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衣食住行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日上海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观光旅游 返乡见闻 上海 衣食住行

    這篇報導是獻給尙未還過鄕和想知那邊情況的上海朋友,以及仰慕盛名而嚮往的遊客,但所談絕對是筆者個人觀感,只談風貌不及政治,如有謬誤,尙祈高明指正。市容殘舊 路燈昏暗在我印象中,上海是一片大平原,連一個小山丘也沒有,其廣大的程度,在我居留不短的時日中,除了最熱閙的幾區和一些名勝,很多地區都沒有到過。原因之一是找車困難,其次除少數新建大厦外,市容還留在三十年代的情況中。外灘是指上海在蘇州河以南黃浦江邊的一段「半邊街」。半邊是一排陳舊的高樓大厦,與南京東路,直角...

  • 文章溫州人民目前生活狀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3期  作者:探親人 出版时间:1988-07-27
    关键字: 温州人民 生活现状 衣食住行

    共產黨把人民工作分成農業戶與居民戶兩種,農業戶可獲得田地自己耕種收入吃用,如碧蓮區每人可得三分地,各地方不等,居民戶每人每月男人可以購買稻米30斤,女人24斤食用,爲了生存,都努力求發展,各盡所能如做木工、水泥工、油漆工、彈棉被…等,或是經商到處奔波,如到東北西南…各地,收入也很豐富,所以貧窮同富足距離拉得很大。茲將食衣住行分述於后:一、食㈠在高山曠野的農民比市鎭農民農產品收入較爲豐富,是視分得的土地多寡而定。㈡城市的商民要比鄕村經商來路龐大而富足,溫州市區...

  • 文章在能源危机中谈衣食住行的观念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7期  作者:李國鼎 出版时间:1975-01-31
    关键字: 能源危机 衣食住行 国际性变动 经济结构 总理纪念周报告

    前幾年「讀者文摘」雜誌刊載過一篇文章,大意說人類文明演進的過程中,從沒有像二十世紀這樣變動的快速。它還說,過去一千九百年的進展和成就,可能尙抵不上最近五十年。這對我們居住在台灣的人們來說,也許因爲一直在安定中進步,已經習於安樂,並不十分注意到二十世紀原是一個動盪起伏最爲劇烈的時代,可是最近幾年世局的演變,終於引起了大家切身的感覺,實在很値得我們重新想想:我們究竟應當如何因應這個變動的世局。單單從財經的範圍來說,兩年多來的變化,就足以使人眼花撩亂,例如:(...

  • 文章(玖、雜纂)調景嶺生活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劉復元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调景岭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衣食住行 饭票 往事回忆

    香港調景嶺,三面環山,東通大海,海灘上有一片水泥地。據說有商人開設麵粉廠在此,經營不利,乃悶悶吊死於此。原名「吊頸嶺」,因爲地名不雅,遂改名爲調景嶺。荒山野草,四無人煙;民國卅九年間,香港政府與華商總會,選擇這個地方,安置大陸來港難胞,因難胞中分子複雜,恐生事端,特闢此地區。港府易於監視和管理。調景嶺營行政區域共分爲五個區,總辦事處設在第一區、向南是二、三、四區,東邊海灣是第五區,每區設區長一人,辦事員及糾察隊若干人。均義務職爲難胞服務。住的方面,設計簡...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