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師鄭和遺範拓中國前途(貳)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申慶壁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郑和 国际瞭望 台湾政事 海洋开发 海权竞争

    买通印度洋上具有极重要地位,也须便捷海运。政府也有建立优势现代化总体海权,实现海运大国与海洋大国的政策。蒋经国总统主政期间,在所主持的十大工程中,直接关系海运者,列有三项,嗣复呼吁加速「建立强大海运船队」,指示「国轮国造」,「国货阈运」(分见于民国六十五年一月十六日对发展航运之指示;六十七年一月十七日对交通部努力目标之指示)。揆之实际,蒋总统指示的目标都没有达到。就货运来说,依据交通部的统计资料,以民国八十年为例,台湾进出口货物国轮与外轮承运量比较,国轮承运

  • 文章湖南先賢魏源創導海權論——並論臺灣今日應開拓海權的重要及其途徑——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謝海泉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魏源 海权论 海洋事业开发 开拓海权

    的国家。所以昔日的海权,只为少数国家所掌握;重视军舰与商船的实力,海外殖民地与基地的取得,航线与渔区的开拓,进而控制海洋,成为海上覇权。现在世界海权的新观念,是在摆脱少数海权国家的覊绊,谋求大家分享海权的利益。包括:㈠领海的延伸。。㈡海峡让各国商船自由通过,保证不予阻碍㈢邻接区宽度的扩大。㈣大陆礁层资源的确保。㈤专属渔捕区的划定,与专属经济区的建立。㈥海洋环境良好的确保。国际海洋法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均将包括,海洋法草案,经过各国几次辩论,迄未定案。将来并可

  • 文章发扬以台湾为中心的海洋中国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48期  作者:陳偉之  出版时间:2004-08-01
    关键字: 台湾地区 海洋 政治人物 经济成就 政治主张 三民主义

    摘要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政治人物不能不慎。台湾过去二十年来,在野阵营为了求得执政权力,每逢选举总是强调本土意识,甚至不惜喊出去中国化的台独主张。如今伴随民主进步党接连在两次总统大选中获胜,诸如此类的呼声,越来越高。台湾人真要自外于全体华人吗?独立建国是否真是在国际舞台扬眉吐气的唯一出路?本文将强调学者根据历史研究曾经鼓吹的《海洋中国》理念,对应于当前「大陆中国」的政经发展,更值得我们用以处理今日台海两岸及岛内的诸多政经问题,并能创造双赢的局面。一

  • 文章发扬以台湾为中心的海洋中国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49期  作者:陳偉之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冲突 经济改革 国际贸易 海洋思想

    发现台湾」在描述台湾历史中所作的关于中西、中日两个层次的文化比较,综合了许多学者的洞见。也只有从台湾这样一个处于中西、中日冲撞地带的特殊文化位置上,才可能把以往大而化之的笼统比较,变成这种可以把握的具体而为的历史过程。我想,把近百年中西文化冲突的研究,从聚焦于中心移向边陲,更重视承受外来文化冲击,濡染强烈得多的沿海地区,对中国的现代化研究恐怕更有实质意义。……总之,「发现台湾」所打开的台湾历史画卷,抹著一种海洋的蔚蓝色,它大概是中国文化的边缘色彩之一

  • 文章发扬以台湾为中心的海洋中国观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0期  作者:陳偉之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海洋 海峡两岸 经济建设 商业文化 农业文化 改革开放

    三、台湾经验与海洋中国民国三十八年,中国国民党自大陆撤退来台,形成台海两岸隔岸分治的状态,迄今超过半个世纪。平心而论,台湾无论在经济建设或政治发展上,都要超越大陆许多。然而这不表示「大陆中国」与《海洋中国》这两个概念,就源自台海两岸过去五十多年来各自的发展而形成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是自西元十五世纪以来,西力东渐,古老的文明中国不敌海上霸权,险些惨遭分割,东、西学者省思其原因而逐渐形成的;过去五十多年来的台湾经验或成就,正足以验证这项学说的正确性,有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