中最大的。所以用九來代表崇敬。例如說皇帝是九天之尊,無人能及。父母的恩德是九重恩,「謝天謝地九重恩」。為了表示尊敬,祭拜父母時用三跪九叩首禮。在楚辭遠遊中「集重陽入帝宮兮」解釋說「上為陽,清又為陽,故曰重陽。一日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云。」運用...

  • 文章無錫同鄕會二十年(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3期  作者:劉公正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无锡 同乡会 台北 传统精神

    無錫同鄕會重組以來,倐已二十載。囘憶重組成立之始,篳路襤縷,慘淡經營,其奔走呼籲、熱心從事、出力最多者,允推劉公正鄕長。厥後劉鄕長又以其槃錯之才,膺選爲歷屆理事兼總幹事、秘書等職,輕車熟路,襄佐歷屆理事長參謀擘劃,任勞任怨,以迄於今,貢獻之多,自不待言,同鄕會得有今日之規模,胥賴熱心同鄕與理監事等之輸財輸力,團結一致,而劉鄕長之勞苦功高,早已爲全體同鄕所稱道,毋庸編者多作紹介矣。本文已於江蘇文獻十八期發表,顧其內容所述有關我同鄕會之沿革情形者殊多,特予轉...

  • 文章索州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9期  出版时间:2011-09-25
    关键字: 麻糕 刘华顺 常州 传统小吃 传承

    记起大麻糕,刘华顺十分感慨。他认为,大麻糕不仅仅是一块饼那么单薄,它是常州老百姓共同的历史记忆,它所承载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値,已远远超过了它的食用价値。刘华顺告诉记者:「常州大麻糕作为承载历史变迁、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一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并相继获得了『常州市民最喜爱名点』『江苏名点』和『武进农家特色菜』等荣誉。二〇〇七年『常州旅游节』期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常州大麻糕文化节,对大麻糕的传说、民谣、传统制作工艺等历史资料进行收集,还在西夏墅找到了一个

  • 文章農民打瓜社 鑼鼓動天地 西安農民鼓樂迎賓 結構緊湊曲式複雜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中国传统音乐学年会 大雁塔 《打瓜社》 西安鼓乐 节庆传统

    一群到西安参加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学年会的代表们,正步向陕西艺术硏究院的剧场去欣赏陕西打击乐学会的演出时的亲身经验。这一群摆阵迎宾的农民来自西安市著名的古蹟大雁塔附近的瓦胡同村。他们所演奏的音乐叫做「打瓜社」。西安地区素以保存了历史悠久的西安鼓乐闻名。狭义的西安鼓乐是指一种大型的吹打乐,用了多面的鼓、大大小小的锣、钹和旋律乐器如笛、笙、管、云锣等等;其结构庞大,曲式复杂。但是广义地说,西安鼓乐也包括了淸锣鼓(不用旋律乐器),打瓜社就是其一。打瓜社音乐每次

  • 文章萧氏父子创业有成传统蒸笼行销世界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7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萧文清父子 创业经历 传统蒸笼

    本刊讯)福建省同乡会会员萧先育、萧文清父子于一九九五年在福建省莆田市设立升山日用品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人民币贰仟万元,该公司除生产一般礼品行销外,并以制造传统蒸笼为大宗,外销世界各地,亦曾回销台湾。目前作业厂房总面积三仟坪,作业技术工员两佰余人。每月有四〇呎货柜三个以上外销,每年生产额超过人民币贰仟万元,获利可观。按传统蒸笼之制造材料,系四川省生产之云杉,以往须经人工刨成薄片,而后经养成之熟练技工制作而成。以师傅培养生徒,固须时日;凭手艺而制蒸笼,亦感

共102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