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关中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仪祉先生与关中八惠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6期  作者:宋希尚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关中 李仪祉 灌漑工程

    民国十八年,陕西大旱,久久不雨,关中平原,赤地千里,人民死亡载道,为历史所罕见之浩刼。国内外同胞及国际慈善团体,鉴于灾情惨重,激于人道主义,纷纷解囊捐输。政府为求欸不虚掷,遂有以工代赈决策,而以就地兴办灌漑工程,解救陕西历来水旱之灾难,作一劳永逸之规划。于是在民国十九年李仪祉先生四十八岁时,任命其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仍兼水利局,提出泾惠渠计划,以应当时工赈之要求,并得顺利开工。计自十九年冬开始,迄二十三年冬竣工,先后历时四载,是为关中八惠之首倡。由

  • 文章关中革命先进曹君印侯先生传略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曹印侯 关中 革命先进

    君名樹勳,字印侯,世居臨潼油房鎭曹梅村,於淸光緖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生白楊寨舅氏破廐中,又四年,遷歸故里。少奇窮,且早孤,邨無賴或欺凌之,君坦然不較,亦不恨。少長力農,繼父任里書役,錢穀數目最稱繁雜,每當會計,數人覈之,彌月不能淸者,君一人覈之,數日可了,人以是知其有治劇才。弱冠家小康,嘗慨然曰:「男兒當爲宇宙第一等人,作第一等事,豈可久事隴畝間乎?」會同邑包君海涵,授徒近寺中,君聞讀書聲,羨慕甚,乃假乞火,往來得相親洽,備道慕學意。包君奇之,授以書爲講解...

  • 文章关中」「关西」等名辞的辨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学者论述 关中 关西 历史

    本刊自刊载「关西人」所著「金门忆旧」一文以后,不少读者对于关中、关西、关内等地理名辞,滋生疑义,用特将辞源辞海及中文大辞典…等有关记载摘录于下,藉以了解历史背景与区域范畴而树立比较明确之槪念。关中—(辞源):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关中记」东自函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居四关之中,故曰关中,亦曰四塞。(辞海):今陕西之地,别号关中。「读史方舆纪要」陕西,秦孝公徙都之,谓之秦川,亦曰关中。(中文大辞典

  • 文章刘绍攽:关中人文传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劉紹攽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刘绍攽 关中人 列传

    通志关中古帝都,太史公称其有先生之风,哲士挺生,代不乏人矣。近今之士,或践履躬行,或殚精著述,诗书之泽,圣人之徒也。见闻所及,李颙诸人可纪已。李颙者,盩厔人也,字中孚,父可从,崇祯十四年,从总督汪公乔年出关征闯贼,战死襄城。颙稍长,求父死所,母不许,奉遗齿严事,母殁合葬;既除服,乃齐衰哭于城隍庙,然后徒跣行,未至襄城,城隍以其事见梦于襄令,今觉而阴异,使人物色,遇之,指战场,白骨千万,累若邱山不可辨,颙痛绝,致祭招魂归。襄人擧祀起冢,并封骨。昆山顾宁人作

  • 文章秦隴革命運動概略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趙西山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秦陇革命运动 關中革命 光绪

    关中革命发端,始于光緖三十年。蒲城富家子井勿幕,因家道衰落,入四川,投其同鄕张铎,入张私塾读书,胸怀大志,结识川中熊克武、但懋辛等,常以恢复祖国自命。翌年赴日本,适値先 总理组织同盟会,与于右任等同时加入。三十二年,囘陜革命,因风气蔽塞,成效甚微,复归日本。三十四年二次囘陜,始联络咨议局副局长郭希仁。时陕西高等学堂敎授景梅九、郭瑞浦二君,均为同盟会员,亦正密谋革命运动。先是郭在保定,组织中华同盟会支会,得识陜籍在保协和武备学生钱鼎、党仲昭、张寳麟等十余人

  • 文章关中八景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关中八景 歌词

    关中八景,又叫长安八景。当年读书时,地理老师为我们逐一讲解之后,为了使学生们易于记忆起见,特写出八景歌词,要我们记诵莫忘!今特书于后,俾便小同鄕们易于记忆:华岳仙掌第一景太白积雪六月天曲江流飮团团转霸柳风雪飞满天草滩烟雾景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雁塔晨钟在城南骊山晚照光明显

  • 文章吴著「三十六忠」中之关中先贤(五则)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张骞 班超 苏武 郭子仪 颜杲卿 关中先贤

    揚威異域前漢張騫,漢中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西北)人,約生於文帝中葉,逝於武帝中葉(約在西元前一七〇至一一二年之間),得年五十七八歲。秦末漢初,匈奴雄踞西北,時來擾邊。武帝初年雖屢次討伐,但仍未能消滅。嗣擬西聯月氏(今新疆伊犂以西),夾擊匈奴,奈因人地生疏,漢使從未去過;且匈奴國境爲必經之路,所以無人敢往。當時張騫在朝作一閒散中級官員,身强體壯,忠勇有爲,正愁報國無由,乃應募願往。騫於武帝建元二年偕堂邑父由長安西行,道經匈奴,被拘十幾年,才捉機西逃。展轉進...

  • 文章闲谈「关中八怪」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何子文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关中八怪 裤带面 秦腔 琉璃庙街 房屋结构

    笔者前曾撰写「关中八景」一文刊载陕西文献第四十七期;兹再闲谈「关中八怪」以博一粲。我们都是在关中土生土长的一群,但「八怪」则很少听人提及,如果仔细琢磨,乃司空见惯的具体事实,说怪并不为怪,由此也可以看出八百里秦川的风土人情眞实淳朴可爱之处。一、房屋偏著盖—鄕人为了居家安全防偸防盗,房屋外墙多笔直竖立,高不可攀,屋簷则多向内倾斜,与我们目前常见的双向流水不同。二、大饼可以当锅盖—言其厚大坚硬,眞可以当锅盖也。三、面条可以作裤带—家鄕的面条,名闻遐迩,可宽可

  • 文章陕西关中面条的回味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食物 关中面条 民间习俗

    民以食为天」,「食」在我国向来是极为重视的;南方人多食米,北方人爱吃面,这是各地农产品不同的食性。陕西盛产小麦,故人民多以面食为主。我们抛开锅盔、馒头、包子、饺子、枣糕、油塔子,以及其他各种面食暂且不谈外。仅以面条来说:在陕西关中一带,面条颇为流行,制作精细,味道香美,风味独特,浓淡咸宜。且经济实惠,营养丰富,而能满足社会广大羣众的需要。无论富贵贫贱,鄕城裏外,面条在家庭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就是鄕村贫寒的农夫,也以面条为主食。在吃饭时经常端着一大

  • 文章陕西关中八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何子文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同乡活动 关中八景 陕西文物

    建国七十年五月三十一日陕西旅台同鄕为庆祝捐献兴建于陕西村的陕西文物舘、图书舘及大牌坊等落成再一次(是第三次了)在彰化秀水鄕鄕亲们大聚会,这不仅仅是为了热閙热閙而巳,实具有愼终追远继往开来的莫大义意。笔者特撰述「关中八景」及其相关文物藉以纪念这一次的大团结,也为一部份在台湾长大或出生的靑少年同鄕提供家鄕风貌的一麟半爪,正如「龙的传人」中两句歌词:「虽不曾见过长江美,梦里常有长江水,虽不曾见过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以激发我旅台全体同鄕团结奋鬪光复河山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