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肃发现古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千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甘肃 考古发现 古文字 大地湾遗迹 挖掘现状

    日本报纸曾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出土物中,发现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以直线和曲线等纪录记号组成,但明显地与图画或图案不同,有可能是中国文字里最古老的「意思纪录与传达符号」。据报导,大地湾遗迹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还古老一千年左右;而且比仰韶文化的直穴式居住方式更进步。被挖出的建筑遗迹,在主建筑物之外,还有若干附属建筑,构成一个类似宫殿式的大建筑。据报导指出,由于中国最古的「汉字」——殷代后期的甲骨文,已属具备相当

  • 文章东方语言文字碑在鲁南落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淑煥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东方语言文字碑 揭牌仪式 赵树营

    一九九九年八月九日下午三时山东省郯城县渠沟村隆重举行了《东方语言文字碑》揭碑仪式,鄕、村部分干部和二〇〇余名群众参加了揭碑仪式。该碑是赵树营先生为父母进行合葬而树立的一块墓碑,碑身高一·八米,宽〇·七米,底座〇·五米,,因碑文使用了亚洲东部各国多民族语言,故命名为《东方语言文字碑》。赵先生用汉、英、日、哈萨克斯坦、韩国语、藏蒙、壮、维吾尔、彝族语等十种语言文字为其父赵增胜、母亲马希田撰写了碑文,碑文以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槪述了父母的生平事迹、家史

  • 文章簡體字和正體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朱昊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简体字 繁体字 别字 语言文字

    該是學生識字差,琵琶原不同枇杷,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當年的中國,一般都是交通不便,多數是步行。而且中小學都很稀少,大學都在大都市。因為交通不便,及中小學稀少,所以我上中學時,多數的學生及老師是住在學校的宿舍。當年我的國文老師說了一個別字的故事。說,有一個住校生想買一把琵琶來學彈奏,因而寫信回家,請家中寄錢來買。只是,他將「琵琶」寫成了「枇杷」。不久,他家中差人挑來一百多斤的枇杷,並說家中的枇杷己成熟,何必花錢去買。而且一把枇杷請同學吃,未免顯...

  • 文章鼠年念鼠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6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鼠经 象形文字 种属 鼠疫

    民国九十七年二月七日为戊子年的正月初一,即农历的春节,打从这天起,人们送走了猪年,迎来了鼠年。且慢!鼠辈休狂,老夫来也!特为汝等念一段鼠经:鼠这个字一看就知道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上部的臼象其头部和牙齿(臼齿),下部象其腹、爪与尾巴(最后一笔的弯勾),因为牠喜欢齧(音聂)咬物品,以磨其长牙,所以特别强调其牙齿。在东汉许慎先生所著的《说文·鼠部》中,谓其本义作「穴虫之总名也」解,盖为水鼠、田鼠、飞鼠、地鼠、隐鼠、社鼠等之总称。老鼠在英文中分成两种

  • 文章统一文字语言是统一国家辟在议会中倡导用方言的谬论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樓兆元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文字语言 统一 方言 民族文化

    的情势,试想在那个时疾北抵长城,南迄粤桂,都已驰道相通,文字远播,同文之下自必趋于同一语言。所以今天中国大陆号称已有九亿多人口,全世界又有二千万以上的华侨华裔分居五大洲,无不用同一文字,同一语言;今天世界上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说中国话,此所以联合国在成立之始,即决定在大会通用的四种语文之中,中国话为其中使用的重要语言之一,足见中国语文其势力庞大,影响深远,已到无远勿屈,无可摇撼的地位。今天穷源溯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劳,不仅在政治武功方面,尤其在统一了交通

  • 文章淺談簡體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呂作遐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简体字 文字学 利弊分析

    民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之辞源,内载我国文字之创造者是仓颉,二、三十年代文史教科书持相同的说法。然而近代若干国学大师持反对立场,因彼等研究古籍及说文解字、文字学等书,深知文字非一人所能创造,如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朝代所用之甲骨文,溪州创造的六篆(含钟鼎文),东周所用的小篆,西汉所用的隶书,东汉改用楷书,沿用迄今近二千年。至于现代书法家使用的行草,乃依据楷书演化而来的,使国字书写简便,且具艺术化。六书是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其中以

  • 文章山東發現「龍山刻字陶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山东大学 龙山刻字陶片 中国最早的文字 考古

    中国考古界的一条重大新闻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山东大学传出:一片距今四千三百年左右的刻字陶片的发现,使中国成熟文字的历史,至少比原来提前八百年。山东大学郑重宣布: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改写,即从原来的公元前一千四百年提前至公元前二千三百年左右。在此之前,世人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本世纪初期发现的甲骨文,它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而山大正式公布的考古新发现,简称为「龙山刻字陶片」。这片只有手掌心大小的陶片,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

  • 文章九〇高齡成就曠世巨著 戴家祥先生出版《金文大字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戴家祥 《金文大字典》 学术专著 文字研究

    (本刊溫州訊)被譽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煌煌巨著《金文大字典》,最近由學林出版社出版,主編戴家祥先生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一位九〇高齡的溫籍學者。金文即青銅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原始材料。《金文大字典》的誕生,為研究者架起了一座通向古文獻的橋樑。它『前無古人』:一是所有字例全部用拓片原尺寸影印,殘缺之處也不填補,保持原來風格,避免因臆測而形成的謬誤;二是收錄了解放以來新發現的銘文資料,收錄的單詞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同類字典,是前二〇〇〇年的...

  • 文章联合报新闻 甘肃发现古「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千年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出土文物 古文字

    本报东京特派员陈泽祯十八日电】日本报纸今天报导,十七日的中共光明日报称,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出土物中,发现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以直线和曲线等纪录记号所组成,但明显地兴图画或圈案不同,有可能是中国文字里,最古老的「意思纪录与傅达符号」。这些经发现的纪录符号,包括有「↑」、「水」、「』」等十余种,残留于被挖掘出来的建筑物遗迹的墙壁上。据报导,大地湾遗迹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还古老一千年左右;而且比仰韶文化的直穴式

  • 文章聯合報新聞 甲骨文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孟都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甲骨文 古文字 出土文物

    日本报纸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文物中,找到了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至今各方公认的中国最早文字。考古学者认为其年代应在殷商一朝,理由是记载文字的古代龟甲兽骨,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安阳地当殷的故都,而殷人有炙烧兽骨龟甲问卜的习惯。卜者从其裂纹走向的吉与凶,并在甲骨上留下纪录文字。甲骨初出土时,一直被人论斤贱卖到药舖子当药出售图利,及至学者发现,才换救了这些国宝。以尖锐器物「书写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