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华文化)如何践履仁与爱、忠与孝的精神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楊文斌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孝道 孔子

    中国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绵延生生不息数千年,已为举世崇仰不移之事实,亦为博大精深不易之哲理,其中所标示的「仁」与「爱」、「忠」与「孝」,更是深入人心,而为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则为孔子外王之学,至于知天下之化育,夫焉有所得,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以及诚正修齐,都是以仁为出发点,而为内圣之学,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成己仁也,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然则再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仁爱表现了人类的人性本善之最高境界,因此,维护了人群与社会

  • 文章支持大陸將教師節移到九月廿八日兼記大冶程發軔教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9期  作者:鄭蘭琪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教师节变更 孔子诞辰 程发轫

    教师节活动,带给师生良好的气氛。然而自二〇〇四年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李汉秋就以提案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此次法制办征求意见稿公布两天以后,相关网路所做的调查,近十七万人参与者中,超过百分之六十五支持将孔子生日订为教师节,理由是「避开开学季,老师能眞正享受节日,又是孔子诞辰,名正言顺」。但也有百分之卅左右的人表示反对,认为「仅是日期调整,形式多于意义」。孔子系万世师表,有教无类,也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目前大陆在海外的官办文教机构,概称

  • 文章孔子学院在非洲桃李芳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宋盈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非洲 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周游列国,传播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之道。如今,以这位圣人命名的中国孔子学院正一步步走进非洲的每一个角落。近日,来自廿三所非洲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中外方负责人聚集一堂;召开非洲地区孔子学院二〇〇九年联席会议,探讨孔子学院未来发展之路。有专家学者感叹,大会本身就体现了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桃李芳菲的繁荣景象。初创至今发展迅猛肯尼亚内罗华大学(以下简称「内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撒德全也许是对此感受最深的人之一。两年多前,当他踏上非洲大陆来当院长时

  • 文章弦外之音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9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4-10-31
    关键字: 孔子 曾子 社会评论 《文心雕龙》

    文章之感人者,以情动而辞发;音乐之撩人者,因意动而声传。故志在山水,琴表其情。春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絃不复鼓琴,以世无知音矣。盖鼓琴者,正襟危坐清心定念,意有所寄,或高远,或幽沈,皆情至而声传,如子期者眞乃善解絃外之音者也。孔子昼息而鼓琴,闵子自外闻之而告曾子曰:「往者夫子之音,清澈而和,涵蕴至道。今乃为幽沈之声,幽则利欲之所发,沈则贪得之所施,夫子何所感而若是?」遂与曾子入而

  • 文章(專論)楚人失弓,楚人得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9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说苑 刘向 楚人失弓 楚共王 孔子

    在刘向的「说苑」一书中,提到一则「楚人失弓,楚人得之」的故事。这故事是说楚共王出去打猎的时候,遗失了他的弓,左右侍从官要去寻找,楚共王说:「不要了。楚人遗失的弓,被楚人检到;又何必找它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批评说:「可惜他的胸襟还不够大,只要说『有人遗失弓,有人检到它』就够了,何必侷限在一个『楚』字呢!」这个小故事,眞足发人深省。我认为今天台湾的问题,都出在人的私心重、气量小的毛病上,许多人都像楚共王一样,楚人失弓,要楚人得之,若果是齐人或燕人得之

  • 文章心靈改革與儒家思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汪漁洋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教育 法律 荀子

    古时人怎么说?论语颜渊,风行草偃,德教之化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对季康子语疏,君子为政其德若风;在下小人从化之德草,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化民以正,无不从者。古圣先贤希望人们抛弃邪念一心向善,化民以正,不管有无宗教信仰,以纯洁的心理处人治事。是以今之心灵改革之呼吁目的达矣。不过在今日之民主时代,人人有思想意志之自由,这种心灵改革之呼吁,显得不够积极,化民之力亦不够坚强。为国家长治久安计,人民乐业,还是普及儒家思想,孔孟学说,合于国民

  • 文章闕里志行考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孫守儂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孔子 台湾文化建设 书籍介绍

    自序「阙里志行考述」的撰作,是出于下列三种意念:一、对于孔子的道与德的尊崇;二、对于孔子一生遭际的同情;三、对于孔门风义的向慕。从谋篇、属文以迄完稿,三年于兹,是一场严苛的自我挑战,也是一段庄严的心路历程。像孔子这样一位道冠古今,德侔天地的至圣,在两千五百余年后的今天,来考述他的志行,非特要自浩繁的典籍史料中去蒐寻、剔别、继之以参比、汇整;还要从古今各家杂出纷陈的记述中,理淸头緖,然后辨误存正,作折中的论断。虽然这是个人学术硏究的一个题目,实也是今日复兴

  • 文章人治乎,法治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3期  作者:彭志偉 出版时间:1991-01-15
    关键字: 蒋经国 李登辉 孟子 民意调查 孔子

    近日讀媒體報導五輕開工,十月間民意調查,李總統與郝揆二人聲望日隆,治安進步,國人信心有加。以致激溢吾往昔恆久雙目所視,兩耳所聞,腦間所思,心懷所怛憂忍悒惴憋之情。故弗自禁,而舉筆一瀉以怡然耳。所謂人治:是以人爲治,以私意爲主;所謂法治,則以法爲治,以法律爲主。前者乃以人役人,後者是以法役人,兩者並不併存。尤其近代立憲主義之憲法,以法治政治爲原則,其政治運作,弗允個人主觀任意爲之,含有排斥人治之意思。惟在實際上,有相輔相成的意義。以我國傳統「人治」觀念而論...

  • 文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驪山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孔子 老子 儒家思想 张载 中华文化

    大无畏的英雄气槪。陕西临潼县东郊秦始皇陵寝兵马俑的宏伟壮观场面,就是最好的证明。它被中外游客誉为世界八大古迹之一,实至名归。有人说:「不到西北,就不算到了中国」。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丰富遗产,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瑰宝,也应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三、儒家思想,光辉灿烂至圣先师孔子的忠恕与仁爱思想: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仁是爱人,仁民爱物」。自身修养的「居处恭」及在处事上的「执事敬」,以及「在邦无怨,在家无悔」等箴言,在在包含了无懈可击的眞理

  • 文章美国会通过尊崇孔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美国国会 尊崇孔子 中国文化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年诞辰纪念日,美国德州民主党众议员格林、向众议院提案,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越南等广泛地区影响深远,而且显现出孔子思想的潜移默化。格林在院会发言,表示他服膺孔子的思想,诸如「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等。他在国会问政以劳工大众的权益为主。美国众议院以三百六十一票对四十七票通过格林的提案。决议文表示:「孔子在西元前五八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县,是历史上最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