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精神共返回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蔣總統嘉言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2期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信义法理 民族精神 独立精神 公理

    虽然今日姑息气氛弥漫,暴力气熖随之猖獗,于是道德力量泯没,信义与法理亦消沉而不彰,然而正义公理自在人心,终必由懦弱转为清明,由陷溺而至伸张,所以一切权利或可损害于一时,但道义与法理则必坚持固守,不容其稍有丧失,不为其邪恶势力所屈服,务使我民族传统精神,屹立不摇,以挽救世界人类之浩刼,是以我们革命的信心,绝不会为任何侮辱横逆所沮丧,民族定力,更绝不会为任何变局所摇撼。只要依照正义与公理,操持坚定,自可心安理得,不忧不惧,抑且危疑正所以明诚,忧劳适所以兴国

  • 文章由國防看國魂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国防 国魂月刊 国魂精神

    由国防眼光看,国魂就是国防的内容。由国魂眼光看,国防就是国魂的表现。国魂的内容就是国防的实质意义。国防的内在动力就是国魂精神。总之,国防与国魂是一体两面,一在内一在外。一贯相连,实相表里。无国魂,国防无力量;无国防,国魂无保障。国魂抽象,眼看不见,手指不出。国防具体,眼可以见,手可以指。但这可见可指的事物,却靠不可见不可指的抽象事物才能表现其功能,发挥出力量。假如内无国魂,则外面的国防可能全无作用,不发生力量。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实例,多的很,擧

  • 文章发扬辛亥武昌起义的开国精神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期  作者:劉淸波 出版时间:1975-10-03
    关键字: 中华民国 共进会 外交 开国精神

    国际的外交环境十分恶劣,究竟如何打算?从那里做起?吾人以为莫过于发扬辛亥武昌起义的精神。武昌发难,是以「共进会」的会员为领导重心。而「共进会」的会员,湖北籍者居多。湖北人慓悍好动,敢作敢为。古人有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曾想到二千年之后,又有一个专制的政府亡于楚地和大多数的楚人之手。武昌起义成功的因素虽多,而最重要有二:一是 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精神感召,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的「本心」只是要「改良政治」,并没有「个人势位」的观念,这种伟大的领导精神,感动党人

  • 文章新年三愿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4期  作者:鄭貞銘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团队精神 希望 贪婪现象

    人是一种希望的动物,如果人类没有希望,则与一般动物无异。就一个人来说,我们求生的本能一旦满足,自然就会追求性灵的生活,精神的愉悦,甚至是不朽的价値。如果我们能够在人类历史中贡献一份力量,扮演一个角色,自然是生平的至大成就与快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中华民国近四十余年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史以来繁荣的局面,这是证明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三民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祇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更辉煌的成就,可以有信心在我们的手中完成。一

  • 文章(短評)激起我們無比信心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27期  作者:超然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信心 逝世 革命精神

    总统 蒋公逝世到今(六六)年四月五日,整整两年,全国军民,都抱着无限的怀念和崇敬,蒋公的遗训,就是我们永恒的指路明灯。「哲人日己远,典型在夙昔」,使我们奋发无比的信心,面对种种考验,无忧无惧,朝向胜利成功的大道而迈进。「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是至大至刚的革命精神,为我中华民族德业与文化之所钟「表现了性命之学和经世之学的均衡和统一。」愿我海内外同胞,咸能体验国父遗敎和总统遗训,为国家多作贡献,庶不愧一个好国民,务使领袖的生命在我们的言行与思维

  • 文章(特載)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6期  作者:費辭 出版时间:1988-03-12
    关键字: 国家现代化 科学精神 合作精神 环保意识

    了很多人才,参与国家建设的行列。最近为了培养更多人才,决定设立中正大学。但选择校址遭遇重大困难,三个地方都坚持设在自己家鄕,不肯让步。政府也一味拖延,这就是一种「官僚」作风。蒋主席说,校址评估有客观标准,应以科学方法选择最适当地点。民意代表不应光为选票,民众也不应为眼前利益而争个不休。政府尤其不能为摆平问题而决定在三个地点各设一所学校,大家应该相信科学,要有合作精神。蒋主席指出,最近赵紫阳公开说,毛泽东最后廿年完全胡涂了,不重视科学精神与敎育,造成国家落后,我们

  • 文章道德教育的宗教情懷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作者:張植珊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科学精神 宗教信仰 儒学 精神重建 道德教育

    社会变迁而多样化,导致学校与社会的隔阂;主智主义的敎育忽视了人文思想生活敎育的实际需要,讲求道德认知,忽视身敎与道德实践,结果因认知而挤进智育范畴,让德育架空,形成学校敎育的失重状态!于是,我们的学生并不能在名为五育并重的现有敎育体制中,获得正常的发展。《2》经济方面崇尚科技物质的结果,人们的生活情调趋向物欲的追逐;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生态的失衡;于是道德观念、价値标准纷纷趋向立竿见影的物质效益,生活水准的一再提高,也相对的降低了生活品质,于是再精神上遭遇了虚脱

  • 文章充实精神生活 实践民生主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十月卅一日是先总统 蒋公九秩晋七诞辰,我今天以充实精神生活,实践民生主义为题,和各位谈谈领袖 蒋公承继 国父遗志,著述「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以及我们在台湾实践 蒋公思想的成就。一 仁爱精神落实于生活各层面一个国家的生存基础,不在于疆域,不在于人种,而在于一种文化的精神。疆域可以改变,人种可以混合;但文化精神虽不断更新,仍有其神髓。文化的内涵至为广泛,凡思想观念、典章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无不属之。若论其神髓,主要是一种价値观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

  • 文章青年節與青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青年节 青年发展 革命精神 革命团体

    最壮烈的一次,更由黄兴领同七十多名靑年进攻两广总督府,破之。不料淸军援兵赶到,众寡悬殊,党人死难者达八十六人,后经殓收忠骸仅得七十二具,埋于广州郊外黄花冈。这一役不仅为武昌之役催生,且表现了中国靑年最优异的传统精神。尤可说明者,七十二烈士的平均年龄尙不足三十岁,嗣后三民主义靑年团第一次全代大会乃定「三·二九」为「中国靑年节」,来励靑年继起之能为国努力。实在,时代将于考验靑年,靑年所以创造时代。过去一些情感热烈胸怀壮濶的靑年们,无不抱有救国救民的心愿,而献身

  • 文章捨生取義·仁必有勇吳鳳事蹟不容湮滅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吴凤 舍生取义 山胞 精神英雄

    和睦相处。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并非以暴易暴的用武力征服山胞。应知吴凤以德化人,乃成为精神英雄,何致「使山胞处于何地」?今日山胞与平地同胞的平等和蔼相亲,应该感念吴凤的伟大牺牲之所造成,此之建议删除「颂扬吴凤故事」,以湮灭先贤仁义事蹟,又如何以启发后人景仰圣哲之精神,不知是何用意!实亦令人三思不解,无怪今日社会心理建设的不振,仁义道德的不兴也!如果吴凤事蹟果眞删除,则新建吴凤庙,是否亦须拆除?而庙内树立的先总统蒋公亲题的「舍身取义」、严前总统的「仁必有勇」匾额,又将

共68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