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吳稚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作者:邵德潤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吴稚晖 哲学 文学 民族伦理 悼念

    追求理想的梦幻里,成为「失落的一代」。民族伦理是我们树立民族观念与爱国思想的基石。就国家民族的历史来说,过去的光荣是大家所分享的,未来的开拓也是大家所应共同担承的。在大家的心脏里流着同一祖先的血液;大家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所习尙的风俗、习惯,也都是承接着同一祖先的遗泽。唯有同一的哲学体系才能把大家的思想贯串发展起来,唯有同一的文学传统才能把大家的生活综合表现出来。诚如稚老所言,哲学文学是父母,各种科学祗是子女而已,不重视哲学与文学,其国家的文化就偏而不全。稚

  • 文章【钱不够用2】影片来台首映艺人林岳君(寿山)极力推荐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06期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钱不够用 梁智强 新加坡电影 传统伦理精神

    左起:程旭辉、梁智强(导演)、林岳君(寿山)、李国煌(本刊台北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顾问团,总召集人林岳君(寿山)应邀出席在台北市信义威秀影城中庭广场举办新加坡【钱不够用2】电影首映记者会,会上极力赞扬梁智强导演,程旭辉,李国煌影视红星,并欢迎他们来台首次公开与观众见面。林氏宣称梁智强导演在新加坡电影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是非同凡响的,从新加坡开国以来最卖座的电影,在星马票房己破亿,盛况媲美台湾「海角七号」,感动千万人心,非常值得大家观赏寓教于乐的名影片。会后

  • 文章建立先进的经济伦理观(Economic Ethics)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鄧中堅  出版时间:1988-03-31
    关键字: 台湾地区 经济伦理观 疏散供销 集中财智 再生能源

    在此时期中,美国优惠关税之助益,当然不小。能源获得之稳定正常,亦著功绩。今后国外市场之供销,关系国内经济之盛衰,当日趋密切,是意料中事。苟能洞察世局,预筹方策,相机因应;则天下无难事,仅以管见所及,槪述于后。什么是经济的伦理伦理学是中国古圣周公的宗法制度所衍生,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之特色。在我国社会中,任何事物,均应建立伦理观念,始可立千年不拔之根基。人伦如此,社会如此,经济亦何尝不如此。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plato)也倡伦理学。但与中国传统的伦理

  • 文章敬老與獎幼揚州同鄉會分別擧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1期  出版时间:1974-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重阳节 敬老运动 伦理道德观念

    台北市扬州同鄕会为发扬中华文化「老吾老」及「幼吾幼」的伦理道德观念,除每年奖助家境淸寒与成绩优良之在学靑年外,本年更提倡敬老运动,拟于重阳佳节邀集七十岁以上之老人,举行敬老会,并各赠送手杖,藉示崇敬。今岁先从会员开始,以后将推及于会员之家属及其他同鄕。又本年奖学金略有增加,每学年高中学生新台币壹千五百元,大专学生贰千元,凡旅居台省各地同鄕均可申请,申请期间九月十五日起,至十月十五日截止。

  • 文章重陽敬老奉贈手杖

    来源期刊:《浦東》 第78期  出版时间:1994-11-30
    关键字: 伦理文化 重阳节 奉赠手杖 敬老活动 台北市浦东同乡会

    本会发扬我国尊老敬贤伦理文化,并感谢长辈们对会务发展,辛勤耕耘伟大页献,特于重阳佳节,定制高级手杖,奉赠七十岁以上资深乡亲,为示崇敬,是项手杖除外县市资深乡亲未能送达外,历经数日,始由专人一一奉送完竣。唯仍有部分资深乡亲因缺乏资料,难免遗漏,十分抱歉。特再呼吁,未收到本会敬老手杖之资深乡亲,希将前寄浦东同乡会员资料卡填妥寄回,如上项资料卡遗失,请来电通知(七六八一三七六)当即奉寄,并补送手杖。

  • 文章本世紀風雲人物——何大一博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鍾鳴鳳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何大一 人物述评 《时代杂志》 艾滋病防治 伦理孝亲

    的硏究受到政府的肯定。他认为他的成就应归功于从小在此地长大,所受的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敎育。当被问及是否会像中硏院院长李远哲回台定居,贡献所长时,何大一表示,由于在美国还有很多硏究要持续进行,估计在十年之内回国服务的机会很小。但他会尽一切可能以访问、交换硏究讨论的方式,为台湾防治爱滋病贡献心力。不过,何大一说:「对风云人物的头衔,我虽然感到很光荣,但不至于欢喜过头(Honor but not too happy)而荣耀之后,是更大的压力与责任,而钻硏科学的求知

  • 文章媒體、社會和歷史、文化研討會兩岸三地學者菁英參與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7期  出版时间:1999-05-15
    关键字: 媒体、社会和历史、文化研讨会 中央大学 《这时代的历史、文化与前瞻》 《媒体与科学对伦理与法律之制衡》

    泛而深入之了解。而两岸三地学者能够共聚一堂,显示中国文化与历史自然不可分割之关系,此亦为时代之趋势与象征。开幕式之后,随即展开研讨,上午讨论「媒体与科技对伦理与法律之冲击」,由传播学者徐佳士教授担任主持人;下午讨论「这时代的历史、文化与前瞻」,由中央大学文学院长赖泽涵教授主持,总共发表论文十四篇。上、下午两场研讨会之前,并由杨国枢、李亦园进行专题演讲。杨国枢以「培育人文与科技并重的新人类」为题,探讨台湾社会科技与人文发展失衡的问题。李亦园则以「这时代台湾文化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