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孙中山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父民元在太原的三篇講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人物演讲 时代背景

    國父民元在太原演講之一——民國元年九月十九日上午十時在太原各界歡迎會演講今天兄弟初次到晉,蒙諸君歡迎,實深感激!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吿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當感戴閻君,卽十八行省亦當致謝。何也?廣東爲革命之原初省分,然屢次失敗,滿淸政府防衞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然古今來破壞甚易,而建設甚難,今日五族共和,天下一家,建設方法非各省聯絡一氣,同舟共濟,萬不足以建穩固之基礎。況共和...

  • 文章國父民族主義思想光芒照耀世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楊逢泰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主义 战争 和平 民族自决

    国际战争和悲惨的内战。二、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当代人类正如我们的祖先,经验战争与和平,目睹领土国家(territorial states)的兴起和灭亡,从废墟中新的民族国家脱颖而出,然而我们当代人也像祖先一样,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之下:我们是否能为此一世界缔造持久的和平、我们当代所有中国人能否创造 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最后、最伟大,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目标—中华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China)。美国学者拉暖(Max Lemer)在渠所著「美国作为一个

  • 文章孙中山的世界观(节录)(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林家有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孙中山 世界观 文明共用 了解世界

    受命出使过美国、西班牙、秘鲁,后支援孙中山革命,曾任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外交部长、广东正式政府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的伍廷芳,在一八九九年就《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作过演讲,他讲过一些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本世纪(廿世纪)内,西方的各不相同的国家,已经在科学、知识和财富方面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人们一提起他们,就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并认为东方的一些国家,他们的文明程度是如此的低—事实上是野蛮或半开化。对东方国家具有的优良特点视而不见,不考虑他们已有的成就,这是不能

  • 文章孫大總統廣州蒙難日記(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蔣中正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人物事迹 孙中山 抗战历程

    此記爲余極沉痛之作,付印尤爲余所不獲已也。廣州變亂,余惟自悲吾黨之不幸,豈復忍以內容眞相暴於世,以自貽其羞乎?粤變以來,余所以不願以一言一字,露布其叛亂事實者,猶守絕交不出惡言之古訓耳。九月杪,余養疴天童,見報紙有發表孫總統聯德密函者,不禁髮指眥裂,益覺陳氏謀害總統之心毒於蛇蠍,余雖欲爲其緘默而亦不可得矣。嗚呼陳逆!汝不能在廣州嫁總統以拳匪之禍,汝今猶欲誣指總統爲過激黨乎?世界大戰吿終,對俄對德之外交,如英如美如法意日本各國,無不急望其恢復邦交,以謀提攜...

  • 文章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与当前情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周陽山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主义 现实困境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手著本三民主义》中写到:「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到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进一步在「中国国民党

  • 文章哈瓦那一瞥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5期  作者:葉元凱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哈瓦那 革命广场 孙中山 国会大厦 武器广场

    塞·马蒂(一八五三~一八九五)是古巴杰出的民族英雄、卓越的诗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一八九五年在和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身亡。他的生平和事业影响着后世,他的声望和地位和我国的孙中山先生相仿。格瓦拉的铁线像以前,卡斯楚每逢五一和七月二十六日(古巴革命纪念节)经常在这里向广场上的几十万人发表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讲演。广场北侧两座政府大楼的外墙上用粗大的黑线条勾勒出切·格瓦拉(Che Guevara)和卡米洛·西恩富戈斯(Camilo Cienfuegos)的头像

  • 文章三民主義的時代使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6期  作者:邵父  出版时间:1983-05-15
    关键字: 三民主义 政治学说 孙中山

    的原因!就是来改造不合我们人类生存法则的旧社会;另外建设一个理想新的世界,而能使我们全人类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合■合法合情的生存,这是今天稍有思想的人—除了野心的政治家和帝国主义者,所同具的一个愿望和期待!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和期望,就必须要有一个伟大而切实的政治学说,来作我们共同努力奋鬪的目标。我们环顾现在世界上能为我们全人类担负起这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的政治学说:只有 国父孙中山先生手创的三民主义!为什么只有 国父手创的三民主义才能够担负起这个伟大而神圣

  • 文章国父 孙中山 先生 英勇无惧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0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孙中山 油炸豆腐 杨姓童子 广州起义 叛军

    孔子說:「仁者必有勇」又說:「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國父天賦以大仁大義,故自幼任俠仗義,同情弱者。他十歲時,見衙役勇弁,迫害村人,村人憤慨,卻莫可如何。國父挺身面詰清吏,侃侃而談,毫不畏懼。當他十三歲時,鄰村有一小販名豆腐秀—一日,肩挑大瓦鍋到翠亨村賣油炸豆腐,見 國父和楊姓童子自籬外窺視,以為有不利自己行為,在暴怒之下,竟以沸油向竹籬澆潑,傷及楊童,國父大怒,激於義憤,即撿一塊石頭,飛擲籬外,適中瓦鍋,鍋穿油漏,豆腐全毀,豆腐秀到孫...

  • 文章华侨社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基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謝美華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华侨社会 保皇党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辛亥革命以推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目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运动之一,海外华侨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奔走四〇年,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活动于海外华侨社会中。他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就得到檀香山等地华侨的大力支持,在最早的会员当中有不少是华侨。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中回顾华侨踊跃参加革命时写道:「综计诸役,革命党人以一往直前之气,忘身殉国,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孙中山先生

  • 文章從國父民族思想看亞洲民族問題之解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洪泉湖 出版时间:1993-11-12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思想 民族问题 时事评论

    壹、前言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乃至创建三民主义,做为中华民国建设之蓝图,至今已超过八十年了。这八、九十年来,无论是宪法的制颁,或是政府的施政,大体上都能依照国父三民主义的精神来实施。不过,也有不少人士至今仍然怀疑三民主义,认为那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型态」,不应再加以提倡。可是,如果吾人冷静客观地去研读国父全集,并仔细地观察淸末民初的国内外局势,就可以发现国父的许多观念或主张,其实是相当开明而具有前瞻性的,甚至到今天仍然符合世界的潮流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